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超羣

(原國民黨滇西獨立旅少將旅長)

鎖定
馬超羣(1901-1987),原名馬汝駿,回族,雲南省楚雄市人。馬超羣幼時讀私塾,後上錢糧橋小學。小學畢業後跟隨父親馬再臣往返三街等地做大煙生意。不到20歲,馬超羣就離開父親,獨自走私販煙,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此後,有一定正義感的馬超羣越來越看清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本質,逐漸走上了反對國民黨政府、支持正義、支持革命的道路。1948年8月,馬超羣在香港參加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9年3月,盧漢決定成立“滇西關祿段護路總隊”(簡稱“西護隊”),委任馬超羣為少將總隊長。民革中央又以龍雲的名義委任他為滇西獨立旅少將旅長。“西護隊”組建後,馬超羣不斷分析國內形勢,認為“國民黨靠不住了”,反蔣勢在必行,他與“邊縱”第八支隊建立了聯繫。1949年12月9日,馬超羣宣佈起義。12月10日,滇西護路總隊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暫編總隊”,馬超羣任總隊長。後調任省軍管會工作。1951年1月,馬超羣請假到上海了結商業舊賬,途經貴陽時,以“企圖外逃台灣”罪被雲南省公安廳拘捕,關押於貴陽監獄。隨即解回雲南,拘於陸軍監獄。1955年經審理後判無期徒刑,投入勞改。1975年,經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屬於錯捕、錯判,給予釋放,恢復公民權,按起義人員待遇安排到省文史館工作。1983年患喉癌被四弟馬汝驤接到香港就醫,回國後未痊癒,於1987年在昆明去世,享年86歲。 [1] 
中文名
馬超羣
別    名
馬汝駿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雲南省楚雄市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87年

目錄

馬超羣人物生平

馬超羣,原名馬汝駿,回族,楚雄市呂合鎮錢糧橋村人。祖輩以務農為主,兼做生意。父親馬再臣靠販賣鴉片發了財,成了當地首富,到1945年佔有良田700餘畝,養有騾馬50餘匹,馬伕20餘人,長工60餘人,年收田租100餘石,在楚雄、昆明、下關等市鎮開有商號,呂合至緬甸一線都有他家的大煙生意聯絡站點。 [2] 
馬超羣幼時讀私塾,小學畢業就跟隨父親往返於三街等地做大煙生意。不到20歲就獨自走私販煙,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從用騾馬偷運到用汽車、飛機武裝押運,銷路也由昆明擴展到重慶、上海、香港、東南亞乃至美國,還在錢糧橋一個山洞裏建造了一座嗎啡、海洛因加工提煉廠。馬超羣為進行走私活動,與國民黨的公安局長、軍長、市長、省長和美軍飛行隊長等相往還。這些軍政官僚接受馬超羣的鉅額賄賂,而且慾壑難填,沒完沒了。這使有一定正義感的馬超羣越來越看清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本質,逐漸走上支持正義、支持革命的道路。舉世聞名的“一二·一”學生運動,他曾捐資30萬元;李公樸先生創辦“北門書屋”時,他也解囊相助。為此,聞一多先生特為他治印一方。1947年馬超羣在上海,時逢震撼全國的青年學生反飢餓鬥爭高潮,有個滇籍學生在復旦大學籌建學生進步團體“雲南學會”,馬曾為學會捐國幣100萬元,不久這個革命青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他又設法營救其出獄。 [2] 
1948年8月,馬超羣在香港參加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要求他回昆明支持民革革命活動。不久,萬保邦組織武裝起義,攻打蒙自,他又以巨資相助。1949年3月,盧漢決定成立“滇西關祿護路總隊”,委任馬超羣為少將總隊長,民革中央又以龍雲的名義委任他為滇西獨立旅少將旅長。 [2] 
“西護隊”初建時,正值國民黨政府四處抓兵派款之際,農民青年子弟都不願當國民黨兵,馬超羣利用自己在地方的聲望和影響,招募了一批國民黨退役官兵及農村青年,組成了兩個大隊。活動在江川一帶的遊擊武裝鄭鳳章部,被國民黨部隊圍困在安寧一帶,派人向馬超羣求援。馬通知他們夜間集結在公路邊待命,讓兩百多名游擊隊員戴上“西護總隊”的臂章,冒充西護總隊從玉溪招募的新兵開回楚雄,編成第三大隊,後來成了“西護總隊”的主力。“西護總隊”為一個師的編制,其全部武器裝備,車輛被服以及一切軍需給養的全部費用均由馬超羣私人支付。 [2] 
“西護總隊”組建後,馬超羣不斷分析國內形勢,他認為“國民黨靠不住了”。反蔣勢在必行,但“不能走萬保邦那種單槍匹馬,搞武裝起義的老路”,因此“必須跟共產黨走,才是可靠的出路”。戰略既定,他就迅速派出人員找地下黨聯繫,與“邊縱”第八支隊建立了聯繫。支隊領導兩次給馬覆信,“需向上級彙報後才能決定”。馬超羣又直接到路南圭山找到“邊縱”總部,總部領導朱家璧指示張子齋何現龍覆信馬超羣: “歡迎你參加革命,詳情隨後派人來面談。”並多次派人與馬聯繫,指示他“要充實力量,聽候指示,不必馬上轉向公開活動”。馬超羣立刻想法購買了300支步槍、20挺機槍、10萬發子彈充實自己的力量;並先後訂做了3000多套衣服。3000個平底口缸,購買了200支步槍,55000發子彈及兩萬元半開支援“邊縱”八支隊。中共地下黨雲南省委又派何去鶴、陳海、王平、席甄等一批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到西護總隊成立政工室,進行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政工室在總隊依靠三大隊和其他進步官兵,在士兵中成立 “讀書會”,傳播馬列主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講解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和民主建國思想。使廣大士兵的思想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在此基礎上,抽調了100多名政治素質好、軍事技術強的戰士,在八支隊的配合下,組成精悍的武工隊,活躍在南華、楚雄、牟定、姚安一帶,有力地牽制了國民黨正規部隊的軍事行動。這支部隊先後襲擊了楚雄永興、南華丹桂、牟定乾田等鄉公所,繳獲了步槍數十支,在呂合處決了慣匪頭子“小鑽花”。1949年9月,省保安司令部密電馬超羣,要西護總隊護衞省政府的24輛卡車安全到達大理,馬超羣表示接受任務。當卡車開到楚雄後,馬又暗中派人炸燬了牛鳳龍公路橋,將車接到楚雄加以保護,車上裝的全是機要檔案、黃金白銀和現鈔,這批財物到雲南解放後全數移交省人民政府。 [2] 
1949年12月6日,朱家璧派聯絡員鄭秉林到楚雄秘密通知西護總隊內的陳海,“盧漢要行動了”,並密令陳海等做好起義準備。當晚,總隊地下黨組織連夜趕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約法八章》、《告同胞書》、《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滇西護路總隊起義宣言》,趕製了五星紅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臂章等,並急電報告滇西地委:“馬部決定起義,請陳家震同志來楚雄主持工作。” [2] 
12月8日,馬超羣趕回楚雄,深夜請來了楚雄縣長杜震東和一八四師師長瞿琢,馬超羣向他二人鄭重宣告説:“西護總隊正式起義”,並對他們説:“國民黨快完蛋了,只有堅決脱離國民黨,跟共產黨走,才有光明的前途。”接着陳海向瞿、杜講述瞭解放戰爭的勝利形勢,講明瞭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勸他們認清形勢,迅速站到人民一邊,重新做人,立功贖罪。杜震東表示服從,瞿琢沉默片刻後,也在事先擬好的文件上籤了字。9日凌晨,東山公園西護總隊部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操場上召開了西護總隊起義的官兵大會。會上,馬超羣宣讀了《起義宣言》,宣佈起義。 [2] 
12月10日,滇西護路總隊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暫編總隊”。整編後,馬超羣奉命離開部隊,調省軍管會另行安排工作。在離隊前囑咐下屬聽共產黨的話,服從指揮,聽從命令。 [2] 
1951年1月,馬超羣請假到上海了結商業舊賬。途經貴陽時,以“企圖外逃台灣” 罪被雲南省公安廳拘捕,關押於貴陽監獄。當月解回雲南,拘於陸軍監獄。1955年經審理後判無期徒刑,投入勞改。1975年經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屬於錯捕、錯判,給予釋放,恢復公民權,按起義人員待遇安排到省文史館工作。1983年按起義人員少將級別安排到省參事室任參事。1986年患喉癌被四弟馬汝湘接到香港就醫,回國後仍未痊癒,於1987年在昆明病逝,享年86歲。 [2] 
參考資料
  • 1.    雲南省楚雄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楚雄市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18-820
  • 2.    楚雄彜族自治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楚雄彝族自治州志 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