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原蕁麻

鎖定
高原蕁麻(學名:Urtica hyperborea Jacquem. ex Wedd.)是蕁麻科、蕁麻屬植物。是亞洲特有物種。
為高寒地帶植物,耐寒、耐瘠,抗逆性強,葉干時藍綠色,卵形或心形,瘦果長圓狀卵形,壓扁,長約2毫米,熟時蒼白色或灰白色,光滑。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或異株;花序短穗狀,稀近簇生狀,長1-2.5釐米。雄花具細長梗(梗長1-2毫米),在芽時直徑約1.3毫米,開放後直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盤狀,具短粗梗;雌花具細梗。
中文名
高原蕁麻
拉丁學名
Urtica hyperborea Jacquem. ex Wedd.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蕁麻科
蕁麻屬
高原蕁麻
亞    綱
薔薇亞綱 [3] 
超    目
薔薇超目 [3] 
分佈區域
亞洲 [4] 

高原蕁麻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叢生,具木質化的粗地下莖。莖高10-50釐米,下部圓柱狀,上部稍四稜形,節間較密,干時麥稈色並常帶紫色,具稍密的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在下部分枝或不分枝。
葉干時藍綠色,卵形或心形,長1.5-7釐米,寬1-5釐米,先端短漸尖或鋭尖,基部心形,邊緣有6-11枚牙齒,上面有刺毛和稀疏的細糙伏毛,下面有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鍾乳體細點狀,在葉上面明顯,基出脈3(-5)條,其側出的一對弧曲,伸達上部齒尖或與鄰近的側脈網結,葉脈在上面凹陷,在下面明顯隆起;葉柄常很短,長2-5(-16)毫米,有刺毛和微柔毛;托葉每節4枚,離生,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向下反折,長2-4毫米,具緣毛。
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或異株;花序短穗狀,稀近簇生狀,長1-2.5釐米。雄花具細長梗(梗長1-2毫米),在芽時直徑約1.3毫米,開放後直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盤狀,具短粗梗;雌花具細梗。
瘦果長圓狀卵形,壓扁,長約2毫米,熟時蒼白色或灰白色,光滑;宿存花被幹膜質,內面二枚花後明顯增大,近圓形或扁圓形,稀寬卵形,比果大1倍以上,長3-5毫米,外面疏生微糙毛,有時在中肋上有1-2根刺毛,外面二枚很小,卵形,較內面的短8-10倍。花期6-7月,果期8-9月。 [3] 
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生長環境

高原蕁麻主要生長在温帶生物羣落中。 [4]  生長於海拔4200-5200米(青海祁連與新疆策勒縣只3000-3500米)的高山石礫地、巖縫或山坡草地。高原蕁麻為高寒地帶植物,耐寒、耐瘠,抗逆性強。在西藏分佈於藏南4500m以上的山地陽坡、石灘及流石灘。這裏氣候寒,熱量不足,輻射強,風力強勁,氣温晝夜變化劇烈。植物多呈墊狀、蓮座狀,植物密被綿毛。高原蕁麻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在較背風、向陽的岩石縫隙,呈片狀分佈。在喜馬拉雅山北坡、佩枯錯以西至馬拉山及昂仁波齊峯的山坡一帶,以變色錦雞兒為建羣種的灌叢羣落中,高原蕁麻作為雜類草的伴生種與短爪黃芪( Astragalus neydei)、四裂紅景天墊狀點地梅等組成羣落 [2] 

高原蕁麻分佈範圍

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9張)
高原蕁麻分佈於亞洲:中國(四川、西藏、青海、新疆、雲南) [4] 尼泊爾 [4] 

高原蕁麻主要價值

莖皮纖維可作紡織原料,也可制麻繩 [1] 

高原蕁麻異型異名

Urtica kunlunshanica Chang Y.Yang in Claves Pl. Xinjiang. 2: 84 (1982), no Latin descr. or type.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