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魚怪

鎖定
魚怪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小,呈三角形,深陷於胸部,背面兩側有2只腹眼,胸部由7節組成,寬大而隆起,腹部6節。雄蟲長卵形,身體左右對稱,長11~16毫米,寬6~8毫米。體形比雌體窄小,一般為兩側對稱。顎足較雌體的窄長。
中文名
日本魚怪
外文名
Ichthyoxenus japonensis
別    名
魚怪
別    名
鯉怪
等足目
縮頭水蝨科
甲殼綱

日本魚怪形態特徵

魚怪、鯉怪
魚怪、鯉怪(5張)
魚怪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小,呈三角形,深陷於胸部,背面兩側有2只腹眼,胸部由7節組成,寬大而隆起,腹部6節。雄蟲長卵形,身體左右對稱,長11~16毫米,寬6~8毫米。體形比雌體窄小,一般為兩側對稱。顎足較雌體的窄長。第2胸肢內肢為一根棒狀突起,是交接器官。雌蟲較雄蟲身體大1倍以上,呈乳酪色,常向左或右扭曲,懷卵時,呈笨重的圓球狀。

日本魚怪生活習性

日本魚怪 日本魚怪
日本魚怪寄生在淡水魚的體內,幼體時期從宿主的胸鰭基部穿破魚體進入體腔。宿主受魚怪的刺激後,在體腔前端分泌形成一個袋形的透明膜,使蟲體與體腔隔開。袋內包着一雌一雄,長期生活在內。魚怪在袋內的位置是頭朝內,尾朝外。尾節靠近囊孔,以利於呼吸。長成後,由於體形增大,不能再由原孔鑽出體外。魚體內多數有一大一小的雌雄兩隻成對兒寄生,也有隻有一隻雌魚怪寄生,還有個別3只或兩對寄生的情況。

日本魚怪種羣分佈

在中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東北地區、京津地區、雲南、台灣的淡水魚中均發現魚怪,以雲南的魚怪為害最為嚴重。

日本魚怪危害

被寄生的魚生長遲緩,身體瘦弱,並喪失生殖能力。

日本魚怪食用和藥用

此蟲雖然相貌不雅,但可食用,據説味道比魚更加鮮美,且具醫療價值。取其幹品研末,可治療嘔吐、腹瀉、胃疼、氣痛、癌症等病症。清朝道光年間《寶慶府志》記載:“長安營有龍潭,潭中有魚,魚腹中有龜,剖魚取之,蓄之水中,亦能生活。古人云:焙乾研末和酒服之,可治嘔病……”指的就是這種寄生蟲。
等足目縮頭水蝨科的一種。又名鯉怪。寄生於淡水魚體內。雌蟲身體兩側常不對稱。頭節小,呈橫橢圓形或菱形,有1對複眼。胸部腹面有鱗片狀的覆卵板4對,構成育卵室,腹部5節。尾節大,呈半圓形。雄蟲體形比雌體窄小,一般為兩側對稱。魚怪呈乳白色,體背部遍佈黑色素點。寄生在鯉和鯽魚的胸腔中,幼體時期從宿主的胸鰭基部穿破魚體進入體腔。患魚怪病的鯉和鯽生長遲緩,身體瘦弱,並喪失生殖能力。但魚怪可入中藥,有降逆、開鬱、解毒、止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