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鬱陶

鎖定
鬱陶,漢語詞語,讀音是yù táo,意思是憂思積聚貌。出自《書·五子之歌》。
中文名
鬱陶
拼    音
yù táo
釋    義
內心憂悶不樂而外似喜樂之貌
出    處
《書·五子之歌

目錄

鬱陶解釋

⒈ 憂思積聚貌。
⒉ 引申為凝聚貌。
⒊ 形容喜而未暢。
⒋ 猶鬱燠。暑氣蒸鬱。

鬱陶出處

《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孔 傳:“鬱陶,言哀思也。” 陸德明 釋文:“鬱陶,憂思也。”
《孟子·萬章上》:“象曰:‘鬱陶思君爾。’”
《楚辭·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王逸 注:“憤念蓄積盈胸臆也。”
《史記·五帝本紀》:“舜往見之。象鄂不,曰:‘我思舜正鬱陶!’”
陳子昂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鬱陶增思,寤寐永嘆。”
清 姚士陛 《月夜泊慈水》詩:“舟泊聞宵柝,鄉心正鬱陶。”
俞鍔 《島南雜詩》:“蠻蠻蕭雨正鬱陶,挑燈夜半讀《離騷》。”
杜甫 《大雨》詩:“上天回哀眷,朱夏雲鬱陶。”
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 漢 鄭玄 注:“陶,鬱陶也。” 孔穎達 疏:“鬱陶者,心初悦而未暢之意也。”
南朝謝朓《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唐 虛中 《贈秀才》詩:“誰解伊人趣,村沽對鬱陶。”
湯顯祖 《紫簫記·遊仙》:“春心鬱陶,春色嬌嬈,花前雁後同驩笑。” [1] 
初學記》卷三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何太陽之赫曦,乃鬱陶以興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