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光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主任)

鎖定
馮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1]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於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304醫院)燒傷整形科工作二十餘年,於德國馬克福德及紐倫堡傷口中心學習修復重建診療與管理。解放軍醫學院、延邊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徐州仁慈醫院等國內多家知名醫院修復重建外科外聘教授;2022年作為學科骨幹人才引進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建設修復重建外科。診療各類急慢性皮膚軟組織損傷患者20000餘人次,擅長各種急慢性皮膚軟組織損傷的系統診療,在外傷後皮膚軟組織缺損、瘢痕整復、顯微重建、壓力性損傷(壓瘡褥瘡)、糖尿病足、外科術後難愈性傷口、淋巴水腫、感染性竇道、體表腫瘤、血管性潰瘍、自身免疫疾病皮膚潰瘍、遺傳性潰瘍等皮膚外科疾病的治療上形成特色。 [2] 
中文名
馮光
學    歷
碩士研究生
教學職稱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職    務
修復重建外科主任、醫務處處長

馮光擅長領域

擅長各種急慢性皮膚軟組織損傷的系統診療,在外傷後皮膚軟組織缺損、瘢痕整復、顯微重建、壓力性損傷(壓瘡褥瘡)、糖尿病足、外科術後難愈性傷口、感染性竇道、體表腫瘤、血管性潰瘍、自身免疫疾病皮膚潰瘍、遺傳性潰瘍等皮膚外科疾病的治療上形成特色。 [2] 

馮光研究方向

各種急慢性皮膚軟組織損傷的系統診療。

馮光教育背景

2003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臨牀醫學本科學士學位;
2012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燒傷整形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
2015年6月於德國馬克福德及紐倫堡傷口中心學習修復重建診療與管理。

馮光工作經歷

2003.8-2008.8 解放軍總醫院304臨牀部燒傷整形科 住院醫師
2008.9-2016.9 解放軍總醫院304臨牀部燒傷整形科 主治醫師
2016.9-2021.7 解放軍總醫院304臨牀部燒傷整形科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22.7--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修復重建外科 主任

馮光科研成果

馮光基金課題

申報省部級以上基金課題10項,研究方向為急慢性皮膚軟組織損傷的癒合機制和臨牀診療修復新方法,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臨牀特色應用研究專項課題、首都衞生髮展科研專項課題、全軍後勤科研計劃項目重點課題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
1.燒創傷外科臨牀資料數據庫的建立與應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2-2015-3,11萬,項目資助編號:3122035
2.慢性難愈性創面的綜合治療方案的研究,解放軍總醫院百項優勢項目,2013-2016-2,25萬
3.富血小板血漿在難愈性創面治療中的應用,首都臨牀特色專項課題,項目編號:Z141107002514167,2014-2017-2,22.5萬
4.富血小板血漿在治療老年深度壓瘡創面中的應用,首都衞生髮展科研專項課題,項目編號:首發2014-2-5024,2014-2017-2,26萬
5.高爆彈藥火器傷致深部軟組織重度缺損早期救治關鍵技術的研究,全軍後勤科研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BWS14J049,2014.01-2018.06-2,190萬
6.創作出版《褥瘡的防治常識——從家庭到醫院,從預防到治療》,北京市科技專項科學技術普及專項,項目編號:Z16111000320000,2016.01-2016-3.12,7萬元
7.一次性帶刻度可沖洗組織清創刮匙的研發與轉化應用,解放軍總醫院醫學轉化項目,2017.01-2019.12-2,30萬元
8.富血小板血漿在創面修復炎症期調控TLR4信號通路介導巨噬細胞極化的機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資助編號7182160,2018.01-2020.12-3,20萬元
9.富血小板血漿在治療老年深度壓瘡創面中的應用,首都衞生髮展科研專項課題,2014-2,項目編號:首發2014-2-5024-3,20萬
10.富血小板血漿在糖尿病足創面治療中的應用,解放軍總醫院科技創新苗圃基金項目,2013-1,項目編號:13KMM32,5萬

馮光科研論文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60餘篇,H指數10,被引348次。其中SCI 7篇,IE=12.084。
1.Guang Feng,1,# Daifeng Hao,1,# Jiake Chai1,*Processing of CXCL12 impedes the recruitment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diabetic wound healing. MedSci entry for febs journal. 2014,9 (IF:3.986)
2.Dai-Feng HAO * #, Guang FENG #, Wan-Li CHU #, Ze-Qun CHEN & Shan-You LI. Role of topical and system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6; 19 (2): 936-941(IF: 0.372)
3. Dai-Feng HAO * #, Guang FENG #, Wan-Li CHU #, Ze-Qun CHEN & Shan-You LI.Contribution of infection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to severity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Chinese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14,4 (IF:2.538)
4. Dai-Feng HAO * #, Guang FENG #, Wan-Li CHU #, Ze-Qun CHEN & Shan-You LI.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hydrocolloid dressing Vs ceramide containing dressing against pressure ulcers.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15; 19 (6): 936-941 (IF:0.988)
5.Yanni Ding1†, Guang Feng2† and Min Yang1*Prognostic role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event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ing et al. Cancer Cell Int (2020) 20:168 .https://doi.org/10.1186/s12935-020-01249-0(IF:4.2)
6.Song Dajiang,Li Zan,Zhou Xiao,Zhang Yixin,Feng Guang,Zhou Bo,Lü Chunliu,Wu Peng,Tang Yuanyuan,Yi Liang,Luo Zhenhua.Muscle-sparing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vascularized with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and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5).Volume35,Issue5.2021.PP605-610,DOI: 10.7507/1002-1892.202011020
7.Song Dajiang,Tang Yuanyuan,Li Zan,Zhou Xiao,Zhang Yixin,Feng Guang,Zhou Bo,Lü Chunliu,Yi Liang,Luo Zhenhua,Wang Zhiyuan.Effect of fre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breast shaping of two-staged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vertical scar.[J].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10).Volume 35, Issue 10. 2021. PP 1323-1327,DOI: 10.7507/1002-1892.202105016
8.碳纖維敷料在燒傷創面中的臨牀應用[J].中華外科雜誌,2006(15):1047-1049.
9.老年燒傷患者的救治體會[J].感染.炎症.修復,2006(01):52.
10.重度燒傷患者免疫細胞凋亡及單核細胞HLA-DR抗原表達改變及意義[J].西南國防醫藥,2006(05):474-476.
11.保護性機械通氣在燒傷合併重度吸入性損傷救治中的應用[J].創傷外科雜誌,2006(06):515-517.
12.深靜脈置管術在大面積燒傷救治中的應用[J].創傷外科雜誌,2007(01):87.
13.生長因子在創傷癒合過程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感染.炎症.修復,2007(02):120-122.
14.大面積危重燒傷患者營養狀態監測指標的研究[J].感染.炎症.修復,2007(03):152-154.
15.納米銀敷料在中厚皮片供皮區的應用研究[J].感染.炎症.修復,2008(01):43.
16.四川地震野戰醫院門診傷病員疾病譜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08(09):796-799.
17.胸部多源血供皮瓣在頜頸部組織缺損或畸形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燒傷雜誌,2009(01):15-17.
18.血必淨治療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徵的研究進展[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9,30(05):759-760.
19.燒創傷併發應激性潰瘍的研究進展[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0,5(05):673-677.
20.危重燒傷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應激性潰瘍的關係[J].中華臨牀醫師雜誌(電子版),2012,6(12):3411-3412.
21.膠原蛋白海綿人工真皮在皮膚鱗狀細胞癌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01):96-97.DOI:10.15909/j.cnki.cn61-1347/r.2013.01.065.
22.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不同分離方法的效果比較[J].中華醫學雜誌,2013,93(32):2592-2596.
23.慢性難愈性創面細菌感染與耐藥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3,23(20):5101-5103.
24.改良封閉式負壓聯合推進皮瓣修復髖部皮膚深度壓瘡[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3,8(06):32-34+38.
25.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壓瘡創面組織細菌量的影響[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4,9(01):57-58.
26.難愈性創面細菌培養結果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4,9(04):432-434.
27.影響Ⅲ期與Ⅳ期壓瘡癒合的因素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5,10(06):466-469.
28.重度燒傷休克期末大鼠骨骼肌微小RNA-190b的表達變化及意義[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6,11(01):20-23.
29.彈力套用於頭面部及上頸部植皮加壓包紮21例[J].中華燒傷雜誌,2016,32(04):232-233.
30.富血小板血漿聯合負壓傷口療法治療患者開胸術後胸骨骨髓炎和竇道的效果[J].中華燒傷雜誌,2016,32(06):331-335.
31.自體單採富血小板血漿凝膠臨牀製作與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6,11(05):334-339.
32.小型豬皮膚壓瘡模型的建立及其皮膚病理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6,11(06):422-427.
33.小型豬高爆彈藥破片致深部組織缺損動物模型的建立[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7,12(01):7-12.
34.富血小板血漿治療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一例並文獻回顧[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7,12(01):46-51.
35.“VAU”組織缺損分類法在骶尾部藏毛竇的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觀察[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8,13(02):123-124.
36.異體富血小板血漿免疫原性的小型豬動物實驗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8,13(06):439-443.
37.富血小板血漿聯合聚乳酸/聚己內酯對小型豬破片傷深部軟組織缺損癒合的影響[J].中華燒傷雜誌,2019(01):31-39.
38.攜帶髂腹股溝淋巴組織瓣的遊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治療乳腺癌根治術後併發上肢淋巴水腫並再造乳房的臨牀效果[J].中華燒傷雜誌,2019(04):277-283.
39.糖尿病足筋膜間隙感染的治療[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9,14(03):238-240.
40.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在慢性傷口修復中的臨牀效果[J].中華燒傷雜誌,2019(06):451-455.
41.遊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在雙側乳房再造中的應用[J].中華整形外科雜誌,2019(09):892-897.
42.坐骨結節壓力性損傷的分型及修復策略[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9,14(05):339-343.
43.2017年度北京市某三甲醫院創面修復專科住院病例回顧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9,14(05):344-349.
44. 分葉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口腔複雜洞穿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誌,2019(10):978-985.
45. 遊離修薄臂外側嵌合骨皮瓣在複雜手外傷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2019,30(11):644-647.
46. 創面修復臨牀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2019,30(11):687-689+711.
47. 皮膚型奴卡菌病二例並文獻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19,14(06):430-434.
48. 帶蒂腹直肌肌皮瓣聯合遊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及攜帶髂腹股溝淋巴組織瓣行乳腺癌根治術後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腫治療的效果[J].中華燒傷雜誌,2020,36(04):297-303.
49. 慢性創面外露內置物的保全和創面修復臨牀策略[J].中華燒傷雜誌,2020,36(06):484-487.
50. 會陰腫瘤切除術後缺損之皮瓣/肌皮瓣修復方法的選擇和效果[J].中華燒傷雜誌,2020,36(06):451-457.
51. 教學醫院內臨牀解剖實驗室建設及意義——以唐山市第二醫院為例[J].中華解剖與臨牀雜誌,2020,25(04):457-460.
52. 創面修復專科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08):48-50+109.
53. 背部皮膚軟組織放線菌病一例並文獻回顧[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誌(電子版),2020,15(06):448-453.
54. 帶蒂股薄肌肌皮瓣在會陰缺損修復中的延展解剖研究[J].中華整形外科雜誌,2020,36(12):1375-1379.
55. 同時攜帶肋間動脈穿支與腹壁下動脈穿支保留部分腹直肌的遊離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2021,35(05):605-610.
56. 逆行島狀腓動脈穿支皮瓣聯合Masquelete技術治療跟骨骨折術後骨感染伴組織缺損[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21,43(11):1051-1056.DOI:10.16016/j.1000-5404.202101048.
57. 臀上動脈螺旋槳皮瓣聯合術後封閉負壓治療臀部壓力性損傷效果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21,43(11):1057-1062.DOI:10.16016/j.1000-5404.202101047.
58. 遊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移植在縱形瘢痕乳腺癌二期再造乳房塑形中的作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2021,35(10):1323-1327.
59. 修復重建外科繼續教育新模式——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經驗探討[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22,18(02):191-192.
60. 壞疽性膿皮病的臨牀特徵和治療情況分析[J]. 中華燒傷與創面修復雜誌.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317-00068.
國家級學會學術會議發表文章15篇
1. 保護性機械通氣在燒傷合併重度吸入性損傷救治中的應用[C]//.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彙編.2006:162.
2. 大面積危重燒傷患者營養狀態監測指標的比較研究[C]//.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彙編.2007:308.
3.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在判斷高壓電燒傷軟組織損傷中的臨牀應用[C]//.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彙編.2007:201.
4. 四川地震野戰醫院門診傷病員疾病譜分析[C]//.2008全國中西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2008:286.
5. 面頸胸部器官缺損或畸形的皮瓣修復[C]//.第六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論文彙編.2009:107.
6. 眼輪匝肌蒂島狀皮瓣聯合眥韌帶懸吊整複眼瞼外翻[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09:392.
7. 胸廓內動脈肋間穿支島狀皮瓣修復乳癌術後高位胸部放射性潰瘍[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09:392.
8. 頸橫動脈前皮支島狀皮瓣在面頸部畸形整復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2011:404.
9. 側胸島狀皮瓣在頸肩胸部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2011:404.
10. 腹壁淺動脈蒂島狀皮瓣在會陰部瘢痕攣縮畸形整復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2011:265.
11. 頸橫動脈前皮支島狀皮瓣在面頸部畸形整復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2011:93.
12. 改良封閉負壓吸引技術在難愈性創面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12:143.
13. 給氧負壓吸引技術在糖尿病足壞死性筋膜炎治療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12:180.
14. 危重燒傷併發應激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關係及治療研究[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12:208-209.
15. 老年長期卧牀患者多部位皮膚壓瘡的綜合治療策略[C]//.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2012:143-144.

馮光著作譯作

主編主譯副主譯副主編專著6部,參編參譯多部。
1.創面修復外科住院醫師手冊,金盾出版社,2015年,主編
2.壓瘡基礎理論與防治,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年,編委
3.術後難愈性傷口修復——臨牀典型個案分析,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年,編委
4.褥瘡的防治常識——從家庭到醫院,從預防到治療,金盾出版社,2016年,編委
5.創面修復外科住院醫師手冊(第二版),金盾出版社,2019年,主編
6.皮瓣外科學(第三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2019,編委
7.穿支皮瓣乳房重建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2018,副主編
8.燒傷凍傷糖尿病足病500問,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編委
9.《2110工程野戰外科學》,2016,編委
10.密歇根大學上肢骨折外科學,北方聯合出版社,2021,主譯
11.壓瘡診療新進展與實踐,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年,參編
12.術後難愈性傷口修復——臨牀典型個案分析,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年,參編
13.燒創傷負壓治療,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年,參編
14.燒傷學-創面修復分冊,中國科學出版社,2020年,參編

馮光發明專利

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
1. 一種帶刻度可沖洗組織清創刮匙 專利號:ZL 2012 2 0651755.4,2013年
2. 一種竇道負壓治療裝置 專利號:ZL 2012 2 0651596.8,2013年
3. 利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制備富血小板血漿凝膠技術 申請號:201520623166.9
4. 一次性術後引流裝置 專利號:ZL 2016 2 0738703.9,2017年
5. 動物壓瘡模型施壓裝置 專利號:ZL 2016 2 0739125.0,2017年
6. 具有定時功能的動物壓瘡模型施壓裝置 專利號:ZL 2016 2 0738668.0,2017年
7. 一種用於燒創傷外科的創面清創手術工具套裝專利號:ZL 201620724757.X, 2017年
8. 醫用雙活塞注射器 專利號:ZL 201720738130.4, 2018年
9. 醫用藥液混合注射器 專利號:ZL 201720738252.3, 2018年
10. 一種製備富血小板血漿凝膠的系統 專利號:ZL2018 2 1912627.4,2018年
1. 糖尿病足病信息管理系統V1.0 登記號:2014SR008271
2. 燒傷外科信息資源數據庫軟件V1.0 登記號:2014SR008275

馮光學術任職

1.國家衞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創面修復科專家委員會 委員
2.國家衞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顯微外科能力提升項目 副秘書長
3.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牀醫學研究中心顯微外科一體化項目 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4.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淋巴水腫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
6.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 委員;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
7.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 委員;慢性傷口修復學組 主任委員
8.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骨搬移專委會 委員
9.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瘢痕學分會 委員
10.中國解剖學會整形美容分會 常務委員
11.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創面修復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12.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創面修復學分會 常委兼副秘書長
13.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創面修復學分會 常委兼秘書長
14.北京醫學會創面修復分會 常務委員
15.北京醫學會創面修復分會青委會 副主任委員
16.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 委員
17.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燒創傷分會 委員
18.歐洲傷口管理協會(EWMA)會員
19.全軍醫學科委會燒傷醫學專業委員會 青年委員
20.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燒傷專業委員會 委員
21.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專業委員會 委員
22.北京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 委員
23.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糖尿病足專業委員會 委員
24.中華預防醫學會組織感染與損傷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委員
2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糖尿病足學組 委員
26.《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英文)》 編委
27.《中華燒傷雜誌》通訊編委
28.《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審稿專家

馮光社會兼職

1.國家衞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創面修復科專家委員會 委員
2.國家衞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顯微外科能力提升項目 副秘書長
3.中華醫學雜誌社慢病學院傷口診療項目系列課程 負責人
4.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牀醫學研究中心顯微外科一體化項目 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5.國際傷口聯盟慢性創面診療CEP培訓項目 認證講師
6.EWMA(歐洲傷口管理協會)中國授權課程管理班與修復班 認證講師
7.ICW(德國傷口協會)中國區傷口學校 認證講師
8.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創面修復全國公益巡講 負責人

馮光獲獎情況

2008年,首批赴汶川抗震醫療隊,解放軍總院嘉獎
2008年,奧運醫療保障服務,解放軍總院嘉獎
2009年,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療成果二等獎
2011年,臨牀部手術量最多獎
2012年,第二軍醫大學教學先進個人
2013年,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德醫風先進個人”
2013年,提前晉級
2014年,5.26南海鑽井平台應急醫療保障,總院優秀共產黨員
2015年,獲王士雯院士獎
2016年,個人三等功
2016年,解放軍總院醫療成果二等獎
201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一等獎
2019年,四川阿壩州黑水縣幫扶醫療隊,解放軍總院嘉獎

馮光出診時間

每週二上午9:00—11:0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