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温中暑

鎖定
高温中暑是在氣温高、濕度大的環境中,從事重體力勞動,發生體温調節障礙,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症候羣。病情與個體健康狀況和適應能力有關。
別    名
高温中暑
多發羣體
從事體力勞動人羣
常見病因
環境氣温高、濕度大
常見症狀
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

高温中暑病因與發病機理

在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的控制下,正常 [1]  人的體温處於動態平衡,維持在37℃左右。人體基礎代謝、各種活動、體力勞動及運動,均靠糖及脂肪分解代謝供能發熱,熱量藉助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排汗、呼吸、排泄等功能,通過輻射、傳導、對流、蒸發方式散發。人在氣温高、濕度大的環境中,尤其是體弱或重體力勞動時,若散熱障礙、導致熱蓄積,則容易發生中暑。

高温中暑臨牀表現

(1)中暑先兆:在高温環境下活動一段時間後,出現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體温正常或略高。
(2)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早期周圍循環衰竭表現。
(3)重症中暑: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熱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脱或休克表現。

高温中暑診斷

(1)依發病時所處高温環境及其臨牀表現。
(2)應與暑天感染、發熱性疾病鑑別,如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腦型瘧疾等。
(3)與其他原因此起的昏迷及腦血管意外鑑別。
(4)中暑痙攣引起腹痛者需與急腹症鑑別。

高温中暑治療與護理

(1)中暑先兆與輕度中暑:及時脱離高温環境至陰涼處、通風處靜卧,觀察體温、脈搏呼吸、血壓變化。服用防暑降温劑: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散等。並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
(2)重症中暑病人處理原則:降低體温,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及肺水腫。
①中暑發生循環衰竭者,醫療、護理的重點是糾正失水、失鈉、血容量不足,以致脱水和循環衰竭。儘快建立靜脈通路,補充等滲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糾正休克。注意輸液速度不可過快,以防增加心臟負荷發生肺水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②中暑出現痙攣者,除補充足量的液體外,注意監測血電解質。糾正低鈉、低氯、控制痙攣,抽搐頻繁者應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ml或用適量的鎮靜劑如10%水合氯醛10~15ml灌腸,或苯巴比妥納0.1~0.2g肌肉注射。並注意安全保護、防止墜牀,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③對日射病者應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等變化,頭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頸部,以降低體表温度,有意識障礙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嘔吐物誤吸而引起窒息,將病人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④中暑高熱者主要是糾正體温功能失調所致高熱,同時注意生命體徵、神志變化及各臟器功能狀況、防治併發症。降温措施多主張物理降温與藥物降温聯合進行,其方法有頭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區置冰袋,以冰或風扇控制室在22~25℃左右;也可採用將身體(頭部除外)置於4℃水中降温法,同時要不斷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環停滯,促使熱量散發;危重者可採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靜脈輸入液體可於降温至4℃左右後輸入;降濁時注意防止因降温過快引起虛脱。藥物可採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葡萄糖鹽水中靜脈滴注,1~2小時滴完,必要時加用異丙嗪25~50mg,以增加藥效,滴注可密切觀察體温、脈搏、呼吸、血壓,若血壓有下降趨勢,應酌情減慢滴速或停止給藥。採用解熱劑降温可酌情選用阿斯匹林口服,柴胡肌肉注射,消炎痛拴劑肛內應用。也可採用水合氯醛加冰鹽水低壓灌腸降温。有時配合靜脈滴注氫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輔助治療。一般當體温降至38℃左右應逐漸停止用藥,擦乾全身,加強防護。降温治療中還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尤其是年老、體弱及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除觀察體温外,還須注意有無心衰、腎衰、肺水腫、腦水腫、呼衰、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併發症的跡象,要及時報告醫師給以相應處理。按常規做好口腔、皮膚等基礎護理,詳細記錄各觀察項目,以及液體出入量和治療效果。

高温中暑預防

(1)改善高温作業條件,加強隔熱、通風、遮陽等降温措施,供給含鹽清涼飲料。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個人體質。
(3)宣傳防暑保健知識,教育工人遵守高温作業的安全規則和保健制度,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