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原

(原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

鎖定
高原(1904-1961.9),山東省武城縣人。在濟南、北平上學期間參加學生運動。1926年參加西北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皖北特委組織部部長,駐楊虎城西北軍軍事特派員,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員,開封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後在天津、濟南、上海等地從事中共情報工作。1938年後任新四軍軍法處執行科科長,中共蘇北區委敵軍工作部部長。1945年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社會部副處長,中共遼東省委情報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處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監察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政法辦公室副主任,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 [1] 
中文名
高原
別    名
高敬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山東武城縣何劉屯村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61年1月
血    型
A型
畢業院校
北京私立中國大學
職    業
公職人員
代表作品
《遊俄視察記》

高原人物簡介

高原,原名高敬宣,曾用名高望東、老馬、趙雨民等,武城縣何劉屯村(現屬河北省故城縣)人。7歲入私塾,11 歲到縣立高小讀書,14歲考入濟南私立正誼中學,16歲轉入山東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設在聊城),21歲考入北京私立中國大學。中學期間,受“五·四”愛國運動及新文化運動影響,接受了許多民主革命思想。
1925年“五卅”慘案後,在北京參與了罷課鬥爭,積極擁護馮玉祥將軍對英、日宣戰主張。為效命國難,投筆從戎,考入西北軍陸軍幹部學校。在校期間,同共產黨人有了接觸,並大量閲讀了宣傳共產主義學説的書籍。1926年5月,經同學高照宇、張毓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受黨組織派遣,隨西北軍參觀團赴蘇聯參觀,負責掌握該團軍官思想狀況,向我黨駐國際代表譚平山報告。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參觀團於同年6月至7月間回到河南洛陽。他到開封找到中共河南省委,在開封街道任黨支部書記,並參加了南漢宸同志主編的《遊俄視察記》一書的編校工作。1928年2月,任皖北特委委員併兼任楊虎城部軍事特派員。同年4月初,在阜揚、流集發動暴動失敗。回家鄉後,積極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傳閲進步書籍。1930年1月至9月間,先後擔任開封反帝大同盟及青年反帝大同盟黨員書記、河南省委駐汴軍事特派員、開封士兵暴動委員會主任、河南省軍委參謀長等職。同年9月,因策劃士兵暴動而被捕。1931年4月,經劉佩俠、南漢宸(時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等同志營救出獄。1934年底,到上海做黨的情報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以“華東武裝抗日會”負責人名義,發展了一些抗日組織和情報組織,為發展抗日武裝,壯大革命力量做出了積極貢獻。1940年1月,任皖南新四軍軍法部處長、支部書記。1945年,任蘇北區黨委敵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兼區黨委敵工部副部長。同年10月後,歷任東北局社會部情報處副處長、遼東省委情報部部長、遼東分局情報處處長等職。
1950年至1956年,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第一處長,華東司法部司法幹部訓練班主任,華東司法部辦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華東司法部合署辦公室主任兼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華東監察委員會副秘書長j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政法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
1961年9月,在濟南病逝。 [2] 

高原社會評價

劉令剛:高原同志是武城縣最早的黨員,幾十年中,無論是在白色恐怖嚴重,革命處於低潮時期,還是在與組織失掉聯繫的年月裏,他始終對黨忠貞不渝。他不計地位名利的得失,在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中,出生入死,任勞任怨,他機智勇敢,有着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在多年的地下工作中,卓有成效地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一生,是頑強戰鬥的一生。他為黨的發展壯大,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不愧為我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無產階級戰士,他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人物辭典  下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09,第886頁
  • 2.    中共德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德州黨史人物傳略  第1輯,第485-486頁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城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武城文史資料  第4輯,政協武城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1.05,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