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成漢

鎖定
魏成漢(1704年~1785年),字雲倬,號星垣,廣東五華縣橫陂鎮華閣鄉人。清朝官員,情朝雍正十三年(1735)拔貢,在湘、鄂、京、川、滇等地做官,歷任湖北房縣、湖南安鄉、雲南昆明知縣、雲南蒙化、湖南善化和通道知縣、四川成都知府、松茂道道台等職。年老乞休歸,八十二歲卒。為官清正廉明,政績卓然,有“古循吏”之名。喜讀書,博通經史,著作頗豐,撰《易經要義》《五經説鈔》《浮萍詩草》等。 [1-2] 
全    名
魏成漢
雲倬
星垣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04年
逝世日期
1785年

魏成漢人物生平

魏成漢,19歲為縣學生員,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拔貢,廷試一等一名。歷任湖北房縣、湖南安鄉、雲南昆明知縣,轉任雲南蒙化府、四川成都知府,後署松茂道道台,前後38年。為官清廉,遇事多謀善斷,政績顯著。任善化縣知縣時,巡撫楊錫紱稱“成漢實心愛民,品端才裕,有古循吏風”。當地流行溺死女嬰的惡俗,即令嚴禁,捐薪俸倡建育嬰堂收養,長大後由其分配或父母領回。移風易俗,百姓敬慕。在任新城知縣時,見衙役乘僱用車馬之機,滋擾人民,便改委士紳經管。同時,振興教育,捐薪俸津貼貧苦學生。調任通道知縣時,恩威並濟,士民敬服。適遇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饑荒,巡撫範時綬根據魏成漢的主張,賑米於城,賑谷於鄉,城鄉稱便。任昆明知縣時,見婚喪風俗華靡鋪張,魏成漢三令五申,號召民眾崇實黜華,全縣葬停柩5000多,婚嫁3000多户,均按家庭貧富,量力而為,使婚喪風俗大變。在任蒙化知府時,見蒙化山多田少,種煙獲利倍於他產,禁之則生計艱難,乃據情向上請準不禁,百姓深感得益。乾隆三十八年,辭職歸鄉。生前教育後輩,以立志為先,以天下為己任。 [3] 

魏成漢軼事典故

魏成漢為官清正廉明,愛民如子。在湘、鄂、川、滇等地任上禁止溺女嬰,創辦育嬰堂,推行婚喪禮俗從簡,禁種鴉片,救災賑民,政績顯著,故有“古循吏”美稱。 [3] 
魏成漢十九歲時,補縣學弟子員。雍正十三年(1735)拔貢,廷試時為一等第一名。當時人稱“天下第一拔”。隨即以知縣身份分發湖北房縣任縣令,不久調任宜昌府通判。魏成漢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歷官大半個中國,在任上顯示其過人才幹、循吏風儀,為人稱道。 [4] 
魏成漢,歷任知縣、知府、道台等職,足跡遍歷楚、湘、蜀、滇、陝數省,仕宦時長三十八年,直到年老退休回鄉,享壽八十二。著有《易經要義》《五經傳説抄》《浮萍集》藏於家。 [4] 
品節詳明,識士造才
魏成漢以“天下第一拔”身份分發湖北,任房縣縣令,後調任宜昌府通判。因其才能出眾,不久便又改任湖南,署安鄉、衡陽二縣事。魏成漢在衡陽任上,曾有一寡婦家被盜,案犯逃匿無蹤,一時破不了案。有人勸説魏成漢把案件情節改易一下,改為“因寡婦勾引姦夫,而至姦夫竊財逃匿”,讓寡婦自己來承擔。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因案件久懸不決,辦案不力而受到牽連處分。然而,魏成漢卻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線。他認為,孔夫子要求人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做雖然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但卻傷害別人的名節。這是損人利己的行為,這樣的事情決不能做。魏成漢據實呈報了案情,不久盜賊也被捉拿歸案。
魏成漢終其一生,仕宦三十八年,不斷調動改任。其向來言出行隨,正人先正己。所到之處,帶領僚屬,察吏安民,勸農桑、興學校,政績一直被人傳頌。
在善化縣任上,他了解到縣裏有個解元叫郭峻,品學俱優。魏成漢就擇日專門到其家去拜謁請教,讓縣裏的人有榜樣效仿。
在新城縣任上,魏成漢振興文教,捐出自己的薪俸作辦學經費,使貧寒弟子能就學,學有成。有個叫杜義的士子,特別貧寒,就是靠魏成漢資助最後考中舉人的。
在昆明任上,魏成漢非常賞識孝廉周樽的品學,認為他日後當為國家人才,延請他來教習子弟,認為只有好的老師才能帶出好的學生。 [4] 
革弊興利,造福百姓
魏成漢在湖南通道縣任上,適逢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災荒。朝廷派中丞範時綬去賑災。範中丞問魏成漢,是賑米還是賑谷對老百姓更為有利?魏成漢因瞭解民情,知道城鄉有別,立即回答説:“米利於城,谷利於鄉。因為城中商賈大多無暇事杵臼辦米,鄉村百姓則因谷有糠秕皆可用作飼料餵養牲畜。”範中丞覺得魏成漢説得在理,便採納了魏成漢的建議,賑米於城,賑谷於鄉,城鄉兩利。事情雖然非常簡單,但如果魏成漢不是生長於長樂鄉村,瞭解民間實際,也就不可能因人制宜,使百姓各得其所。老百姓認為他這樣做很好。
魏成漢曾因軍報過境,因雨遲延,遭受吏部建議降級使用的處分。皇帝要求出具考語送部引見,後來仍以知縣用,被分發河北延慶州蔚縣事,補新城縣令。新城地當要衝,賦役繁重。過去一直都僱用民間車馬來服役,但是衙役卻從中藉機盤剝牟利,滋擾百姓。魏成漢瞭解情況後,便改委士紳經管此事,斷絕了衙役擾民、中飽私囊的渠道,於是其弊端便被清除。
魏成漢在升任為蒙化府知府時,兩府上司命令該地禁種煙草。而魏成漢卻認為,蒙化山多田少、地狹土沃,種煙的收益比其他作物增收一半。如果禁止種煙,那麼就會造成百姓生計維艱。當政者應因地制宜,不如不禁,聽由百姓自行決定種植與否。經過魏成漢據理闡述,兩府上司認為有道理,便認可了這樣辦。老百姓為此深深感激魏成漢。 [4] 
移風易俗,崇實黜華
魏成漢在湖南曾任祁陽、平江、臨湘三縣事,接着補任善化縣縣令。善化縣有重男輕女的習俗,存在溺死女嬰的惡習。魏成漢認為這是“殘忍不仁,傷生壞俗”的陋習。為此,他首先按照《大清律例》的規定,對溺殺女嬰者,比照祖父母、父母故意殺害子孫的條例,“杖七十,徒一年半”,制定了嚴厲禁止溺殺女嬰的法令,對溺女嬰者嚴加懲處,不僅按照殺子孫條例治罪,還對家長、鄰居、保長實行連坐。魏成漢當然知道這種嚴厲的懲罰也不能完全遏止溺女嬰的風氣,必須相應制定具體的紓解辦法。因此,魏成漢帶頭捐出養廉銀,鼓勵當地士紳集資建立育嬰堂,收養父母因生計困難無力撫養的貧家女嬰。等女嬰長大後,父母願意認領回去的,可以領回去;無人領回去的,則為她尋找婚配對象。這樣威恩並施,善化縣的男女結構比例有了明顯改善,風俗為之大變。當時,有撫軍楊錫紱謂魏成漢實心愛民,品端才裕,有古循吏風,想保奏魏成漢升遷。不巧的是,不久楊撫軍離任而去。
魏成漢署永平縣事一段時間後,補任雲南昆明縣令。昆明是相對繁華的都市區,風俗崇尚華靡。魏成漢針對這一特點,援禮曉諭,崇尚實際,去掉浮華。他發出告示,要求婚喪喜慶應根據家庭經濟能力大小來操辦,不能互相攀比奢靡。短短數年間,對五千餘家移棺於宗祠或寺院空屋內停柩待葬的死者進行了安葬;三千餘户的婚嫁人家都依禮從簡,不再大事攀比排場。由於嚴厲推行法令,奢靡風俗大變。魏成漢在任數年,老百姓安居樂業,訴訟案件也越來越少。老百姓都説:“我們不能用不良行為來玷污魏老爺的政績呀。” [4] 
剛方憨直,操行清介
魏成漢果決明敏,由於視野開闊,閲歷豐富,凡事都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故而碰到各種事情,他都能預測在前,應對自如,所任的上司都非常倚重他,期以大用。然而宦途多蹇,有識之士都為他惋惜。魏成漢又是一個生平謙退的人,他評價自己説:“官至大夫,位非甚卑。矧各有職守,但能於所當為得為者無不為,即已不負所學。幹於分外,則必歉於分內。君子深以為戒。怨悔所以不至於身也。”由此,同情他的人更從內心折服他。魏成漢還是一個至性孝親的人。他事親能得歡心,居喪盡哀盡禮。春秋祭祀,念雞黍之不逮存,常涕泣焉。
魏成漢退休返鄉家居,以教誨後進為事,收集先賢的法言作為座右銘,以程子“主敬”二字教育子弟。他沒有什麼積蓄,但內心從容淡定。他曾經説:“人以立志為先,范文正公作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程子年十五便以聖賢為己任。未有志不立而冀有成者。”又云:“人立品當如金玉,不可有些小缺陷處。”
魏成漢享壽八十二歲,其墓葬在夏阜葉塘岡。福建人、曾任雲南昆明縣令的張甄陶和魏成漢有很深的交誼。他為已故友人撰寫行狀併為其《浮萍集》作序,高度評價魏成漢的人品和詩聲。 [4] 

魏成漢史料記載

魏成漢,字雲倬,別字星垣。下阜人。生有異徵。年十九,補弟子員。雍正乙卯,以選拔貢,廷試一等一名,以知縣分發湖北署房縣事,旋署宜昌府通判,有能聲。改發湖南署安鄉、衡陽二縣。在衡陽,有嫠婦被盜,或勸點竄情節,以避處分。成漢以為壞人名節以自全,吾不為也!卒以實報,盜亦旋獲。丁內艱歸。服闋,仍赴湖南署祁陽、平江、臨湘三縣事,補善化令。時,楊撫軍錫紱,謂成漢實心愛民,品端才裕,有古循吏風,欲保奏之,會去任。善邑郭解元峻,優於品學。成漢造廬請謁,俾邑人有所則效。俗多溺女,為設厲禁,且捐廉為侶於育嬰堂收養。父母願領回者,聽;無則為之婚配,俗為之變。調任通道,恩威並濟,民苗鹹服。壬辰歲飢,中丞範公時綬,詢及賑米、賑谷,於民孰便?成漢對以米利於城,谷利於鄉。城中商賈,多無暇事杵白;鄉民得谷,糠秕皆有用。從之,民以為便。嗣因軍報過境,阻雨遲延,部議降調。奉旨出具考語,送部引見。蒙恩仍以知縣用,揀發直隸署延慶州蔚縣事。補新城縣,地當衝要,役繁,例僱民間車馬。胥徒藉端滋擾,民甚苦之。成漢委紳士經營,其弊遂除。振興文教,捐廉以供膏火,寒士多賴以成就。有杜義者,尤貧,亦藉資得舉於鄉。丁外艱歸,士民送者數十里。服闋,揀發雲南署永平縣事。時昆明令張甄陶,閩中名宿也。與成漢最善,常語人曰:“張君任揭陽時,遭喪,扶柩步行回閩,此仁人孝了也。”後甄陶被劾,成漢力為周全得脱然無累。甄陶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魏君。知己之感,當永矢弗諼也。”補昆明縣,昆明俗尚華靡。成漢援禮曉諭,崇實黜華,婚、喪稱家有無。為定章程三令五申,葬、停柩五千餘家,婚嫁三千餘户,俗遂大變。在任數年,訟日以稀。民鹹曰:“我等毋以不肖,污我公政也。”識周樽於孝廉,時目為公輔器,延為子弟師。升蒙化府知府,當其時,上憲命禁種煙草。成漢以為蒙化山多田少,地狹土沃。種煙獲利,倍以他產。禁之則生計轉艱。官當因地制宜,不如不禁,便。兩府可之,百姓深感焉。時辦徵緬甸兵差,水發路壞,致軍裝過境稍遲,被劾,發軍台效力。德制府福,素重成漢,保舉開復,送部引見。奉旨發往四川,仍以知府用。歷署達州、資州、酉陽州、龍安、潼川、成都府,護理松茂道事。正已率屬,察吏安民,勸農桑、興學校,政績至今猶在人口。改發陝西,署淳化、澄城二縣事,漢中府知府。年老乞休歸。生平謙退,然遇事則多中機宜,果決明敏,故所至上台多倚重焉。期以大用而宦途多阻,知者鹹惜之。成漢則曰:“官至大夫,位非甚卑。矧各有職守,但能於所當為得為者無不為,即已不負所學。幹於分外,則必歉於分內,君子深以為戒,怨悔所以不至於身也。”扼腕者,皆心折焉。至性過人,事親能得歡心,居喪盡哀盡禮。春秋祭祀,念雞黍之不逮存,常涕泣焉。家居以教誨後進為事,無儋石儲,意豁如也。嘗言:“人以立志為先。范文正公作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程子年十五,便以聖人為己任。未有志不立而冀有成者。”又云:“人立品當為金玉,不可有些小缺陷處。”嘗聚先賢法言為箴銘,以示子弟。大率不外程子“主敬”二字。年八十二卒。著有《易經要義五經傳説抄》《浮萍詩草》藏於家。
——[道光]《長樂縣誌》卷九一廣東長樂縣人物傳·上一宦績傳:魏成漢 [5] 

魏成漢個人作品

生平喜讀詩書,博通經史,著作頗豐。著有《易經要義》、《五經傳説抄》、《浮萍集》等。其中《浮萍集》曾於2003年12月,作第3次出版。該集收入詩詞240首,保留唐宋風格,灑然自得,流暢自然。其聲價、地位,與當時廣東著名詩人何夢陶(南海)、鍾徵君(番禺)、羅天尺(順德)齊名。其詩作發表於乾隆年間,其影響在縣內當推首位。 [3] 

魏成漢作品風格

其詩寫其遊宦經歷,多紀遊、酬答之作。因輾轉多地做官,詩作盈筐,結為《浮萍詩草》四卷,曾作《感懷》詩云:“自笑行年屆古稀,未知六十九年非。無邊宦海浮沉人,贏得詩滿篋歸。”其詩風精悍雄健,博厚有味,時人評價甚高。 [1] 
魏成漢的詩歌也寫及梅花。如《除夕》:“搘肘何年預草麻,明朝歲序又新加。空懷壯志驥千里,遙指白雲天一涯。獨對孤燈澆柏酒,那堪細雨滴梅花。湘南自古愁羈客,縱得安居未是家。”此詩作於魏成漢任湖南衡陽縣令時,“那堪細雨滴梅花”的淒冷景象,很好地渲染了作者在新舊更替的除夕,空懷壯志、羈愁天涯的漂泊心境。《小陽春》“籬菊秋光老,江梅月影涼”和《長沙二尹石聞涿寄詩見懷次韻答之》“鬢毛已染征夫雪,心事難傳驛使梅”,都借梅花傳遞出作者難言的淒涼。 [1] 

魏成漢代表作品

魏成漢的詠梅詩《春梅次羅曉山韻》,別具一格:
詠梅詩句盈緗帙,平心討論誰第一。
揚州官閣不盡傳,卻月之什真無敵。
笑指冷衙西齋梅,春酣猶喜見花開。
造物好奇連朝雪,分明欲與花相猜。
閏年之花今如許,我欲為梅重修譜。
煮酒與君細商量,落筆莫與石湖伍。 [1] 

魏成漢親屬成員

祖父:魏壬彭,以孫魏成漢,官同知,贈奉政大夫;妻李氏,旨旌“節孝”,贈宜人。 [6] 
父親:魏輝煌,庠生。以子成漢,官同知,贈奉政大夫;妻古氏贈宜人。 [7] 

魏成漢人物評價

湖南巡撫楊錫紱稱:“成漢實心愛民,品端才裕,有古循吏風”。 [3] 
曾任雲南昆明縣令的張甄陶認為:魏成漢“從政二十餘年矣,循聲著海內”,“其近體灑然自得,有光風霽月之意,酷類新會陳文恭公;古體則五嶽隱隱,時起方寸,高曠中時露精悍蒼勁之色,一如其鄉之葉侍郎夢熊副使”。 [4] 
清道光舉人温訓曾為魏成漢的《浮萍集》作序雲:“先生由拔萃科,起家縣令,歷官數十年,止升郡丞,屢權守印。操行清介,政績卓然,蓋古之循吏也。性剛方憨直,雖有知己上台,終為異論齕。使先生稍涉詭隨,何難置身通顯,而安之若素?”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