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駟不及舌

鎖定
駟不及舌,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bù jí shé,釋義:一句話説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説出來,再也無法收回。出自《論語·顏淵》。
中文名
駟不及舌
拼    音
sì bù jí shé
近義詞
駟馬難追,一言為定
反義詞
食言而肥,出爾反爾
注    音
ㄙˋ ㄅㄨˋ ㄐㄧˊ ㄕㄜˊ
出    處
《論語·顏淵》

目錄

駟不及舌釋義

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説的話。 [1]  比喻一句話説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駟不及舌出處

《論語·顏淵》

駟不及舌例句

《論語·顏淵》:“夫子之説君子也,駟不及舌。” [1-2] 
宋 岳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 洵武 ﹞自度清議必弗貸,且有駟不及舌之慮,懼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迴天者,憂形於色。”
元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四.四卦》:次三,駟不及舌,有悔。象曰:駟不及舌,滕口説也,一言之失,悔何追也。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酒自外入,機繇內泄。悔從醒生,駟不及舌。 [1] 
和邦額夜譚隨錄 貓怪三則》:“今偶脱於口,駟不及舌,悔亦何及。”
魯迅 《憶劉半農君》: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説了幾句老實話,事後,才知道半農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也沒有法子。

駟不及舌成語用法

作謂語;指説一不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