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西溝

鎖定
高西溝村位於米脂縣城東北20公里處,總面積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553畝,其中林地2250畝,草地1526畝,基本家田777畝,由40架山,21條溝組成,屬典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村現有家户126户,522人。
中文名
高西溝
位    置
米脂縣城
面    積
4 km²
地    形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

高西溝高西溝簡介

一、高西溝是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生態環境治理的一面旗幟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高西溝人就開始了徵山治水運動,並在有限的土地上,搞起了土地利用“三三制”模式,經過四屆支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把一個荒山窮溝治理成為一個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生態建設典範,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
二十世紀高西溝的發展可以分為前後兩個二十年,即七十年代前門庭若市、紅火熱鬧的二十年。62年人民日報以《山區農業的生命線》為題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高西溝,65年授予農業學大寨的典型。八、九十年代,門庭冷落、無人問津的二十年,但也是最難忘最可貴的二十年。在實行生產責任制後,高西溝也曾有過集體與個人經濟發展的此消彼張,曾經也有人提出過分林分草,兩委班子堅決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現在的驕人成績。高西溝第一家實行了封山禁牧,第一家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下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的奇蹟。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對面山上660畝松柏、溝底的水庫以及“山上緩坡修梯田,溝裏打壩建堰窩,高山遠山森林山,近山陽坡建果院,棄耕坡地種牧草,荒坡險窪種檸條”的治理成果。
二、高西溝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2006年,高西溝被國家旅遊總局確定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目前,農業旅遊示範景區建設已具規模,15個景觀:高西溝水保生態展館、松柏生態林區、廟梁山觀光區、生態果園區、人造平原旱作農業示範區、梯田盤山景觀區、休閒農家窯洞和農家遊樂園各具特色。走進高西溝,可以看到層層梯田繞山樑、座座壩堰鎖溝掌,家家户户新窯洞,綿綿峯巒碧水漾。遊高西溝,可以春賞鮮花爛漫,夏享窯洞清涼,秋摘累累碩果,冬領黃土風光。
三、高西溝是榆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高西溝村在2006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後,在充分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制定了高西溝村第二個規劃,即《高西溝農業生態發展規劃》(第一本規劃是1964年制定《十年水土保持發展規劃》),在建設過程中,着重狠抓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村貌和農民培訓四大建設。
在產業發展上,建起了小雜糧生產區、壩地綠色蔬菜種植區、蘋果示範園和農業生態園;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村內進出道路全部硬化,“三網”開通,“三站”齊全;在村容村貌建設上,對原有農家院落進行了“四改三建兩化”,實現了人畜分離,許多農户安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和抽水馬桶,比較好地改善了人居環境。呈現出了“村莊大變樣,處處新氣象,建設新農村,家家喜洋洋”的喜人局面。
高西溝生態旅遊
高西溝村農業生態旅遊區佔地1000畝,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林溝壑地貌,項目區有松柏林660畝,經濟林200畝,水庫、壩系、梯田等水利建設工程標準完善,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設方面享有盛名,村內陝北農家生活氛圍濃重,文化底藴深厚,區內風景獨特,環境優美,旅遊區距210國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現擬開發梯田觀光、二郎廟攀登觀光、水上游覽、安橋焉休閒娛樂、農家生活體驗等項目,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二、基本情況
(一)村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高西溝生態旅遊區位於米脂縣城北20公里,距210國道1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能夠吸引城市居民和過往遊客的光顧。
2、氣候條件:旅遊區年平均氣温8.4°C,極端氣温最高36.6°C,極端最低氣温-26°С,年平均日照為2761小時,無霜期平均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
3、自然條件:高西溝農業生態旅遊區佔地1200畝,這裏有660畝松柏林,200畝蘋果園200畝大扁杏,有400畝被譽為黃土高原“金字塔”美稱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壩、偃窩、水庫等水土保持經典工程。總之,項目區林木鬱鬱葱葱,水庫碧波盪漾,生態環境優雅,有“陝北好江南”的美稱,是休閒、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4、基礎條件: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已納入政府規劃,即將實施,基礎條件優越。
5、社會條件:高西溝已被國家列為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得到省、市、縣的高度重視,各級部門將全力打造高西溝生態農業旅遊這塊品牌,制定各項旅遊開發的優惠政策,成立了專門領導班子,社會各界人士和當地村民對農業生態旅遊的開發經積極性十分高漲。
(二)資源特色
高西溝農業生態旅遊區為城市較野性質的休閒、遊樂度假區,也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教學示範點,區內有山、林、水、梯田、淤地壩等景點。風景秀麗,可供避暑、休閒、娛樂,主要特色是:
1、黃土高原地貌及水土保持治理觀光:高西溝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地貌,景區內可以領略到層巒疊嶂的黃土高坡、縱橫綿延條條溝壑、竄入雲霄的層層梯田、溝渠緊鎖的壩系工程。
農業生態觀光:景區有660畝松柏林和60畝水庫,進入林區,可感受到江南青山碧水風光,充分體會大自然賦予的神奇。景區有蘋果園200畝,大扁杏200畝,可供遊人自由採摘,體味新鮮綠色感覺。
2、水土保持成果展覽:景區建起了全國第一座村級水土保持成果展覽館,通過參觀學習,可以瞭解當地農民當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尋找當年農業學大寨的足跡,感受人類戰勝大自然豐功偉績。
3、農家生活體驗:景區屬典型的陝北農家生活去,可以通過住土窯洞、登土山坡、吃農家飯、幹農家活等活動,體現厚重的黃土風情。
4、陝北文化娛樂欣賞:景區提供陝北民歌、陝北説書、小戲、秧歌、跑旱船等特色節目表演,可供遊人欣賞參與。
5、旅遊產品豐富:景區是米脂縣小雜糧、無公害蔬菜、畜牧生產基地,農產品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是一種潛在的旅遊產業資源,以此作為山地旅遊綜合開發,吸引遊客參與生產、製作,體現旅遊的參與性。與此同時,景區農民獨特的剪紙、泥人、布鞋、鞋墊、石雕工藝,可以展示黃土文化豐富的內涵,這些產品的開發,可以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已被國家列為“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並與我縣的楊家溝紀念館、姜氏莊園、李自成行宮等景點形成一條旅遊線,市場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高西溝相關報道

◆ 《人民日報》社論:《羣眾自辦水土保持的範例》,北京:《人民日報》,1962年01月18日,第1版.
陝西省水利廳調查組、劉野:《山區生產的生命線——米脂縣高廟山公社高西溝生產大隊水土保持工作調查》,北京:《人民日報》,1962年01月18日,第5版.
◆ 陝西省水利電力廳編著:《全國大寨式農業典型:立下愚公志 坡溝變良田——陝西省米脂縣高渠公社高西溝生產大隊》,北京:農業出版社,1966年01月第1版.
◆ 魚米編著:《黃土高原上的明星——高西溝》,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7月第1版.
◆ 李永奇、郭志軍、常培飛:《退耕還林的先行者——陝西米脂縣高西溝村綜合治理紀實》,北京:《人民日報》,2002年06月17日,第11版.
◆ 張振中、任小崗:《從高西溝到米脂》,《西部大開發》,2003年第9期,第58~59頁.
冷夢:《高西溝紀事》(報告文學),陝西省作家協會、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陝西作家赴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采風錄》,2003年。
◆ 江華:《陝西高西溝:黃土高原上的一片綠》,廣州:《南方週末》,第1036期,2003年12月18日,“調查觀察”欄目.
◆ 江華:《陝西高西溝奇蹟》,南方網,“《南方週末》精選”欄目,2003年12月18日.
◆ 江華、姬檉:《高西溝綠從何來》,成都:《中國西部》,2004年第3期.
中國中央電視台:《“鄉村中國”第4部:高西溝村(上)、(下)》,《見證·影像志》節目,2005年03月.
◆ 姬曉東、樊彥彬:《米脂縣高西溝村“退耕還林”五十年啓示錄》,2005年09月20日,“新聞調查”欄目.
◆ 武力、劉溟、劉曉辰: 《地沃水美高西溝——陝西省米脂縣採訪記》,北京:《經濟日報》,2006年07月13日,第1版.
◆ 冷夢:《高西溝調查——中國農村啓示錄》(長篇報告文學),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 杜曉英:《發現被歷史遺忘的高西溝?——訪著名女作家、報告文學〈高西溝調查〉作者冷夢》,原載“中國散文網”,2007年01月23日.
◆ 中共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共榆林市米脂縣委農工部聯合調研組:《生態建設的旗幟——米脂縣高西溝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調查》,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01月18日,第1版、第4版.
◆ 嚴繼文:《週一波在米脂高西溝調研新農村建設時指出 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迎接挑戰》,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02月27日.
◆ 鄢烈山:《高西溝對新農村建設的啓示》,廣州:《南方週末》,2007年03月15日.
◆ 周燕芬:《〈高西溝調查〉讀記》,北京:《文學報》,2007年05月03日.
◆ 米脂縣檔案局(館)、中共高西溝村黨支部、高西溝村村民委員會:《見證歷史 秉筆直書——從檔案中看高西溝》(檔案專題片),2007年07月.
◆ 馬平川:《寫在黃土地上的綠色篇章——評報告文學〈高西溝調查:中國農村啓示錄〉》,北京:《文藝報》,2007年07月31日.
◆ 王志誠、張振中報道:《“高西溝不僅是中國的典範,也許應該是世界的典範”——美國〈國家地理〉和〈科學〉雜誌記者採訪高西溝》,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10月29日,第1版.
◆ 賀拓:《著名導演吳天明在高西溝採風》,2007年10月30日.
◆ 韋葦:《高西溝之行後的經濟學思考》,2008年01月14日.
◆ 韋葦:《高西溝生態奇蹟的經濟學思考》,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