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至凡

鎖定
高至凡(1991年-2019年7月19日),曾為廈門六中一名音樂教師,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而聞名。曾帶出風靡全國的中學生合唱團廈門六中合唱團),經典曲目有《稻香》、《夜空中最亮的星》等。 [1] 
2019年7月19日下午18時30分,高至凡突因突發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  同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3] 
本    名
高至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91年
逝世日期
2019年7月19日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代表作品
《夜空中最亮的星》
《稻香》
主要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音樂教育

高至凡人物生平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音樂系畢業後,來到廈門六中擔任音樂老師已經五年多了。除了音樂課,他還擔任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音樂指導。從中遴選的成員均為初一初二學生。高至凡有自己的選擇標準。
這個不按常規他總能想出一些“怪招”吸引孩子們進入音樂課堂,比如帶些紅酒軟木塞到課堂,讓學生咬住發音,訓練腔體共鳴;或者讓學生們用氣息將紙片“吹”在牆上。
1991年出生的高至凡是這羣合唱團成員口中的“老高”。作為音樂老師,高至凡也有“兩把刷子”,鋼琴、貝斯、電子琴、手鼓都能“玩得溜”,還擔任高中部合唱團的管絃樂指揮。不過,學生們笑着“交代”,雖然“老高挺厲害”,但“不會當面誇他”。
在音樂要求上,高至凡從不放鬆。“肯定是專業水準,我們可以給學生打十分,但按照一百分的水準來要求。”
有個性的老高總想在音樂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別人沒有嘗試過的東西。 [4] 
2019年7月19日傍晚,和高至凡合租的室友推開房門,發現不對勁的他,馬上撥打120,但是急救醫生趕到,已經無回天之力。
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官網7月20日發佈消息:我校音樂組高至凡老師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於2019年7月19日下午18時30分不幸離世。

高至凡個人生活

高至凡 高至凡
廈門六中證實,最近,高老師正在進行新的嘗試,他要找到具有六中特色的合唱方式。高至凡於是找來徐聰老師一起探討合作,決定用阿卡貝拉的演繹方式,做無伴奏、多聲部的合唱。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夜空中最亮的星》中令人驚豔的書本打擊設計最初由高至凡和徐聰完成,在排練中不斷更改,又邀請專門從事打擊樂的蔣進之加入。
2018年4月1日,高至凡和徐聰正式成立吉島合唱團。他們想把流行和傳統的合唱做一些結合,於是就召集了一批身邊熱愛音樂的朋友,他們有玩阿卡貝拉的、玩樂隊的、做合成音樂的,也有中小學老師以及各行各業的朋友,在很快的時間裏,就組成了合唱團,之後也開始面向社會招募合唱團成員。他們有一套機制進行人員的篩選和淘汰,讓樂隊保持有新鮮血液的匯入,固定人數是40人。
2019年7月19日:9:30,高至凡發送一條朋友圈:“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
高至凡的最後一天:高至凡發完朋友圈,起牀了,買了早點,吃完早點後,又回屋睡覺。他的兩位學生要找他,打電話沒人接。
7月19日傍晚,和高至凡合租的室友推開房門,發現不對勁的他,馬上撥打120,但是,急救醫生趕到,已經無回天之力。 [1] 

高至凡主要作品

《夜空中最亮的星》《稻香》《青花瓷》《魚歌》《魚戲蓮葉間》《送別》 [1] 

高至凡後世紀念

2019年7月21日下午16時,在福澤園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高至凡老師生前好友屆時參加。 [5] 

高至凡人物評價

無論是聲音,抑或是對音樂的感覺,他都是很好的做音樂的材料。(平潭第一中學音樂教師 薛彬 評
高至凡的最大特點在於能把課堂變得很有活力,他經常給學生介紹不同國家的合唱團和表演形式,讓大家能從多個角度看待音樂。(福建醫科大學大一學生吳瓊
高至凡的身份是音樂老師,也是一名音樂的推廣者。(洪川 評 [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