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驄馬行

鎖定
《驄馬行》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驄馬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驄馬行作品原文

驄馬行(1)
鄧公馬癖人共知(2),初得花驄大宛種(3)。
夙昔傳聞思一見(4),牽來左右神皆竦。
雄姿逸態何崷崒(5),顧影驕嘶自矜寵(6)。
隅目青熒夾鏡懸(7),肉駿碨礌連錢動(8)。
朝來久試華軒下(9),未覺千金滿高價(10)。
赤汗微生白雪毛(11),銀鞍卻覆香羅帕(12)。
卿家舊賜公取之(13),天廄真龍此其亞(14)。
晝洗須騰涇渭深,朝趨可刷幽並夜(15)。
吾聞良驥老始成(16),此馬數年人更驚(17)。
豈有四蹄疾於鳥(18),不與八駿俱先鳴(19)。
時俗造次那得致(20),雲霧晦冥方降精(21)。
近聞下詔喧都邑(22),肯使騏驎地上行(23)。 [1] 

驄馬行作品註釋

(1)原注,“太常梁卿敕賜馬也。李鄧公愛而有之,命甫制詩。”
(2)《晉書》:王濟解相馬,又甚愛之,杜預常稱濟有馬癖。
(3)唐太宗常所乘馬,有名玉花驄者,《明皇雜錄》:上所乘馬,有玉花驄、照夜白。《漢書·西域傳》:大宛國多善馬,嶠山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牝馬置其下,與集生駒,號夭馬子。
(4)古詩:“夙昔夢見之。”《南史·蕭摩訶傳》曰,“千聞不如一見。”
(5)顏延年賦:“弭雄姿以奉引。”梁景王《七要》,“逸態之赤免,駿足之驪龍。”崷崒,聳然出羣也。《西都賦》:“巖峻崷崒。”
(6)束皙賦:“退顧影以自憐。”《相馬經》:“有盼影而視者。”陳何處士詩:“別處馬新驕。”吳均詩:“天曙馬爭嘶。”
(7)《西京賦》:“猛毅髤髵,隅目高匡。”注:“隅目,目有角也。”《西都賦》:“琳珉青熒。”青熒,言色青而有光熒也。顏延年賦:“雙瞳夾鏡。”
(8)《舊唐書》:開元二十九年三月,滑州刺史李邕獻馬,肉鬃麟臆。杜田《補遺》:東坡雲:予在岐下,見秦州進一馬,鬃如牛項下垂胡,側立傾倒,毛生肉端。蕃人云:此肉鬃馬也,乃知《驄馬行》“肉鬃麟臆”,當作鬃。夢弼曰:碨礧,謂肉鬃突起。連錢,謂馬文點綴。《海賦》:“碨磊山壟。”何遜詩:“碨礧衝波白。”《爾雅注》:“馬色有深淺,斑駁如魚鱗,今連錢驄也。”《北史·陽休之傳》:“有觸藩之羝羊,乘連錢之驄馬。”梁武帝詩:“金絡飾連錢。”
(9)陶潛詩:“華軒盈道路。”軒,軒車也。
(10)《韓子》:馬似鹿者直千金。《西域傳》:武帝遣使持於金請大宛善馬,未滿價,言不止千金。《國語》:“一旦而馬價十倍。”
(11)《東觀漢記》:武帝歌:“天馬沾赤汗。今親見其然。”《相鶴經》:“茸毛生色雪白。”
(12)周弘正詩:“銀鞍耀紫韁。”玉容歌:“香羅鳴佩。”
(13)卿家,指梁氏。無廄,言御賜。
(14)《周禮》:凡馬八尺以上為龍。《莊子》:葉公非好真龍也。
(15)《赭白馬賦》:“旦刷幽燕,晝秣荊越。”張説《隴右監牧頌》:“朝刷閬風,夕洗天泉。”
(16)應瑒《憫驥賦》:“憫良驥之不遇兮。”曹孟德詩:“老驥伏櫪。”
(17)《晉書》:慕容皝有駿馬,四十九歲而俊逸不虧,皝曰:“此馬見異先朝。”
(18)《金石錄》:唐太宗有白蹄馬,純黑,四蹄俱白。
(19)《穆天子傳》:八駿,曰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騄耳。何承天詩,“賈勇尚先鳴。”
(20)曹植詩:“時俗多所拘。”造次,見《論語》。
(21)《楚辭》:“雲霧會兮日冥晦。”班彪王命論》:“震電晦瞑,有龍蛇之怪。”杜修可曰:《瑞應圖》:龍馬者河水之精。《春秋考異郵》:地生用精為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生。
(22)《前漢·田叔傳》:漢下詔。潘岳詩:“總總都邑人。”
(23)朱鶴齡注:《戰國策》:世無騏驎騄駬,王之駟已備矣。鮑彪注:字書不載騏驎。《玉篇》雲:“騏鑉,馬黑脊。”亦不言良馬。《爾雅翼》:“麒麟善走,故良馬亦名為騏驎。”《易》:“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1] 

驄馬行作品評析

此詩為七言歌行體,凡十六句,分成四段,每段四句。
關於此詩系年,黃鶴編在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此詩分三段,各八句轉韻。首段言質相之不凡,就初見時寫驄馬。盧注:顧影驕嘶,其逸態也。夾鏡連錢,其雄姿也。次段言才力之特殊,就初試時寫驄馬。流朱汗而被銀鞍,此見其高價。晝涇渭而夜幽並,此見其真龍。末段言奇材當得大用,乃借馬以頌李。老更驚,大器晚成。八駿鳴,可充君馭。雲霧降,其生不偶。詔都邑,見知於朝也。 [1] 

驄馬行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 杜甫像 [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