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偉俊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鎖定
高偉俊,1962年2月13日出生於浙江省,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建築學科終身教授 [1] 青島理工大學濱海人居環境學術創新中心教授 [5] 
高偉俊於1982年從同濟大學畢業 [11]  ,之後擔任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87年獲得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建築環境專業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2年擔任浙江大學建築學科講師;1990年至1993年擔任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1996年獲得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科城市環境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擔任早稻田大學藝術學院兼職講師;1996年至2001年擔任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講師;1997年至2001年擔任日本學術振興財團未來開拓學術研究推進事業特別研究員;2001年至2004年擔任早稻田大學客座副教授;2001年至2007年擔任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環境空間設計學科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擔任九州共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兼職講師;2006年擔任株式會社Geocluster董事、最高顧問;2007年擔任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環境空間設計學科教授;2018年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2018年擔任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2] 
高偉俊長期從事環境建築學、循環建築學、智慧建築學領域研究工作 [5] 
中文名
高偉俊
外文名
Weijun Gao
出生地
浙江省
出生日期
1962年2月13日
畢業院校
日本早稻田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8年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性    別

高偉俊人物經歷

高偉俊
高偉俊(7張)
1962年2月13日,高偉俊出生於浙江省 [4] 
1978年9月—1982年9月,就讀於同濟大學,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8月—1987年2月,擔任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讀於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建築環境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7年3月—1992年8月,擔任浙江大學建築學科講師。
1989年9月,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能源工學專業博士入學。
1990年10月,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能源工學專業博士退學。
1990年10月—1993年3月,擔任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
1993年4月—1996年3月,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科城市環境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5年4月—1998年3月,擔任早稻田大學藝術學院兼職講師。
1996年4月—2001年3月,擔任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講師。
1997年8月—2001年3月,擔任日本學術振興財團未來開拓學術研究推進事業特別研究員(早稻田大學博士後)。
2001年4月—2004年3月,擔任早稻田大學客座副教授。
2001年4月—2007年3月,擔任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環境空間設計學科副教授。
2004年4月—2005年3月,擔任九州共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兼職講師。
200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國立研究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NBL Laboratory)訪問教授。
2006年9月,擔任株式會社Geocluster董事、最高顧問。
2007年4月,擔任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環境空間設計學科教授。
2018年2月,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8年9月,擔任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2] 

高偉俊主要成就

高偉俊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高偉俊長期從事都市環境工學學術與實踐,研究核心領域包括都市環境模擬與能源分析、低碳城鄉建設與開發工程、建成空間與環境技術。科研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基礎、條件和成果均處於日本都市環境工學的引領地位。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主要進行了低環境負荷資源循環建築開發、區域能源的網絡化建構等具體研究,團隊共同創建日本都市環境工學的新學科領域。在此之後,主持創建了北九州大學國際環境工學部,在擔任學部長、系主任期間,主持都市計畫、建築設計、結構施工、材料構造、環境設備等各領域的科研工作 [8] 
  • 承擔項目
截至2021年10月,高偉俊先後作為項目負責人共獲得日本國家級科研資助8項,其他級別科研資助10項,科研經費累積6億餘日元 [7]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擔任職務
項目金額
1997年4月—2002年3月
低環境負荷•資源循環型居住系統的社會工學實驗住宅
國家重大項目、日本學術振興會未來開拓學術項目,分項負責人
43900萬日元
2000年4月—2003年3月
基於分佈式電源佈置的供熱網研究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機構,分項負責人
4470萬日元
2000年4月—2004年3月
分散電源配置條件下的熱供給網絡化的研究
國家重大項目,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機構項目,項目負責人
100萬日元
2002年4月—2005年3月
關於北九州學術研究城市的分散型地區能源系統的導入效果的實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項目負責人
350萬日元
2002年4月—2004年3月
東京區大深度地下空間經路設定的實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分項負責人
3094萬日元
2005年4月—2008年3月
分佈式能源技術推進的設計運營支援體系的開發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項目負責人
358萬日元
2005年6月—2006年3月
新一代住宅建築高度先進的太陽能熱利用設備的普及化
普及項目,日本中小企業基盤整備機構項目,項目負責人
300萬日元
2006年4月—2008年3月
中國的能源消費和生活方式的分析以及對未來的預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分項負責人
1543萬日元
2008年4月—2010年3月
中國氣候變化情景分析與國際比較政策規劃研究
國家重大項目,日本環境省科研項目,分項負責人
460萬日元
2008年4月—2011年3月
中國的複合建築設施的能源供給現狀以及日本的節能技術的轉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項目負責人
1365萬日元
2009年4月—2011年3月
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地區分佈式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戰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項目負責人
481萬日元
2009年4月—2012年3月
在建築領域確保亞洲能源供應安全的學術交流
國家科研交流基金項目,日本學術振興會,項目負責人
999萬日元
2011年4月—2015年3月
環境未來城市戰略性能源和環境領導者開發
國家教育基金項目,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分項負責人
7393萬日元
2012年4月—2015年3月
由氫氣網絡構成的住宅分佈式電源系統和蓄電池互聯的導入效果的實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項目負責人
533萬日元
2013年4月—2014年3月
智能社區生態住宅低碳技術引入效應與擴散政策的實證研究
產業高新項目,日本北九州學術研究基盤整備振興基金事業,項目負責人
700萬日元
2019年6月—2021年8月
以健康低碳為導向的智能化住宅環境管理系統研發
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主持人
15萬
2019年8月—2022年7月
基於全生命週期碳減排的建築運行能效和健康性能提升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分項負責人
[8]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文章/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7年7月
《屋頂綠化的熱特性與環境效果》
中國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
1998年
《關於中國的城市化與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其對日本的影響的調查研究》
財團法人鹿島學術財團研究獎
1998年8月

日本建築學會論文獎
1999年
《關於亞洲城市急速膨脹對地球環境的影響的模擬與模式化》
財團法人三菱財團研究獎
1999年9月

國際競賽“羅湖口岸/車站地區的整體規劃國際諮詢”一等獎
2001年

2000年度日本建築學會設計競賽最優秀獎
2001年
《中國大連都市能源消費實態調查研究》
平成13年度北九州市學術研究基盤整備振興基金事業
2002年
《關於住宅建材再生能源消費的調查研究》
財團法人TOSTEM建材產業振興財團14年度研究獎
2002年
《關於住宅建材再生的循環過程中的能源消費的調查研究》
財團法人大林城市研究振興財團14年度研究獎
2002年
《關於北九州學術研究城市的分散型地域能源系統的導入效果的實證研究》
科學研究費基盤研究(C)
2002年
《中國東北地區(長春市)低環境負荷型地域熱供給系統研究》
北九州市學術研究基盤整備振興基金事業
2003年
《關於城市熱源網絡中熱供給的安全性及援助功能的研究》
SECOM科學技術振興財團研究獎
2003年
《循環型住宅生命期資源能源削減的技術評價》
財團法人旭硝子財團研究獎
2003年
《集合住宅的解體及循環能源消費的調查研究》
財團法人住宅綜合研究財團研究獎
2004年
《重鋼筋骨架的資源循環型住宅的生活週期資源、能量削減的技術估價的研究》
社團法人日本鋼聯盟研究獎
2004年
《建材再利用的生活週期資源循環型社會促進系統的開發》
北九州市環境未來技術開發事業研究獎 [8] 

高偉俊人才培養

  • 科研建議
高偉俊強調研究生更要注重自我修養,做學問前先做人。高偉俊給出關於科研的四點建議:一、模仿不是抄襲,科研本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要大膽閲讀、敢於學習;二、科研要尋求轉變,要用新的思維去做科研,能夠及時轉變思想,將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和靈活運用,才能創造新的知識;三、學科交叉是科研的必經之路,交叉科學不僅不是邊緣學科,反而是科研主流;四、科研的生命是創新,要打破常規思維,提出創新性的想法。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只侷限於自己的專業,要開展多方面、多學科的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索,對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和學習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靠老師。高偉俊強調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13] 

高偉俊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79年5月
大學生數學競賽優秀獎
上海同濟大學
1993年
YUASA國際教育獎

1994年
早稻田大學大隈獎
早稻田大學
1995年
渥美國際教育獎

2018年2月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9年
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
青島市科協聯合青島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 [9] 
2021年
同濟大學追求卓越獎勵基金
同濟大學 [11] 

高偉俊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2年8月
1991年4月
日本建築學會會員
1995年4月—1998年3月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地球環境特別委員會生態城市委員會委員
1996年4月
日本建築學會亞洲水環境委員會委員
1999年4月
日本建築學會亞洲建築交流委員會委員
1999年4月
《Journal of Temporal Dynamism》籌備委員會委員
2000年9月
關口全球化研究會會員
2001年4月
日本建築學會中國能源消費與居住環境問題特別研究委員會委員
2001年
亞洲兒童發明審查委員
2002年—2005年3月
艾考網絡學研都市檢討會委員
2003年9月
浙江大學在日校友會理事
2003年10月
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地球温暖化對策支援俱樂部理事
2003年10月
北九州艾考聯合企業構想檢討委員會委員
2003年10月
西安交通大學建築兼職教授
2003年12月
亞洲都市環境學會理事、委員長
2004年5月
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北九州學研都市留學生支援網絡
2005年4月
九州華人華僑總會副會長
2005年9月—2006年3月
北九州市東京都中心部熱島對策討論會
2005年10月—2006年3月
建築城市地域新能源景象策定委員會副委員長
2005年10月
中國稻門建築會副會長
2006年5月
中國能源消費和居住環境問題特別研究委員會委員
2006年7月
築上城米燃料化調査委員會委員
2006年9月
吉林建築大學顧問教授
2010年10月
華僑大學名譽教授、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4年9月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6] 
2015年12月
大連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3] 
2019年9月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能源與人工環境研究中心首席顧問 [10] 

上海電力學院海外名師 [12] 

浙江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客座教授 [8] 

高偉俊人物評價

高偉俊在日本學習、生活、工作二十多年,始終不改國籍,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他不忘初心,胸懷強烈的報國之志,一直致力於中日兩國及國際建築城市環境、能源等領域的學術與產業交流 [9] (青島理工大學新聞網評)
高偉俊熱衷於社會公益活動,在HIBIKINO中日文化交流會中擔任會長,在渥美國際交流財團擔任理事,在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11] (同濟大學新聞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