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蹄香

(中草藥)

鎖定
馬蹄香(中草藥)來源馬兜鈴科、馬蹄香屬植物馬蹄香(學名:Saruma henryi Oliv.)的全草。《中國植物誌》以馬蹄香(《唐本草》)為正名收載,別名冷水丹(陝西)、高腳細辛(四川東部)、狗肉香(貴州)。
產江西、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及貴州等省。生於海拔600-1600m山谷林下和溝邊草叢中。 [11] 
馬蹄香的根及根狀莖可入藥,能温中、散寒,理氣、鎮痛,主治胃寒痛、心前區痛關節痛等症;鮮葉外敷可洽化膿瘡瘍。 [1] 
中文名
馬蹄香
拉丁學名
Saruma henryi Oliv.
別    名
冷水丹 ,金錢草,落地金錢,山地豆,老虎耳,月姑草,假地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胡椒目
馬兜鈴科
馬蹄香屬
馬蹄香
命名者及年代
Oliv.,1895

馬蹄香植物學史

《中國植物誌》以馬蹄香(《唐本草》)為正名收載。 [11] 

馬蹄香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50-100釐米,被灰棕色短柔毛,根狀莖粗壯,直徑約5毫米;有多數細長鬚根。葉心形,長6-15釐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和邊緣均被柔毛;葉柄長3-12釐米,被毛。花單生花梗長2-5.5釐米,被毛;萼片心形,長約10毫米,寬約7毫米;花瓣黃綠色,腎心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基部耳狀心形,有爪;雄蕊花柱近等高,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藥隔不伸出;心皮大部離生,花柱不明顯,柱頭細小,胚珠多數,着生於心皮腹縫線上。蒴果蓇葖狀,長約9毫米,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種子三角狀倒錐形,長約3毫米,背面有細密橫紋。花期4-7月。 [1] 

馬蹄香近種區別

馬蹄香和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原植物主要在是否有地上莖、葉柄是否被毛,花的類型、顏色和果實特徵方面有所不同;藥材性狀在形狀、顏色、質地、斷面以及氣味上存在差異;顯微特徵在是否檢出油細胞或木纖維羣以及橫斷面特徵、澱粉粒形態上有區別;薄層、高效液相色譜和熒光特徵也有明顯差異,並在馬蹄香中檢出馬兜鈴酸A。 [2] 

馬蹄香產地生境

馬蹄香為中國特有單種屬植物, [2]  主要分佈於中國江西、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及貴州、湖南、雲南、西藏等省。生於海拔600-1600米山谷林下和溝邊草叢中。 [1]  在陝西主要分佈於北緯31°42'-34°45',東徑105°46'-111°15'的秦巴山區,見於眉縣太白山。長安縣南五台,留壩縣紫柏山,山陽、鎮安、旬陽、平利、鎮坪等縣。在垂直分佈上,則主要分佈於海拔800-1600米的中低海拔地區。 [4] 
馬蹄香在陝西秦巴山區分佈區的氣候屬於暖温帶半濕潤氣候區和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温10-16℃,最熱月(7月)均温23.5-27.5℃,最冷月(1月)均温-5至3.5℃,≥10℃的積温3200-400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7-9三個月。分佈區氣候的最大特點是夏涼冬冷,濕度大。土壤為山地棕壤,呈微酸性反應。 [4] 
馬蹄香多生長在自然植被保護比較好的山坡陰面或山谷灌木林下陰濕處、溪旁草叢中,其土壤疏鬆、肥沃。伴生植物主要有鋭齒槲櫟Quercus aliena var. acutiserrata Maximowicz ex Wenzig)、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 A. Barkl.)、泡花樹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貓兒屎(Decaisnea insignis (Griffith) J. D. Hooker et Thomson) 、三椏烏藥(Lindera obtusiloba Bl.)、喜陰懸鈎子Rubus mesogaeus Focke ex Diels)等喬木和灌木種類,草本植物種類主要有兔兒傘Syneilesis aconitifolia (Bunge) Maxim.)、白花碎米薺Cardamine leucantha (Tausch) O. E. Schulz)、山麥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萬壽竹Disporum cantoniense (Lour.) Merr.)、球藥隔重樓Paris fargesii Franch.)、秦嶺薹草(Carex diplodon Nelmes)等。馬蹄香長期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喜陰濕、涼爽的生活特性。 [4] 

馬蹄香生長習性

馬蹄香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初開花,此時植物新葉分化、生長較快,花蕾出現的也較快,一株植物的數個地上分枝上可有2-3朵花同時開放。隨着新葉分化減慢,開花數減少,到5月底、6月初時,整個植株每次僅有1朵花開放,不再有幾朵花同時開放的現象。到6月底、7月初,植株幾乎不再分化出花蕾。 [3] 

馬蹄香繁殖方法

  • 材料類別
馬蹄香的頂芽和莖段。
  • 培養條件
誘導生長培養基:①MS+6-BA2.0毫克/升+IBA0.2毫克/升+LH 800毫克/升。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②MS+6-BA2.0毫克/升+NAA0.5毫克/升。增殖及壯苗培養基:③MS+6-BA1.5毫克/升+KT0.5毫克/升+IBA0.2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④1/2MS+IBA0.1毫克/升(或MS)。所用培養基均加0.8-0.9%瓊脂、3%白砂糖,pH5.6-5.8。培養温度(20±2)°C,相對濕度65-75%,光照12-14小時/天,光照度為1500-2000勒克斯。 [9] 
  • 生長與分化情況
無菌材料的獲得:取秦嶺(陝西留壩)野生馬蹄香(移栽於實驗室內植株)的頂芽和莖段,流水沖洗3-4.5小時;經75%酒精消毒10-15秒,無菌水沖洗1次,0.2%昇汞消毒4-5分鐘,無菌水沖洗3次;分割成0.5-1釐米去葉的帶1個節的莖段或頂芽,接種於培養基①、②上,使莖節部處於培養基表面。培養基①中,15天后基部切口處稍膨大呈黑褐色,無明顯愈傷組織產生,頂芽外植體生長較快,幼葉展開,腋芽萌動;莖節外植體節上1-2個芽萌動生長;20-30天后產生24個叢生芽,長0.5-1.5釐米;40-50天后產生5-7個叢生芽,苗高2-3釐米左右。該培養基中產生的芽苗數多,但苗較纖細。培養基②中,15天后基部切口處略膨大,有少量淡綠色愈傷組織產生;35-50天后愈傷組織明顯增生,長至1-1.5釐米左右,並有1-2個不定芽產生。培養基①、②芽的誘導率均可達100%。 [9] 
增殖培養:將培養基①中產生的芽或苗分割後,轉接於培養基③中,培養15-25天其基部略膨大,並可產生2-4不定芽,同時側芽也開始生長。芽苗生長健壯,葉色濃綠,30-35天后可產生4-6不定芽,多的可達8-10個芽,苗高1.7-2.5釐米左右。30-35天可繼代培養1次。 [9] 
生根與移栽:取培養基③培養的芽苗轉接於④中,20-30天左右其基部可產生1-3條0.5釐米左右長的不定根;30-35天后產生不定根3-5條,長約1.5-3.5釐米,株高可達2.5-3.0釐米,生根率95%以上。培養30-35天、煉苗3-4天后移栽,於18-22℃下移入沙和腐殖土(1:1)的基質中,澆透水,塑料薄膜適當覆蓋保濕,成活率90%以上。 [9] 

馬蹄香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馬蹄香的根及根狀莖可入藥,能温中、散寒,理氣、鎮痛,主治胃寒痛、心前區痛關節痛等症;鮮葉外敷可洽化膿瘡瘍。 [1]  [4] 
科研價值:馬蹄香屬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 也是馬兜鈴科現存最原始的種類,經第四紀冰 川作用後在中國的華中及西南少數省(區)殘存下來,在研究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的組成、性質和特點,以及發生和演變等方面都具重要意義。 [9]  [4] 
觀賞價值:馬蹄香形態優美,耐陰耐濕,在園林上可作為良好的林下地被植物使用,也可作為野生觀賞植物。 [10] 

馬蹄香保護現狀

馬蹄香保護級別

2021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Ⅱ級。 [5] 
2013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瀕危(EN)。 [6] 
2009年,列入《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批修訂)》——漸危級。 [8] 
2004年,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瀕危(EN)。 [7] 

馬蹄香種羣現狀

由於它是馬兜鈴科現存最原始的種類,在馬兜鈴科的系統演化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以及由於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人為採挖破壞嚴重,加之它對生境的要求嚴格,自然更新困難,種羣數量逐漸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日益加劇,被列入瀕危物種。 [4] 
馬蹄香的分佈範圍和種羣,個體數量正隨着植被的破壞,生境的惡化或過度開發利用而日益編減。該種在秦巴山區呈島嶼狀分佈的小羣體,個體數目較少。據調查,在分佈比較集中、保護較好的太白山,幾個分佈點株數不過百餘株(截至1994年);留壩縣紫柏山的個體數量也很少,而且,在所有調查過的居羣內很少見到由種子萌發的幼苗。凡能見到馬蹄香生長的地方,其交通都比較困難,人類活動難以涉及,自然植被的保存相對較好。 [4] 

馬蹄香瀕危原因

導致馬蹄香瀕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和人為因素影響,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 馬蹄香獨特的生物學特性
開花少結果少,是導致其處於瀕危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馬兜鈴科大部分種類處於瀕危狀態的一個共同原因。而且,種子萌發困難是不利於居羣發展和更新的另一重要原因。據作者多年的觀察,在天然居羣中很少發現由種子發的幼苗,三年的萌發試驗表明,不管是種子成熟後立即播種,還是秋播或春播,都未成功,顯示出種子萌發較困難。 [4] 
  • 競爭的脆弱性
結實率低,種子萌發困難和生態學特性—僅生長在陰濕的林下、草叢中,對生境的要求嚴格,是限制其分佈的一個重要原因,更重要地表現在當生存的環境改變時,其適應和抵禦的能力較差,在竟爭中失敗。 [4] 
  • 遺傳多樣性水平低
天然生長的馬蹄香呈島嶼狀分佈的小羣體,個體數目少,異交率比較低。根據居羣遺傳學基本理論推斷,通常導致遺傳多樣性水平偏低,而多樣性水平偏低常常是瀕危的一個指標。因為多樣性水平低,使得居羣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馬蹄香的多樣性水平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以便能在更深層次探討致瀕的原因。 [4] 
馬兜鈴科是被子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個科,而馬踹香屬又是該科中現存的原始的屬,在系統演化上處於相對比較孤立的位置,而孤立性常常是適應性差的一種表現,在竟爭中比較跪弱。此外,馬蹄香屬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而特有類羣,尤其是特有屬往往易遭絕滅。 [4] 
  • 人為因素
人類對馬蹄香的破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近代以來,人類活動的頻繁,尤其是對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壞極為嚴重,使馬蹄香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馬蹄香生長的海拔範圍(800-1600米)恰恰是人類活動相對頻繁的地帶,而且是近代以來遭受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帶。這一海拔主要生長着櫟林,而櫟類木材不但是秦巴山區羣眾的主要薪材,而且是木耳、香菇、栓皮、橡籽、橡碗、槲皮,柞蠶等林特產的原料,年復一年的砍伐、破壞結果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從而引起氣侯異常變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使馬蹄香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陰濕的環境和肥沃、疏鬆的腐殖質土壤。由於環境條件的惡化,使馬蹄香處於一種逆境狀態,從而失去了生長繁殖的空間,導致瀕危。二是由於馬蹄香是一常用的中草藥,長期過度的採挖是導致其種羣數量急劇縮減的另一重要原因。 [4] 

馬蹄香保護措施

針對馬蹄香的現狀及瀕危原因,應採取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以就地保護為主,輔之以遷地保護,積極進行繁殖,以實現在原產地恢復和發展種羣為最終目的的保護措施。 [4] 
  • 就地保護
秦嶺太白山地區是具是國際意義的陸生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也是中國首批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這就為馬蹄香的就地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應該加強保護區的有效管理,發揮保護區的多功能作用,嚴禁釆挖,減少由於旅遊者不斷增加帶來的干擾和破壞。要特別注意改善保護區周圍的生態環境條件,必要時,要實行再引種。要積極開展分株繁殖,擴大種羣。對於其它產地的馬蹄香,必須採取措施,嚴禁亂採亂挖及其對自然生境的破壞。 [4] 
  • 遷地保護
這是物種免遭滅絕的一項應急的特別保護措施。於1992年4月15日從太白山海拔1400米處引種馬蹄香(花蕾期)栽植在西北植物研究所的標本園(海拔400米)進行遷地保護研究,通過兩年多的研究、觀察,只要創造陰濕的條件,馬蹄香生長良好,且能大量開花結實般在3月初開始展葉,3月底4月初開花,4月中旬已進入果期,5月中旬以後果實相繼成熟。與原產地物候期相比較,一般提前半月左右。試驗表明,對馬蹄香進行遷地保護是可行的應充分發揮植物園、樹木園、森林公園的保護作用,進行遷地保護,並進行保護性研究。 [4] 
  • 繁殖方法
在天然居羣中很少發現由種子萌發的幼苗,種子萌發困難是不利於居羣發展和更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分別於1990年採集野外成熟種子,1992年1993年採集西北植物研究所標本園引種栽培的馬蹄香的成熟種子,分別進行隨採隨搢、當年秋播、次年春播,冷藏處理後秋播、春播,種子都沒有萌發,也沒有見到有關用種子繁殖成功的報道。看來對馬蹄香種子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是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在用種子繁殖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應進行分株繁殖。其方法是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把根狀莖挖出,從節結處分開,進行穴栽,應注意及時遮蔭、澆水。經過幾年的繁殖試驗,此法不僅簡單易行,而且成活率極高。 [4] 
參考資料
  • 1.    馬蹄香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彭強,趙樺,張國柱.馬蹄香的生藥鑑定及其與華細辛的鑑別[J].中草藥,2005,36(2):277-280
  • 3.    趙樺,楊培君,彭強.馬蹄香雌蕊形態及傳粉生物學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5):923-927
  • 4.    李思鋒,常朝陽,陳彥生.馬蹄香的保護生物學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1994,14(5):104-108
  • 5.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11-05]
  • 6.    馬蹄香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11-05]
  • 7.    馬蹄香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11-05]
  • 8.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批修訂)》的通知  .陝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1-06]
  • 9.    李會寧,楊培君,趙樺.馬蹄香的組織培養與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3):332-332
  • 10.    趙寧,張瑩,韓桂軍,毛祝新,馬延康,杜勇軍.不同處理對馬蹄香種子及枝條扦插繁育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7,45(12):12-14
  • 11.    晉玲,馬驥編. 甘肅藥用植物圖鑑 上[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10:2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