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鈴薯幹腐病

鎖定
馬鈴薯幹腐病是由茄病鐮孢、茄病鐮孢藍色變種等9個種(變種)真菌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後期薯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最後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幹腐、變輕、變硬。 [1]  [3] 
馬鈴薯幹腐病是馬鈴薯儲藏期的一種重要病害,發生普遍。損失率10~20%,嚴重時可達30%以上。窯藏馬鈴薯較窖藏馬鈴薯發病重,當窖温較高、濕度較大時,大量儲藏的薯塊發病較重。一般翻窖、倒窖次數多,易造成新的機械損傷,對該病原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條件,發病重。 [2] 
據資料報道窖藏馬鈴薯幹腐病及其他窖藏病害病原主要來源於田間,防治重點應放在大田,防止入窖前塊莖受傷和加強貯藏管理是關鍵。 [4] 
中文名
馬鈴薯幹腐病
外文名
Potato dry rot
病    原
茄病鐮孢、茄病鐮孢藍色變種等9個種(變種)真菌
為害作物
馬鈴薯
為害部位
塊莖

馬鈴薯幹腐病病原特徵

茄病鐮孢 茄病鐮孢
馬鈴薯幹腐病病原有9個種(變種),即茄病鐮孢(學名: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茄病鐮孢藍色變種(學名:Fusarium solani var. coeruleum (Sacc.) Booth)、串珠鐮孢(學名: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串珠鐮孢中間變種(學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 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串珠鐮孢浙江變種(學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gensis Wang & Chen)、擬絲孢鐮孢(學名: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 Wollenw.)、擬枝孢鐮孢(學名: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尖孢鐮孢(學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尖孢鐮孢芬芳變種(學名:Fusarium oxysporum var. redolens (Wolle.) Gordon),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其在中國浙江所佔比率分別為28.57%、7.14%、21.43%、14.29%、3.57%、7.14%、7.14%、3.57%和3.57%,其中茄病鐮孢和串珠鐮孢是優勢種羣且致病力強。 [1] 
圖注:1.大型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3.厚垣孢子;4.產孢細胞。 [1] 

馬鈴薯幹腐病為害症狀

馬鈴薯幹腐病病薯
馬鈴薯幹腐病病薯(6張)
馬鈴薯幹腐病主要為害馬鈴薯的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開始時薯塊表皮局部顏色發暗、變褐色,以後發病部略微凹陷,逐漸形成褶疊,呈同心環文狀皺縮;後期薯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最後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幹腐、變輕、變硬。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幹腐,不堪食用。 [1]  [3] 
貯藏期,初期在塊莖表面形成淺褐色、凹陷病斑,後病斑逐漸加深擴大,後期病部表面乾燥皺縮,有時有同心輪紋。在病斑上生出白色及其他顏色的突起。切並病薯,內部呈淺褐色或黑褐色,僵縮幹腐,內部中空,常生有大量白色或其他色黴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一般在乾燥的窖內貯藏時,產生典型的幹腐症狀;而在潮濕的窖內貯藏時,則產生濕腐症狀,但不爛成稀糊狀,也不產生細菌性濕腐所產生的刺激性氣味。 [4] 
馬鈴薯幹腐病 馬鈴薯幹腐病

馬鈴薯幹腐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主要通過傷口、表皮擦傷處侵入,也可通過其他病害所造成傷口侵入,還可通過塊莖皮孔、芽眼等自然傷口侵入。 [1]  [2] 

馬鈴薯幹腐病流行規律

收穫期薯塊受傷,水分過多,窖內通風不良,潮濕、温度過高發病重。被侵染的種薯腐爛,污染土壤,污染的土壤又會附在收穫的塊莖表面。儲藏後前2個月發病較輕,2個月後隨着儲藏時間延續,該病為害逐漸加重。窯藏馬鈴薯較窖藏馬鈴薯發病重,當窖温較高、濕度較大時,大量儲藏的薯塊發病較重。翻窖、倒窖次數多,易造成新的機械損傷,對該病原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條件,發病重。 [2]  [4] 

馬鈴薯幹腐病防治方法

  • 注意馬鈴薯生長後嶄的田間管理。注意灌水和排水,高温、積水能影響塊莖品質。 [4] 
  • 收穫入窖時注意操作,儘量避免機械損傷。 [4] 
  • 貯藏窖要在春季馬鈴薯用完後,及時將病殘體和垃圾徹底清除,並進行薯窖消毒;在窖藏前再進行窖內消毒。 [4] 
  • 藥劑處理:據資料介紹用0.05%CuSO4·5H2O,0.1%多菌靈防治貯藏期馬鈴薯病害的效果顯著,其中,以馬鈴薯軟腐病為主的用五水硫酸銅,以馬鈴薯幹腐病為主的用多菌靈較好,防效可達71.5%。具體方法是:薯塊貯藏前(10月中、下旬)在藥液中浸泡半小時,稍加洗滌然後晾乾,按常規方法貯藏。 [4] 
參考資料
  • 1.    呂佩珂等.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 中國糧食作物病蟲原色圖鑑[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01:224
  • 2.    郭書普.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563-564
  • 3.    楊軍玉.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02:198
  • 4.    尹玉琦,李國英.新疆農作物病害[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衞生出版社,1995.0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