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家村

(雲南省宣威市得祿鄉高家村)

鎖定
高家村隸屬於得祿鄉肥谷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 本村委會西邊,距離村委會2 公里,距離鄉政府9公里。國土面積2.31平方公里,海拔2280米,年平均氣温11.9 ℃,年降水量71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548.5畝,其中人均耕地1.48畝;有林地2641.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户111户,有鄉村人口370人,其中農業人口370人,勞動力1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8人。
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111户全部通自來水,有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 0%)。有111户通電,沒有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48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0%和43.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31户(分別佔總數的36.04%和27.93%)。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0輛,摩托車1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55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户;建有小水窖1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5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7.2畝,有效灌溉率為6.7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7.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 畝。
中文名
高家村
國土面積
2.31平方公里
海    拔
2280米
年平均氣温
11.9 ℃

高家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8.5畝(其中:田0畝,地548.5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641.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4畝,主要種植核桃、蘋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18畝,其他面積50畝。有沙石資源。

高家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萬元,佔總收入的39.54%;畜牧業收入39.2萬元,佔總收入的37.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3頭,肉牛6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0.96%;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1.93%;工資性收入20.5萬元,佔總收入的19.77%。
農民人均純收入190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4人(佔勞動力的 17.30%),在省內務工52人,到省外務工11人。

高家村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1] 

高家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濃特產品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9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66.5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白合、藥材等特色經濟。

高家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111户,共鄉村人口370人,其中男性192人,女性178人。其中農業人口370人,勞動力190人。該村全部居住為漢族。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1.89%(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人,占人口總數的3.24%(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本村距離村委會衞生所2公里,距離鄉衞生院10公里。該村沒有建立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户。

高家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肥谷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得祿鄉一、二中。該村距離小學校2公里,距離中學1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1人,其中小學生36人,中學生15人。  該村沒有建立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高家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3.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1600個(勞均8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集體重大事項。

高家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 人,女黨員1人。該村團支部設在村委會,有團員6人。  該村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高家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水資源匱乏,人畜飲水困難。 2、發展資金不足,村間道路未硬化,一池三改未落實。 3、主導產業區域化、規模化程度低,屬於粗放經營,農特產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單一。 4、羣眾的整體素質偏低,科技意識差,新技術、新科技推廣難,產業結構調整難。 5、有限的礦產資源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利用。 6、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組織性不強,規模化不夠,屬於自發轉移,勞務經濟比重小。 7、有線電視沒有拉通,沒有建立文化活動場所,圖書室,業餘文化宣傳隊,羣眾的文化生活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夯實基礎設施。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硬化村間道路,完成一池三改,提高農田建設水利化程度。 2、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以市場為依託,發展區域化種植玉米、馬鈴薯;大力發展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 3、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好百合、中藥材等特色產業。 4、培育新型農民,加大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力度。 5、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勞務經濟比重。 6、開發利用好有限的礦產資源。 7、開通有線電視,建立文化活動場所、圖書室,組建業餘文化宣傳隊,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06元增加到2500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