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十八星瓢蟲

鎖定
二十八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昆蟲。 [4]  又稱大二十八星瓢蟲、小二十八星瓢蟲或茄二十八星瓢蟲。 [5]  半球形,黃褐色,體表密生黃色細毛;前胸背板上有6個黑點,中間的兩個常連成1個橫斑。因兩個鞘翅上各有14個黑斑,共有二十八個黑斑,故有“二十八星飄蟲”之稱。壽命25—60天。 [4] 
二十八星瓢蟲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四川、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 [4]  成蟲羣集在背風向陽的山洞中、石縫內、樹皮下、屋檐下、籬笆下、土穴內及各種縫隙中越冬,也喜歡在背風向陽的山坡或半丘陵地羣集越冬,土質以沙質壤土最適合。 [6]  張和義,王廣印,李衍,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103頁在高温時多隱蔽,停止取食, [6]  白天活動,有假死習性和自殘習性。主要啃食葡萄等多種作物和果樹的葉肉。雌成蟲將卵產於葉背,成塊狀,卵期5—6天即孵化為幼蟲。幼蟲期15—20天。老熟幼蟲在原處或枯葉中化蛹,蛹期4—15天羽化為成蟲。 [4] 
二十八星瓢蟲主要危害葡萄、野生葡萄、柑橘、枸杞、茄子、青椒和馬鈴薯等多種作物和果樹,嚴重時將葉食光,影響其生長髮育。 [4]  可以採用捕捉成蟲或摘除卵塊、噴灑藥劑等方式進行防治。 [6] 
別    名
酸漿瓢蟲
馬鈴薯瓢蟲
中文學名
二十八星瓢蟲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鞘翅目
亞    目
多食亞目
瓢甲科
亞    科
毛瓢甲亞科
分佈區域
温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

二十八星瓢蟲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
“二十八星”瓢蟲是指兩鞘翅上共有 28個斑點的瓢蟲,而不是一個純分類學上的名詞。 已知的"二十八星“瓢蟲 都是植食性的。其中有些是農業上的重要害蟲,也是鞘翅目中最重要的害蟲類羣之一。 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是比較常見二十八星瓢蟲而且危害蔬菜最嚴重的害蟲。 [1] 
二十八星瓢蟲
二十八星瓢蟲(5張)
成蟲:呈半球形,紅褐色,全體密生黃褐色細毛,每一鞘翅上有14個黑斑。
(1)茄二十八星瓢蟲——成蟲體略小,前胸背板多具6個黑點,兩鞘翅合縫處黑斑不相連,鞘翅基部3個黑斑後方的4個黑斑基本上在一條線上,幼蟲體節枝刺毛為白色。
(2)馬鈴薯瓢蟲——成蟲體略大,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個大的黑色劍狀斑紋,兩鞘翅合縫處有1~ 2對黑斑相連,鞘翅基部3個黑斑後方的4個黑斑不在一條線上,幼蟲體節枝刺均為黑色。 [1] 
卵:炮彈形,初產淡黃色,後變黃褐色。
幼蟲:老熟幼蟲淡黃色,紡錘形,背面隆起,體背各節生有整齊的枝刺,前胸及腹部第8~9節各有枝刺4根,其餘各節為6根。
蛹:淡黃色,橢圓形,尾端包着末齡幼蟲的蜕皮,背面有淡黑色斑紋。

二十八星瓢蟲發生規律

二十八星瓢蟲1年發生2~3 代。其成 蟲在枯草、樹木裂口及石垣越冬,5月飛至苗牀和大棚番茄及茄子田產卵,亦常寄生於酸漿和牛蒡上。觸摸時成蟲從體內分泌出黃色液體,由葉片滑落,卵為彈頭形,產在葉背,幼蟲 灰白色,帶有支狀刺,20d後化為成蟲。二十八星瓢蟲在東北一般1年發生1~2代。以成蟲羣集在背風向陽的樹洞、樹皮縫、牆縫、山洞、石 縫及山坡、丘陵坡地土內和籬笆下、土穴等縫隙中越冬。 翌年5月中下旬出蟄、先 在附近雜草上棲息,再逐漸遷移到馬鈴薯、 茄子上繁殖為害。成、幼蟲都有取食卵的習性,成蟲有假死性,並可 分泌黃色粘液。夏季温度較高,成蟲易不食導致不能生育。幼蟲共4齡,老熟幼蟲在葉背或莖,上 蛹。 一般在6月 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分別是第1、2代幼蟲的為害盛期, 隨着茄科作物的收穫,幼成蟲轉移至其他作物上。從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2 代成蟲遷移越冬。東北地區越冬代成蟲出蟄較晚,而進入越冬稍早。以散居為主,偶有羣集現象。 [2] 

二十八星瓢蟲分佈與危害

二十八星瓢蟲分佈

二十八星瓢蟲屬於半翅目瓢蟲科,又名馬鈴薯瓢蟲,主要分佈在華東、華北、西北、西南、華中地區,近些年隨着氣候的變暖,東北地區逐年加重發生。

二十八星瓢蟲危害

二十八星瓢蟲主要為害茄科、豆科、 葫蘆科、菊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及龍葵、莧菜等雜草,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 [3] 

二十八星瓢蟲為害特點

二十八星瓢蟲成蟲、幼蟲在葉背面剝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很多不規則半透明的株死亡。果實被啃食處常常破裂、組織變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甚至失去商品性。被害作物只留下葉表皮,嚴重的葉片透明,呈褐色枯萎, 葉背只剩下葉脈。莖和果上也有細波狀食痕。 [2] 
綜合防控農業防控
人工捕殺成蟲,幼蟲,人工摘卵。利用其假死性敲打植株,收集消滅。 幼蟲孵出前人工摘卵,集中處理,減少害蟲數量。
生物防控
噴施蘇雲金桿菌、雲菊素等生物製劑,保護天敵。
物理防控
根據其趨性,利用殺蟲燈或種植誘集作物,達到集中捕殺的目的。比如種植龍葵誘集。
化學防控
在幼蟲未分散期或低齡幼蟲期抓住時機適時用藥,防治效果較好。可用2.55 溴氰菊酯2500倍液噴霧;2.5% 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2%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每畝20~30 克加水稀釋噴霧;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10~20 克加水稀釋噴霧.注意葉片正反兩面都要噴到。 [3] 
參考資料
  • 1.    王波. (2012). 二十八星瓢蟲的生物學特性及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陝西農業科學, 58(6), 135-136.
  • 2.    劉亞萍. (2012). 二十八星瓢蟲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 現代農業科技, (15), 108-108.
  • 3.    高憲坤. (2016). 二十八星瓢蟲的發生與綜合防控. 農民致富之友, (9).
  • 4.    張炳炎主編,中國葡萄病蟲草害及其防控原色圖譜,甘肅文化出版社,2019.06,第178頁
  • 5.    張和義,王廣印,李衍,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102頁
  • 6.    張和義,王廣印,李衍,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102-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