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鬥牛

(2009年管虎執導電影)

鎖定
《鬥牛》是由管虎自編自導,黃渤閆妮主演的喜劇片。該片於2009年9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5]  [13] 
該片取材於編劇趙冬苓的同名小説,講述了在抗戰時期,農民牛二為看管共產黨留下的奶牛過程中與日本兵、難民、土匪展開了滑稽可笑又驚險緊張的生死較量的故事 [14] 
2009年,該片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5]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 [15] 
中文名
鬥牛
外文名
Cow
其他譯名
革命牛 / 八路牛
類    型
喜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日期
2009年
拍攝地點
中國
導    演
管虎
編    劇
管虎
主    演
黃渤
主    演
閆妮
片    長
110 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9月11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日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1500703
主要獎項
第46屆台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提名)
出品時間
2009年
聯合攝製
北京佳桐世紀影視

鬥牛劇情簡介

正式版本海報II 正式版本海報II
抗日戰爭時期,一隊八路軍來到了沂蒙山區的堡壘村馬牧池,隨他們一同前來的還有國際友人捐贈的奶牛。長年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從沒見過這種黑白相間、奶量充足的牛,他們備感驚奇。不久,日軍船尻部隊逼近,八路軍緊急撤退,臨行前將奶牛託付給村民餵養。貧窮膽小的村民擔心奶牛會帶來災難,他們通過抓紅豆的方式選出養牛人,小寡婦九兒幫破落户牛二抓鬮,最終使牛二成了這倒黴的“幸運兒”。
殘酷血腥的掃蕩過後,村民們全被殺害,只有牛二和奶牛成為倖存者。尚未得到喘息之時,另一隊日軍部隊路過此地,並將傷員留在這裏。從這天起,肩負着保護奶牛重任的牛二想盡辦法和日軍、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等展開周旋,而那頭倔脾氣的搭檔也讓他頭疼不已…… [1] 

鬥牛演職員表

鬥牛演員表

鬥牛職員表

出品人 趙國光、王長田、鄒易儒
製作人 鄒易儒、周強、崔國明、晉亮、趙雲聲
監製 李慶輝、李大江、張昭、趙順亮、吳林勵
原著 趙冬苓
導演 管虎
編劇 管虎
攝影 宋曉飛
剪輯 孔勁蕾
美術設計 孟禹
動作指導 陳冠龍、秦海強
錄音 趙蘇晨
展開
[演職員表來源 [2]  ]

鬥牛角色介紹

  • 牛二
    演員 黃渤

    貧窮膽小的破落户,暗戀村裏的寡婦九兒,因為“抓鬮”成為負責看管共產黨留下的奶牛的人

  • 九兒
    演員 閆妮

    村裏的小寡婦,性格潑辣

  • 八路軍士兵
    演員 高虎

    駐紮在村裏的士兵,和牛二圍繞炸彈展開了一個有趣的討論

  • 演員 劉傑

    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以把九兒嫁給牛二為條件,讓他照看好奶牛

[角色介紹來源 [3]  ]

鬥牛幕後花絮

1、大家在片中看到的奶牛隻有一頭,但拍攝的時候,劇組一共動用了7頭體重均在1700斤左右的大奶牛,他
一個人要和7頭牛分別“培養感情”的同時還要“和平相處”。 [4] 
2、主演閆妮黃渤私下也是好朋友,《鬥牛》是兩人繼《大灌籃》後的第二次合作。閆妮的參演是黃渤推薦的,黃渤和閆妮説戲只拍幾天,而且是女一號,結果拍了一個月。閆妮表示,比起黃渤的苦,自己還算好,就是拍片時特別冷,零下20多度,而且基本都在室外。 [5] 
3、黃渤表示拍電影的時候這頭“牛奶奶”可是比他大牌多了,“牛奶奶”是隻1700斤的大奶牛,既不聽導演説戲也不服從副導演的安排,更讓黃渤屢屢受傷。黃渤回憶説:“最要命是牛會反芻,我們就只能給它喂草,帶着它走一圈,要不根本沒法拍戲。”等戲全部拍完,黃渤成了專業養牛户,完全可以著書立傳分享養牛經驗了。“遇到牛奶奶,我才知道閆妮演技有多好。” [5] 
3、片場的伙食也是簡單到只有饅頭、鹹菜的地步。但是,閆妮對此卻有自己的辦法,她經常自備零食,一箱一箱的拉到片場慰勞大家,好久沒沾過油水的工作人員見到零食都“餓狼撲食”般的一擁而上,閆妮的零食常常是在大家瘋狂抓搶後只剩下幾粒碎渣。而閆妮在片場也成為大家公認的“零食專家”。 [6] 

鬥牛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名稱
獲獎對象
獲獎情況
2009年
台灣金馬獎 [7-8] 
最佳劇情片
鬥牛
提名
最佳導演
提名
最佳男主角
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
獲獎
最佳攝影
宋曉飛
提名
最佳動作設計
秦海強、陳冠龍
提名
最佳剪輯
孔勁蕾
提名
2010年
亞洲電影大獎 [9] 
最佳男主角
提名
最佳女配角
提名

鬥牛幕後製作

鬥牛創作背景

已經久未拍電影的管虎表示之所以想拍《鬥牛》因為自己畢竟是學電影出身,有點小夢想沒實現有點憋得慌,不是不想拍電影只是一直在等待機會,很多機會都錯過要不因為不喜歡或是平台不好。在碰到山東農村這個口傳心授的故事,管虎覺得很適合電影,於是就創作了《鬥牛》這個劇本。《鬥牛》中的非常吸引管虎,他覺得古人的堅韌品質、血性、對友誼的執着,現代人已經非常缺失了,於是應該讚美現在依然擁有“動物性”的人。 [10] 

鬥牛拍攝過程

劇照
劇照(6張)
管虎導演拍攝《鬥牛》前大概準備了半年時間,其中對景花費的功夫最多。因為現在儘管是在偏僻的農村也已經多了很多現代化的東西:空調等現代化電器隨處可見,而且現在的樓房必須做舊,一些在當地生活的居民得遷走,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工程。而且《鬥牛》除了黃渤和閆妮外,“牛”也是一大主角,但動物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這也是拍攝《鬥牛》中遇到的一大問題。導演透露對待動物就是耐心,只要豁出時間豁出精力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對於《鬥牛》管虎覺得許多自己原本沒有設想到的內容電影反而有了,這些都是因為動物的不確定性反而給《鬥牛》多了驚喜。電影本來就是這樣,都是都是設計好了在拍,就跟捧着一碗水一樣一路一路灑,灑得少點好點,灑得多點就慘了。沒有一個電影和預先設想的是一樣。
儘管導演對拍攝的困難已經做了很多預知和準備,但還是覺得對黃渤有點歉疚,因為《鬥牛》是在要求演員有巨大的能量才能完成,讓導演吃驚的是黃渤遠遠超過自己認可的體力狀態,完成了很多演員沒法完成的任務。 [10] 

鬥牛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獨立製作,《鬥牛》值得為它付出一點時間去細細品味。雖然它的形式,人牛相處、髒不啦幾的影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眾的投入,但是在許多電影缺乏自我真實價值觀的如今,《鬥牛》倒是在諷刺之餘有一些人性深處的温暖泛出來,很難得。
《鬥牛》説的是八路留了一條奶牛在村裏,後來全村遭日本人屠殺,只剩下黃渤和牛。然後有路過的土匪、難民等,黃渤一路和牛相依為命。這個故事很文學化,可以想像得出在文字中,黃渤對牛的感情一路的變化會表現得更細膩,在電影裏則要更迅速地讓觀眾接受他不能拋下牛獨自逃生。
而故事中的戲劇衝突其實是有比較大的商業空間在裏面的,比如黃渤一人鬥四匪保護奶牛、遇見傷兵鬼子路過村子,完全可以拍得更妙趣橫生、驚險刺激一些,影片也會因此更好看。現在導演強調的是一種“無常”,黃渤借鬼子的地雷炸死想殺牛的難民,完全都是巧合,並非本意,這和導演不想塑造他成為一個英雄有關,因為在這個故事背景下,黃渤是一個被歷史的偶然遺留下來的意外,沒有成為英雄人物的動機。導演很明顯是在拒絕做一些討好觀眾的事情,這可以理解,但即使是獨立製作,我覺得還是有商業空間可以挖掘,人可以不要處理得那麼髒,以及讓觀眾對黃渤更喜愛,對他與閆妮之間的愛情更同情。 [11] 
説實話,整部電影我覺得最來勁的地方都是有閆妮的地方,這個女人的性格和黃渤形成鮮明對比,但是隻有前言沒有後語,活生生切斷了,以牛來作為替代,這個感情指代其實很難完成。這也是《鬥牛》這部電影最困難的地方,如何讓人接受黃渤對牛的感情,在他説出“咱倆這才叫男耕女織呢”時不覺得荒謬至極,而微微感到同情與傷感。所以之前黃渤救牛的情節可以處理得更有趣鮮活,加強觀眾對他的認同度。
和小孩、動物的對手戲是公認的難演,黃渤這次算是很成功。可能有一些和他差不多的演員比如李易祥、郭濤等也不是不能演這個角色,不過黃渤身上的確有一種導演説的“動物性”在裏面。他演過的角色往往都是混混型小人物,你以為他應該最重視自己的生存和利益,但他又出乎你的意料,這是黃渤的魅力。《鬥牛》中的角色也是如此,他的貪生怕死是明顯的,一開始都不肯接受藏牛的任務,硬將閆妮嫁給他才好説歹説接了。全村人被殺以後,他也想離開,但是沒有離開。這個無法離開,就是《鬥牛》的核心所在。“奶牛”是他與過去與世界惟一的聯繫,他可以去山上離羣索居,但是好歹也得有頭牛在,才是過日子。現在的這個核心,不能説表現得非常透徹,但是黃渤這個人物的行為,基本上你看完這個電影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會感到微微有些傷感,人所依憑的情感是如此微薄又如此雄厚,幾乎沒有辦法被打到。人可以做的事情是如此卑微,和一頭牛相守一生,人所做的事情又如此偉大,他有自己所堅持的價值觀,言而有信。
從傳遞的效果來説,即使《鬥牛》的外在形式的確非常不討巧,很難做到吸引觀眾進電影院,這是電影導演在做同一類型的電影時需要嚴肅考慮的一個前提,但是在呈現的最終效果上,它作為一部獨立小眾電影,是有自己的內容的。就是你看了,會有所得,無論是感情,還是思想。應該就是一種成功。 (網易娛樂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