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化龍

(中國傳統寓意紋樣)

鎖定
魚化龍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亦名魚龍變化。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屬於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為歷代民俗、傳説衍變而來,其歷史淵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時期的魚圖騰崇拜。
中文名
魚化龍
所    屬
外    形
龍頭魚身
起    源
仰韶文化
類    型
魚圖騰文化
所屬國家
中國

魚化龍名詞解釋

大荒西經》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為魚。”是最早的化魚形態的説法。《海外南經》雲:“蟲為 蛇,蛇號為魚。”民間風俗早有魚化龍的説法。《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喜得貴子,魯昭公以鯉魚作賞賜,孔子因此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説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説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封氏聞見記》卷二:“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便聲價百倍。”《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媽媽來相送,但願得魚化龍,青雲直上。”紋樣一般都以魚、龍組成,寓意高升昌盛。

魚化龍西班牙海灘發現實物

西班牙海灘現神秘海怪屍體
西班牙海灘現神秘海怪屍體(3張)
2013年8月媒體熱報的“西班牙海灘現神秘海怪屍體,體長4米(圖)” [1]  ,有兩個角,但是沒有四爪。不知道是演化不完成還是這種生物始終沒有四爪。
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6日報道,西班牙海灘近 日發現一具頭部長角的神秘海洋生物屍體,體長達4米,屍體高度腐爛,人們猜測它是某種“海怪”。
這具“海怪”屍體是在西班牙維拉雷科斯(Villaricos)地區海灘上發現的,已經引發人們的各種猜想,有人認為它可能是類似尼斯湖水怪的海怪,或者是某種變異魚類。專家正在對其進行檢測,以確認它的真實“身份”。
據悉,一位游泳者上岸時不慎被“海怪”的頭絆倒,隨後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它散發着惡臭,很難辨別它是何種生物。
一些專家猜測它可能是一條長尾鯊魚,這種鯊魚具有獨特的尾鰭,延長的尾部長度與鯊魚肉身長度相當。也有人認為它可能是一條皇帶魚
“西班牙海灘現神秘海怪屍體,體長4米(圖) .騰訊新聞”,附有視頻。

魚化龍紫砂壺的一種

紫砂壺 紫砂壺
紫砂壺的一種,“魚化龍壺”也叫“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藴涵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理想。據史料記載,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製作過“龍戲海濤”壺,但未有實物流傳下來。有專家認為“龍戲海濤”壺就是“魚化龍壺”,陳仲美就是“魚化龍壺”的創造者。但是,直到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才成為一種成熟並廣泛流傳的經典壺型。後世許多紫砂藝人都曾仿製“魚化龍壺”,然而沒有一件仿製品在造型尤其是氣韻方面能與邵大亨相比。
清末紫砂藝人黃玉麟模仿邵大亨,但做了一些改動,後來他的“魚化龍壺”取代邵大亨,成為“魚化龍壺”的標準樣式。黃玉麟所制“魚化龍壺”,砂質温潤細膩,紫裏透紅;壺面飾雲浪紋,生動和順,舒展流暢;魚、龍、雲浮雕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刻畫精細,出神入化;作品整體風格奇巧俏麗。肩部前後有雙穿孔耳環裝配銅質軟提樑。在相當一個時期制“魚化龍壺”的名家中,做軟耳提樑的只有黃玉麟一家。但也發現有的“魚化龍壺”,藝術的風格是黃玉麟的,卻打着邵大亨的款,這説明它們既不是黃玉鱗制的,也不是邵大亨制的,應是民國時期的制壺高手做的。在當時人眼裏,邵大亨的壺比黃玉麟名氣大,於是就打了邵大亨的款。
黃玉麟之後,清末民初的紫砂藝人俞國良也擅制“魚化龍壺”,形式與黃玉鱗的幾乎相同。當代蘇州著名作家陸文夫就藏有一把俞國良的“魚化龍壺”。
繼邵大亨、黃玉麟、俞國良後,近代紫砂名家範大生,現當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惠祥雲等都製作過精美的“魚化龍壺”,使這一經典壺型得以延續和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