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髻鳩

鎖定
髻鳩(學名:Lopholaimus antarcticus ):為鳩鴿目鳩鴿科髻鳩屬單一物種,體長40-46釐米,是最大型的果鳩之一。髻鳩體型似鴿,喙紅褐色,眼紅色,翅膀暗灰色,胸部淺灰色,尾部黑色,頭部有類似髮髻的羽冠,羽冠紅棕色,羽冠與背部羽毛間有波浪紋似的羽毛。髻鳩外形雖不如熱帶果鳩羽色鮮豔,但其獨特無二的灰色頭部上突起的紅棕色羽冠像女人的髮髻,使得該物種非常易辨認,其亦也因頭部帶有“髮髻”而得名。
髻鳩分佈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和河谷,也出現於棕櫚林、桉樹林、無花果林等林地,樹棲,主要出沒於樹冠層,因棲息地被破壞,該物種數量鋭減,是澳大利亞保護鳥種,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中文學名
髻鳩
拉丁學名
Lopholaimus antarcti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鴿形目
鳩鴿科
亞    科
果鳩亞科
髻鳩屬
髻鳩
命名人、時間
Shaw, 1794
外文名
Topknot Pigeon

髻鳩形態特徵

髻鳩
髻鳩(16張)
髻鳩體長可達45釐米,體重475-600克。擁有胖大的軀體和相對發達的尾巴,是最大型的果鳩之一。體型似鴿,前額羽毛細長,在後頸形成一個循環。頂冠的背面的羽毛被拉長,形成第二個波峯並落在頸部和頸部的背面,這獨特無二的灰色頭部上突起的紅棕色羽冠像女人的髮髻。兩性相似,但雌性的頂冠更小更輕。其亦也因頭部帶有“髮髻”而得名。 [1] 
喙紅褐色,眼紅色,翅膀暗灰色,胸部淺灰色,尾部黑色,頭部有類似髮髻的羽冠,羽冠紅棕色,羽冠與背部羽毛間有波浪紋似的羽毛。髻鳩外形雖不如熱帶果鳩羽色鮮豔,使得該物種非常易辨認。 [1] 
頭部,頸部和下體其餘的部分都是灰色的,與上胸的矛狀羽毛,讓外觀顯得尖峯狀羽毛林立。和翅膀深灰色,臀部和上尾略帶蒼白,尾巴灰黑色具有顯着的銀灰色帶。 [1] 

髻鳩棲息環境

棲息於充滿了樹木和植物的封閉的熱帶雨林和潮濕林地,主要棲息於陽光明媚的河谷,也出現於棕櫚林、桉樹林、無花果林等林地,樹棲,主要出沒於樹冠層,在高大樹木的枝葉間和頂部活動,很少冒險落到地面上和灌木叢。 [1] 

髻鳩生活習性

這些鴿鳩非常合羣,幾乎總是三五成羣,甚至組成可容納200餘隻的大羣活動。一起飛行和覓食。很少在地面活動,常小步迅速前進,邊走邊覓食,頭前後擺動。飛翔時兩翅鼓動頻繁,直而迅速。有時亦滑翔,特別是從樹上往地面飛行時。它們不但體大,身型非常敏捷,而且飛翔能力很強。在飛行中快速和直接。 [1] 
會進行長距離的跋涉以尋找食物。也會從高海拔地區遷移到人類的休息場所索取食物。此種行為方式,專家定義為無季節性遷徙。 [1] 
吃直徑為5至25毫米的各種水果和漿果。主要來自樟科、桑科、芸香科、桃金娘科和棕櫚科的果實。大多數是原生植物。這些鳥非常活躍,經常倒掛在樹枝啄食食物。也拍打翅膀捕捉掉落的水果。 [1] 

髻鳩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其範圍涵蓋澳洲大陸的整個東海岸,從約克角至新南威爾士州的高原,稍微重疊到山脈的山腳下。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再往南,這個物種喜歡四處遊蕩。一些當地專家觀察到它們在更北的昆士蘭州東部亦有蹤跡。 [1] 
髻鳩分佈圖 髻鳩分佈圖

髻鳩繁殖方式

在當地春季和初夏期間是其繁殖高峯期,這個時期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巢中有卵可見於六月、八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大多數巢位於樹上很大的高度,高於地面15-30米之間,儘管一些可能被置於相當低,小於3米。巢穴測量直徑為25釐米,壁厚5-7釐米。有些看起來也有點脆弱。在自然界中,每窩產卵2枚,雙親孵化22至24天,雛鳥重約20克,留巢約17天起飛。在14日齡翅膀完全羽化,包括頭部的頂部隆起,時間長達21天,其重量達到約280個克。100天歲左右,亞成鳥經歷換羽就會變成和成鳥一樣完美的髻鳩。 [1] 
鳩鴿育雛期,在腦垂體後葉分泌的泌乳素(又稱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鴿乳。鴿乳是由雌鴿和雄鴿的雙側側囊淋巴區,即嗉囊牀淋巴區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滿脂肪顆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組成,初乳期後逐漸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顆粒的乳糜液。嗦囊牀上皮淋巴乳頭一般在開始進人孵化狀態的第4-5天,雄雌鴿的嗉囊牀開始萌動,嗉囊牀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進入育雛前狀態。第13天其厚度和寬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透明略帶黃色的鴿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鴿出殼後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開始減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續嘔雛到2周齡左右,嗉囊牀開始萎縮,而鴿乳分泌也逐漸停止。食糜漿中逐漸摻入由腺胃返流而來的通過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漿,然後變成直接飼餵摻水的顆粒飼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時出殼,孵性好的鴿最長可繼續孵化延遲到第22-24天(這些都和鴿的孵性、孵化季節和胚胎髮育信息反饋、胎雛的破殼頻率等有關,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雛期往往會自動延長孵化期,而在酷暑悶熱天往往難以堅持),此時育雛鴿就會伴隨着嗉囊牀的萎縮而自動停孵。

髻鳩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2] 

髻鳩種羣現狀

據《世界鳥類手冊》記載,這個物種不屬於全球瀕危物種。雖然數字比歐洲人到來之前減少和降低了很多,但該物種在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包括在昆士蘭州的約克角,仍然數量充裕。在新南威爾士州的種羣數量是70000只。由於新的殖民者的到來,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逐漸導致了種羣數量減少。幸運的是,這種做法現在已被禁止。 [1] 

髻鳩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