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曉虎

鎖定
馮曉虎,1982年本科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系。1982-1987年在四川石油局科技外事處工作。1989年起一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作,1999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畢業,獲德語語言學博士學位。2003年——2004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獎學金,並於柏林洪堡大學完成語言學博士後研究。近年轉向綠色經濟和區域國別研究方向。 [1] 
北京洪堡論壇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區域國別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外聘博導;德國洪堡基金會首任中國學術大使;德國語言研究院(IDS)中國事務專員;德國歐洲經濟研究院(ZEW)中國事務協調人;德國艾哈德基金會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2020年止);韓國德意志語言學協會會刊《德意志語言學》編委;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德經貿文化中心主任/奧地利文化中心執行主任;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通訊評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髮展中心通訊評議專家;國家孔子基金會中華文化專家庫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語言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 [1] 
中文名
馮曉虎
外文名
FENG Xiaoh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四川外語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
畢業院校
德國美茵茨大學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工作單位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區域國別研究專業委員會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馮曉虎個人簡介

馮曉虎像 馮曉虎像
馮曉虎,1982年本科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系。1982——1987年在四川石油局科技外事處工作。1989年起一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作,1990——1992對外經濟貿易部公派聯邦德國美茵茲大學文化翻譯學院學習高級翻譯和國際經濟貿易,1992按期歸國。1995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在職學習日耳曼語言學博士,研究方向概念隱喻。1999年12月28日博士論文答辯通過,獲得博士學位。在中、德、美、法大學講授過的主要課程有:強化德語、德國文學、德語聽力、經濟德語、老莊與尼采、中國哲學、中國文化、世界宗教史、一帶一路經濟文化、區域國別研究等。
2018洪堡論壇成都分論壇 2018洪堡論壇成都分論壇
北京洪堡論壇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區域國別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外聘博導;德國洪堡基金會首任中國學術大使;德國語言研究院(IDS)中國事務專員;德國歐洲經濟研究院(ZEW)中國事務協調人;德國艾哈德基金會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2020年止);韓國德意志語言學協會會刊《德意志語言學》編委;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德經貿文化中心主任/奧地利文化中心執行主任;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通訊評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髮展中心通訊評議專家;國家孔子基金會中華文化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語言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
在德國哈勒大學、曼海姆大學海德堡大學、愛爾福特大學、埃森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華盛頓特區喬治敦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國亞眠大學;巴西聖保羅大學、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利亞大學等數十所中外著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作學術報告或任客座研究員。2019年4月起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都研究院院長。

馮曉虎工作經歷

1982-1987年 在四川石油局科技外事處工作。
1989年 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作。
2004年 晉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2006年 出任柏林洪堡大學外聘博導。
2009年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學分課程“Cultural,Literary,and Linguis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並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喬治敦大學(華盛頓特區)、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作學術報告。
2019年-2023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都研究院院長

馮曉虎主要著作

馮曉虎博士在各級中央和地方報刊及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詩歌、小説、散文、學術論文及各類譯文共約一百五十萬字,主要著作有:
《揭示人性秘密的56把鑰匙》 英譯中 學術月刊出版社(科普出版社) 1989年5月出版
世界名詩鑑賞詞典》 德語國家部份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出版
《沉浮萊茵河》 短篇小説集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995年6月出版
《老莊與尼采的文化比較》 知識出版社 1995年5月出版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基礎知識》 德語本科高年級教材(與陳健平教授合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0年3月出版
1999年9月參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德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全國強化德語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宣讀論文"母語是外語德語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Muttersprache als Hilfsmittel für DAF-Unterricht),已隨大會論文集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1999年9月底10月初作為大會兩位特邀代表之一赴韓國束草參加韓國日耳曼協會主辦的第七屆"語言與認知"國際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論文"作為篇章連貫工具的概念隱喻"(Konzeptuelle Metapher als textkoh?renzstiftendes Instrument),並於當年正式發表在《韓國日耳曼研究》(Dogilmunhak)1999年4期上。
2000年6月參加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聯合舉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承辦的"紀念馬建忠(1845-1900)逝世百年-中國語言學史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論文《中國隱喻研究史初探》,該論文將隨會議論文集於近期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2000年9月作為大會特邀代表參加由總部位於維也納的國際日耳曼語言文學協會(Internationale Vereinigung fuer Germanische Sprach- und Literaturwissenschaft)在維也納大學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大會,並在會上宣讀論文"站在新世紀門檻上的中國隱喻研究"。該論文將隨會議論文集由德國著名出版社Peter Lang 於2002年第二季度正式出版。
2001年4月參加於上海同濟大學舉行的第2屆全國強化德語國際研討會,並宣讀論文"動詞變位練習對於作為外語的德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Relevanz der Konjugation als Rahmen fuer Hoerfaehigkeit der DaF-Unterricht),該論文將與第3屆年會的論文合併出版論文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