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鬥魚

(鱸形目絲足鱸科小型魚類)

鎖定
鬥魚,是絲足鱸科斗魚屬的通稱。體長橢圓形,側扁。僅前鰓蓋骨無鋸齒;鰓蓋膜癒合,不連鰓峽;鰓上腔內有瓣狀輔助呼吸器官;背鰭基一般短於臀鰭基,二鰭均有較多鰭棘;腹鰭胸位;尾鰭上下葉均延長。雌魚體色較暗。鬥魚因喜鬥而得名。 [14] 
鬥魚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在朝鮮 [14] 泰國和馬來西亞均有分佈。 [15]  在中國也有飼養 [16] 喜棲居於小溪、河溝、池塘、稻田等緩流或靜水中。雄魚好鬥,產卵期集草成巢,雄魚口吐黏液泡沫,雌魚產卵其中,卵浮性,受精卵在泡沫內孵化。雄魚尚有護卵和護幼現象。 [17]  鬥魚喜歡弱酸性的軟質水,對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注意不要讓水質突然變化,就可以在弱酸性到中性、軟水到偏硬水的水環境內飼養。 [18]  鬥魚以水蚤等小型水生物為食。鬥魚壽命一般不超過兩年。 [19] 
鬥魚是著名的觀賞魚。人們把鬥魚看成有趣且有生命力的“活玩具”。人們通過玩鬥魚、觀察鬥魚的生活習性,從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玩賞的雅趣。此外,鬥魚在泰國也非常盛行,泰國的鬥魚色彩豔麗,體態優美,但鬥起來兇猛異常,讓觀者驚奇不已。 [20]  由於鬥魚對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如果在體形上有所差異,或者不能讓對方滿意,求偶都不能成功,甚至出現激烈的打鬥行為,直到兩敗俱傷為止。因此,雌魚通常會選擇比自己體形小一些的雄魚交配,這樣才不會在交配時被雄魚咬殘致死。 [21] 
中文名
鬥魚
外文名
Rumble Fish,Fighting Fish
別    名
鐵魚
黑老婆
月魚
中國鬥魚
天堂魚 展開
別名
鐵魚
黑老婆
月魚
中國鬥魚
天堂魚
菩薩魚
花手巾 收起
拉丁學名
Belontiidae gourami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幅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攀鱸亞目
絲足鱸科
亞    科
鬥魚亞科
鬥魚屬
鬥魚
分佈區域
分佈於熱帶亞熱帶,我國有分佈。

鬥魚動物學史

鬥魚因喜鬥而得名。 [14] 

鬥魚形態特徵

鬥魚身長6~7釐米,全身呈棕紅色,又帶有藍綠紋的橫帶,就像是穿着一件鮮豔的“T恤”衫;它們的“眉目”也很“清秀”,小小的嘴巴、短短的下巴、大大的眼睛;尾巴長得像展開的旗幟。 [1] 
絲足鱸科斗魚屬的通稱。體長橢圓形,側扁 [14]  。頭中大。吻短鈍。眼大,側上位,眶前骨下緣具鋸齒。口小,口裂斜,上頜骨後部末伸達眼。頜齒細小,錐形,犁骨和齶骨均無齒。前鰓蓋骨無鋸齒 [14]  ,下鰓蓋骨邊緣具細齒。鰓蓋膜癒合,不連鰓峽;鰓上腔內有瓣狀輔助呼吸器官 [14]  。體被中等大的櫛鱗,排列整齊。側線退化而不明顯。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始於胸鰭基底後上方,具12~19鰭棘、5~8鰭條。背鰭基一般短於臀鰭基,二鰭均有較多鰭棘;腹鰭胸位;尾鰭上下葉均延長。雌魚體色較暗 [14]  。具16~21鰭棘、9~15鰭條。腹鰭具1鰭棘、5鰭條,第一枚鰭條呈絲狀延長。尾鰭又形或圓形 [2] 
體赤褐色,具10條左右藍色或綠色橫帶,眼至鰓蓋常有2~3條暗色斜帶,鰓蓋後緣具一藍斑。能棲息池沼、溝渠的污水中,捕食孑孓。生殖期間吹沫成巢。雄魚善鬥,為著名觀賞魚類。我國有圓尾鬥魚和叉尾鬥魚兩種,前者分佈於南北各地,後者分佈於華南 [3]  [14] 

鬥魚棲息環境

鬥魚喜棲居於小溪、河溝、池塘、稻田等緩流或靜水中。 [17] 

鬥魚生活習性

鬥魚為一種小型魚類,體長為50~100毫米。雜食性,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昆蟲幼蟲、水蚤等小型水生物,也食絲狀藻類。鬥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氣進行體內交換,在水族箱內溶解氧氣偏低時亦能生存。一旦離開水,可生活一段時間而不會死亡。鬥魚性情粗暴,雄魚之間相遇時,好打鬥,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打鬥更為激烈 [8]  [19]  鬥魚喜歡弱酸性的軟質水,對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注意不要讓水質突然變化,就可以在弱酸性到中性、軟水到偏硬水的水環境內飼養。 [18] 
由於鬥魚對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如果在體形上有所差異,或者不能讓對方滿意,求偶都不能成功,甚至出現激烈的打鬥行為,直到兩敗俱傷為止。因此,雌魚通常會選擇比自己體形小一些的雄魚交配,這樣才不會在交配時被雄魚咬殘致死。 [21] 

鬥魚分佈範圍

鬥魚類泰國鬥魚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7]  ,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亞洲東南部,在朝鮮 [14] 泰國和馬來西亞均有分佈。 [15]  在中國也有飼養 [16]  ,中國分佈着兩種,一種屬廣佈性的圓尾鬥魚,另一種分佈於南方的叉尾鬥魚 [4] 
叉尾鬥魚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地區,以華南地區最多。棲息於水溝、池塘及稻田等小型靜水水體中 [5]  。叉尾鬥魚的習性和圓尾鬥魚差不遠 [6] 
圓尾鬥魚分佈於長江、黃河水系,可耐10℃以下的低温 [5]  。國內北方廣佈,而整個上海的小池塘、河道、稻田等水域皆有分佈(也包括市區內環境優良的原生池) [6] 

鬥魚繁殖方式

鬥魚自然環境

鬥魚產卵期集草成巢,雄魚口吐黏液泡沫,雌魚產卵其中,卵浮性,受精卵在泡沫內孵化。雄魚尚有護卵和護幼現象。 [17] 
鬥魚和刺魚一樣,到了繁殖期,雄魚就開始築巢。雖説築巢,可鬥魚並不需要什麼材料,空氣就是它們築巢的最好材料。嚴格來講,是用氣泡築巢。雄性鬥魚到了繁殖期,會用口中的黏液包住從水面吸入的空氣產生氣泡, 再從嘴裏吐出築巢。用黏液包裹出的鬥魚氣泡既不容易破碎也能很容易地相互黏附在一起。鬥魚巢由數十個氣泡組合而成,一般直徑為10釐米左右。雖説是巢,可看上去就是一個氣泡團,讓人覺得它們似乎一下子就會破掉,可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巢很結實,四五天都不會破。鬥魚卵在一兩天內就會孵出,而它們的巢又是築在沒有水流的地方,這樣的巢夠用了 [11] 
等到築好了巢,雄魚的顏色愈加豔麗,為了招來雌魚,它們跳起舞,並儘量把自己大大的尾鰭展開,“興高采烈”地圍繞着雌魚遊動。作為這個舞蹈的高潮,它們還會進行熱烈的產卵行動。雄魚用大大的尾鰭裹住橫卧的雌魚身體,緊緊地抱住雌魚。雄魚緊緊地擁抱着雌魚,每一次將會有3~30粒卵子產下。每粒卵的直徑約1毫米,呈球形,漂浮在水中。卵產出後,雄魚就會飛快地將其銜到嘴裏用黏液包住並黏到泡巢上。然後從巢下面再粘貼氣泡上去,將卵包裹住。雌鬥魚最多能產卵300枚左右,這期間,為了使雌魚產完卵,雄魚會反覆跳着熱烈的舞蹈,和雌魚一起舞蹈。產卵全部過程要花1~2個小時的時間,也就是説雄鬥魚要反覆五六次跳求愛舞和擁抱,因此,鬥魚的產卵被認為是非常熱情的 [11] 
有趣的是,一旦雌魚產卵完畢,雄魚就會立刻趕走雌魚,自己來把巢和卵守護好。1~2天后鬥魚寶寶就開始從卵中孵出。剛孵出的鬥魚寶寶不會游泳,會先在泡巢裏懸掛3天左右。由於氣泡表面具有黏性,只要鬥魚寶寶不鬧騰,就不會從巢裏掉落出來。在這段時間裏,鬥魚爸爸有時會修理泡巢,有時會用鰭送水到卵中,當鬥魚寶寶從泡巢裏掉出來的時候,鬥魚爸爸還會把它們撿起來,這樣的工作,鬥魚爸爸一般會延續到孩子們學好游泳 [11] 
雄魚一旦進入發情期,會開始伸出水面吸氣,在水草下方吐泡築巢,造巢完成後,雄魚便以激烈手段向雌魚求愛。鬥魚對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定要兩情相悦,互相配合才行,如果其中一方不悦,或體型上有差異,那便會發生嚴重的後果,輕則不能成功交配,嚴重的可能會兩敗俱傷或打鬥致死。鬥魚在繁殖期間身體出現平時沒有的色彩,都披上豔麗色,尤以雄魚較為明顯 [1]  鬥魚壽命一般不超過兩年。 [19] 

鬥魚人工繁殖

  • 飼養水質
鬥魚對温度的要求並不苛刻,一般20~30℃之內都能成活,水温處於24~27℃時最適宜其生長;水的酸鹼度以中性水為宜,pH值為6.5~7.2;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還應注意控制水質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以殘留氯0mg/l、亞硝酸鹽0mg/l、硝酸鹽5mg/l、氨0mg/l、磷酸鹽0mg/l為標準來檢驗您的飼養水質是否符合魚只的需要,並做及時的調整,為鬥魚提供適宜的水質環境 [12] 
  • 飼養管理
由於鬥魚是一種比較耐粗養的觀賞魚,使許多人飼養過程中疏於管理,即使鬥魚能頑強的生存,也會以無精打采、垂頭喪氣來回報您,要想讓魚兒生活的悠遊自在,同時給您的生活增添快樂,還得盡點主人的愛心。
飼養鬥魚的容器,大至混養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並無特殊限制,但因其好鬥的本質,為了避免它們大打出手,一般採取單獨飼養。如若您想飼養兩隻雄性鬥魚激鬥它們各展雄姿,可在魚缸中間設隔一塊玻璃或插一片無毒塑料板,即可讓你一飽眼福,又不傷害魚只。然而不論使用何種容器飼養,都得做一些必要的裝飾和設備的安置,才能提供鬥魚生長的最佳生存環境。首先在魚缸底部要鋪入一層清洗乾淨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穩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為微生物提供附着,水與底砂的比例以5:1為宜。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氣和提供魚躲藏的外所,應適當的植入金魚藻、黑藻等對CO2需求量低的水草。此外為了提供充足的光照,利於水草進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盞小型光線柔和的燈具 [12] 
飼養鬥魚不僅設備輕巧簡單,飼養起來也毫不費力,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膠軟管通過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並抽去約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來水即可創造清潔的水質環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於無動力設備帶動水循環,因此要隨時注意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夾一吸水紙,輕輕在水面拖動即可,此外還應適時根據水質情況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12] 
鬥魚是屬於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儘量不要讓鬥魚的食譜過於單調。通常人工乾燥餌料營養成份齊全且乾淨衞生,是大多數人飼餵鬥魚的必備餌料;為適應鬥魚水上層活動的習性,最好選浮水性飼料,若能間隔投餵新鮮的活餌,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可使鬥魚體色更加鮮豔,同時讓您在餵魚的過程中盡情享受魚兒攝食的樂趣,但由於這類餌料大多帶細菌而易於給魚只染病,只能作為鬥魚口味的調劑品,投餵時一定要經過漂洗,每次投餵量能在5分鐘內吃完為度,投餵一次即可 [12] 
  • 選購要點
一條一條拿在手上仔細端詳,選眼睛小而亮的。一般不玩繁殖的朋友只買雄魚,要選動速度快的大個雄魚。魚鰭要選非常完整的,可以把收集的鬥魚放在玻璃格子裏一起觀賞,隨着收藏的積累,景觀也逐漸壯觀 [13] 

鬥魚主要品種

鬥魚叉尾鬥魚

叉尾鬥魚又名中國鬥魚、鬥魚、天堂魚、花手巾、菩薩魚。原產中國廣西。分佈於廣東和台灣 [9] 
體呈長圓形,稍側扁。尾鰭深又形,魚體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橫向條紋相間。頭部有黑色條紋。鰓蓋後邊緣有一綠色斑塊。眼眶為金黃色鑲邊。鰭上有深色斑點。尾鰭呈紅色。體長可達5~10釐米 [9] 
在自然界主要棲息在緩流或靜水環境裏。雜食性,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昆蟲幼蟲,也食絲狀藻類。產浮性卵。生性好鬥,還主動攻擊和撕咬其它品種的熱帶魚。單養,對水質無特殊要求,耐寒力很強,屬低温低氧魚 [9] 

鬥魚圓尾鬥魚

圓尾鬥魚體側扁。口小,上位,斜裂。上下頜均具細齒。體被櫛鱗,頭部被圓鱗,無側線。背鰭基部後方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背鰭和臀鰭基部均較長,背鰭起點和臀鰭起點幾乎相對,而最後的幾根分枝鰭條延長。腹鰭胸位,第二第三根鰭條向後延長。尾鰭末端圓形。體暗褐色,體側有深色橫紋12條左右,鰓蓋後緣有一深藍色圓斑。奇鰭微紅色,腹鰭灰黑色 [10] 
多棲息於雜草叢生的湖泊、溝渠淺水帶。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為食,產卵期在6月份。產卵時雄性個體吐出一堆泡沫浮在水面上,雌魚把卵產於泡沫中孵化,雄魚守衞卵的發育孵化,浮性卵,圓形,光滑,淡黃色 [10] 

鬥魚泰國鬥魚

泰國鬥魚別名彩雀。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一般成魚體長8~10cm,呈紡錘形,側扁,原來的野生品種體色不是很漂亮,如今已有鮮紅、綠色、藍色、黑色、紫紅色和雜色等多種色彩。各個鰭都又長又大,特別是背鰭、尾鰭和臀鰭。泰國鬥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鬥,相鬥時張大鰓蓋,抖動諸鰭,非常好看。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兩尾以上的成年雄魚放養在一個缸裏。泰國鬥魚的適宜飼養水温是20~25℃,水質要求是硬度6-8dGH,pH6.5~7.5。雖然説泰國鬥魚雄性之間容易發生爭鬥,但是雌鬥魚之間並不鬥,可以同養一缸。同時,它們也不與其他的熱帶魚相鬥,和大多數小型熱帶觀賞魚都能和平相處,是非常理想的混合飼養品種 [7] 

鬥魚主要價值

  • 觀賞
鬥魚是著名的觀賞魚。人們把鬥魚看成有趣且有生命力的“活玩具”。人們通過玩鬥魚、觀察鬥魚的生活習性,從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玩賞的雅趣。此外,鬥魚在泰國也非常盛行,泰國的鬥魚色彩豔麗,體態優美,但鬥起來兇猛異常,讓觀者驚奇不已。 [20] 

鬥魚動物文化

由於它們的美麗,中國鬥魚在西方觀賞魚界名氣響噹噹,被冠以“天堂魚”(Paradisefish)之名 [6] 
圓尾鬥魚在各地的俗名都不一樣,在遼寧,被稱為“太平魚”,在河北叫“布魚”、“布老魚”,江蘇稱其為“獅公魚”、“火燒螃皺”、“草鞋魚”,湖北叫做“蓑衣魚”,也被稱為“中華蝶魚”和“小草魚”,而上海叫做”紅眼螃皺”。 [6] 
參考資料
  • 1.    袁宏賓主編,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自然科學 精裝版 最新修訂·圖文天下 暢銷五年最新珍藏版,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04,第331頁
  • 2.    倪勇,伍漢霖主編,江蘇魚類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1,第735頁
  • 3.    ,辭海 生物分冊 修訂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499頁
  • 4.    最好鬥的魚  .中國科普博覽[引用日期2013-08-02]
  • 5.    家庭生活百科編委會編,實用養魚1000問,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5,第214頁
  • 6.    每週野趣之圓尾鬥魚  .上海市政府.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林業局).2017-09-06[引用日期2020-08-23]
  • 7.    劉雅丹著,五彩繽紛的熱帶觀賞魚,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06,第51頁
  • 8.    ,動物百科,海燕出版社,2005年11月,第360頁
  • 9.    李海燕 舒虎等編著,觀賞魚養殖,廣東旅遊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70頁
  • 10.    蔡文仙主編;張建軍,王守文副主編,黃河流域魚類圖志=FISH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07,第251頁
  • 11.    黃勇主編,魚類世界 斑斕的地球生命,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08,第54頁~第55頁
  • 12.    王嘉雨,水族勇士:鬥魚,,,第2頁
  • 13.    萌寵趣多編委會編,經典觀賞魚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61頁
  • 14.    鬥魚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5-29]
  • 15.    萌寵趣多編委會編著,經典觀賞魚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第61頁
  • 16.    王鴻利,葉裕春主編,中華檢驗醫學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第92頁
  • 17.    鬥魚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5-29]
  • 18.    (日)小林道信著;張蓓蓓譯,世界熱帶魚圖鑑 700種熱帶魚飼養與鑑賞圖典,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8.01,第46頁
  • 19.    風月主編,遊覽海洋,遠方出版社,2005.04,第30頁
  • 20.    林繼富主編,中國民間遊戲總彙 角力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04,第353頁
  • 21.    鬥魚:“角鬥士”的鐵血與柔情  .科普中國[引用日期2023-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