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凡

(音樂家)

鎖定
魏凡是一名音樂家,專注於絲綢之路音樂、即興音樂、實驗音樂和音樂美學創作與研究 [1]  ,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新疆音樂家協會會員。
在個人創作中,融會多種音樂元素和樂器,探索新的表達可能性,並長期與音樂及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演出和創作 [5] 
中文名
魏凡
別    名
ぎはん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烏魯木齊
職    業
音樂家
代表作品
《八秋》、《伎樂天》、《茉莉》、《Improvisation of Orientalism》
主要成就
設計製作曲頸塔爾琴,並獲得知識產權專利 [3-4] 

魏凡人物經歷及成就

魏凡 魏凡
出生於烏魯木齊,兒時開始學習音樂,主學吉他、弓弦樂器,也學習新疆各民族音樂和傳統樂器演奏。後來學習爵士樂、作曲、即興音樂、音樂人類學、呼麥和梵語吟頌。多年來不間斷地在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道教山川、雲南、西藏等地走訪研學、採集、田野考查和創作作品,曾獲伯克利音樂學院夏季獎學金 [2]  。2013年魏凡設計和參與制作的曲頸塔爾琴被民族樂器博物館收藏和展出,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專利 [3]  [4] 
他創作了《思愁之路曲集》、《Improvisation of Orientalism》、《枯楊》、《茉莉》、《八秋》、《伎樂天》(敦煌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騰訊舉辦的“古樂重聲”音樂會優秀創作金曲獎)、《White Rabbit White》(加拿大獨立電影節獲獎電影《Graupel Poetry》配樂)等作品。近年來參加的一些活動和藝術節的演出,如絲綢之路音樂節、烏鎮國際戲劇節、麥西來普、雪山音樂節、北疆音樂會、TED、絲路音樂文化講座、敦煌莫高窟音樂會、龜茲研究院與武漢大學舉辦的克孜爾石窟展、哈佛大學藝術節等。
魏凡先生也製作過遊戲音樂 [1] 

魏凡合作單位和藝術家

魏凡,六絃琴、冬不拉、igil、塔爾琴 魏凡,六絃琴、冬不拉、igil、塔爾琴
包括木卡姆藝術團、哈佛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敦煌研究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路虎(Land Rover) [6] George Mynatt(美國)、Farhan Ahmed(孟加拉)、Slim Rothaus(丹麥)、竇唯旅行者樂團、阿不都蘇普爾和帕爾哈提父子(民族樂器非遺傳承人)、梁奕源(實驗音樂家)、賀西格(馬頭琴演奏家)、熱西·才讓旦(藏族音樂家)、印度塔布拉演奏家Sarit Das、班蘇里笛演奏家Saubhagya Gandharv等。 [7] 

魏凡使用的樂器和設備

曲頸塔爾琴(Ishtar),魏凡設計製作 曲頸塔爾琴(Ishtar),魏凡設計製作
曲頸塔爾琴(ishtar,絃樂器,魏凡設計和參與制作,已獲得國家專利 [3]  [4]  ),人聲,呼麥,Beat-box ,
吉他,Dombura(冬不拉),Tobushuur(託布秀爾),Igil(依克勒,圖瓦絃樂器),
Doshpuluur(圖瓦三絃),大提琴,洞簫 ,Loop Station,iPhone,Logic Pro等音樂製作軟件。

魏凡Key Words

後絲綢之路、聲音組合、聯覺、非常規的演奏、偶然性、抽象的傳統、未來主義、溝通的可能性、
意識探索、Sample & Loops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