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唐松草

(中藥)

鎖定
高山唐松草,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L.的根和根莖。分佈於新疆、西藏。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效,用於頭痛目赤,泄瀉,痢疾,瘡瘍。
別    名
馬尾黃連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唐松草屬
高山唐松草
分佈區域
新疆、西藏
採集時間
夏、秋季採挖

高山唐松草入藥部位

根和根莖

高山唐松草性味

苦,寒。

高山唐松草歸經

歸胃、肝、心經。

高山唐松草功效

清熱瀉火,解毒

高山唐松草主治

用於頭痛目赤,泄瀉,痢疾,瘡瘍。

高山唐松草相關配伍

1、治腫毒:顯馬尾黃連適量,搗爛,攤於紗布上,包患處。每日1換。
2、治胸膈飽滿:馬尾黃連9g,煎酒服。

高山唐松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高山唐松草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高山唐松草形態特徵

高山唐松草,多年生小草本。全株無毛。葉4-5片或更多,均基生,為二回羽狀三出複葉;葉柄長1.5-3.5cm;葉片長1.5-4cm,小葉薄革質,有短柄或無柄,圓菱形、菱狀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和寬均為3-5mm,基部圓形或寬楔形,3淺裂,淺裂片全緣,脈不明顯。花葶1-2條,高6-20cm,不分枝;總狀花序長2.2-9cm;苞片小,狹卵形;花梗向下彎曲;萼片4,綠白色,橢圓形,易脱落;雄蕊7-10,花葯狹長圓形,先端有短尖頭,花絲絲形;心皮3-5,柱頭箭頭狀。瘦果狹橢圓形,稍扁,有8條粗縱肋。花期6-7月,果期8月。

高山唐松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5300m的高山草地、山谷陰濕處或沼澤地。分佈於新疆、西藏。

高山唐松草藥材性狀

根莖橫生,由數個或10餘個結節連生,每個結節上面具圓形空洞狀莖痕,直徑約1mm。細根數條至10餘密生於根莖下側,直徑3mm;表面灰棕色。質硬,易折斷。

高山唐松草相關論述

《新疆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健胃,瀉火。治頭痛,目眩,肝熱目痛,赤白痢疾,腹瀉,瘡癤癰疽。”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吳家榮,邱德文.《中國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貴州科技出版社,2004年
  • 4.    汪毅.《精編中草藥圖譜 1 便攜本》: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