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文翁

鎖定
魏文翁(1180--1231),南宋經學家。字嘉父,號果齋,魏了翁堂弟,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人。 [1]  寧宗嘉定四年(1211)進士。早年從學於臨邛郡名儒李坤臣,李目失明,文翁乃以古師弟子之禮奉侍。以朝議大夫調敍州知州。因功遷知安南堡。先生居官廉明,簡政薄賦,多有政聲。病卒。魏文翁立身處世重在務實,通諸子百氏之學,提倡知行合一,見義必為,人稱“果齋先生”。 [2] 
中文名
魏文翁
嘉父

魏文翁人物生平

魏文翁早年從學於臨邛名儒李坤臣,勤學好問。坤臣雙目失明,必親為扶持,盡弟子之禮,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考取進士,歷任四川制置司幹辦、上津縣令、新繁縣令、成都通判職。在任中,簡政薄賦,有政聲,後升調敍州知州、安南堡。在敍州任內,值橫江寨一帶彝族奴隸主發動騷亂,侵奪48座村莊,擄掠民眾和牛羊無數。他臨亂不苟,果敢堅毅,謂此患不除“是守封者之恥也”,親率大軍征討,經7、8次激戰,平定暴亂,收復被侵佔村莊,護回民畜,並立將降敵誤軍之原安南堡主將狄原叔判斬。
理宗紹定四年(1231),魏文翁逝世,終年51歲。其生平著作有《讀書日記》20卷、《中庸大學講義》2卷、《雜稿》10卷。 [1] 

魏文翁主要成就

立身處世重在務實,提倡知行合一,見義必為。他對宋代理學家陸九淵學派奉行的“心即理説”(即天理、人理、物理皆在我心中,心是惟一的實體),從思想到行為都與之對立。陸氏之學當時頗風行,他卻向四川提舉學事司諫議,勿以陸氏的學術觀點當作開科取士的準則;認為“科舉之取捨,士風所繫也”,不要因此而影響當時的學風和文風。學者稱他為“果齋先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