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萬水

鎖定
馬萬水(1923年-1961年8月12日), 男,漢族,河北省深縣人,中共黨員。
馬萬水生前系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龍煙鋼鐵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經理。在平凡的崗位上,馬萬水跟工友們一起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用鐵錘、鋼釺,帶領工友14次創造黑色金屬礦山掘進全國紀錄;所探索的一整套礦山快速掘進經驗,被推廣至全國;帶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開鑿工藝史上的奇蹟。馬萬水把自己的美好年華奉獻給了新中國礦山事業。
1961年8月12日,馬萬水因病逝世,年僅38歲。 [5] 
中文名
馬萬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河北省深縣人
出生日期
1922年
逝世日期
1961年8月12日
職    務
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
就職企業
宣鋼龍煙鐵礦
主要成就
掘進五組
用水式風鑽取代了乾式風鑽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永遠爭先進、攀高峯”

馬萬水人物經歷

馬萬水早年經歷

馬萬水
馬萬水(2張)
1949年,他來到河北龍煙鐵礦當工人,組建了全礦第一個分班幹活的小組和第一個開展愛國紅旗競賽的小組。 [1]  [4]  1949年,馬萬水來到河北龍煙鐵礦工作。這個礦解放前幾經敵人破壞,早已千瘡百孔,加上30號石巷是堅硬的石英岩層,工人們苦幹一個月才打進去1.7米。當時年僅26歲的馬萬水被調到該礦5組,他看到全組一塊幹,工作效率低,便倡議分班賽着幹。於是5組成了全礦第一個分班幹活的小組和第一個開展愛國紅旗競賽的小組。馬萬水進組一個月後,全月掘進效率由1.7米提高到了6米。龍煙鐵礦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宣化,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恢復生產的大型鐵礦。當年,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懂技術的幹部和工人到礦上工作,馬萬水由北京門頭溝煤礦調來任掘進五組大組長,兼工區技術指導。當時,龍煙鐵礦巷道坍塌,蒿草叢生。馬萬水帶領工友在廢墟中找來幾根生了鏽的鑿巖鋼釺和錘頭,砍了幾根樹幹當錘把,肩扛手抬運碴,開始了第一班生產。

馬萬水聞名全國

1950年3月,五組受到集體獎勵,馬萬水也被評為龍煙鋼鐵總廠一等功臣,1950年6月,馬萬水率領的掘進五組用鐵錘、鋼釺的手工操作,月掘進石英岩巷道23.7米,首創黑色金屬礦山掘進全國紀錄。當年,馬萬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掘進五組被龍煙鐵礦正式命名為“馬萬水小組”。在以後的十幾年中,“馬萬水小組”刻苦奮戰、頑強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開鑿工藝史上的奇蹟。 [6] 
在實踐中,馬萬水認識到,加快礦山建設,光靠拼體力是不行的,必須把苦幹、實幹與巧幹結合起來。在以後的十幾年中,“馬萬水小組”頑強奮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開鑿工藝史上的奇蹟。1953年,“馬萬水小組”承擔了開鑿龐家堡礦第一平峒的任務,馬萬水提出了平巷掘進一次推進法,大大提高了平峒掘進速度;
1954年,他們開鑿1080平峒時,鬆散的沙石岩層使他們難以前進,他們創造了“超前支架密集棚子開口法”;開鑿1850平峒時,遇到了“流沙大斷層”,他們又創造了“打撞楔法”、“深坑作業法”等。“馬萬水小組”多次創造全國黑色金屬礦山的掘進最高紀錄。1954年,馬萬水和他領導的小組承擔了開鑿龐家堡礦第一平硐的任務。當時,國內打平峒採用的是先打出小巷道,然後再刷幫成為符合要求的大巷道的兩次掘進法。馬萬水反覆推敲,提出了平巷掘進一次推進法,大大提高了平峒掘進速度。除此,他還研究爆破效果,摸索治理各種岩石的作法,利用岩石的節理、層理和裂隙,創造出“中間楔形掏槽法”、“旁楔形掏槽法99、66稀眼深孔作業法”等十多種不同的“掏槽法”。
就這樣,在前人沒有留下足跡的地方,馬萬水走出了一條路,在這條路上,他帶領組員們於1951年創出了月進5l米全國掘進新紀錄:1955年攀月進128.5米高峯;1957年兩次摘取月進150.1米和170.1米的桂冠;58年又一連登了四次高峯。
“馬萬水小組”在不斷創新中壯大。小組剛成立時只有18人,1956年增加到了100多人,先後進行了數百項工藝技術革新,多次創造全國黑色金屬礦山的掘進最高紀錄。“馬萬水小組”曾於1950年、1959年兩次被授予全國模範集體稱號。 [7] 

馬萬水不斷創新

“馬萬水小組”多次創造全國黑色金屬礦山的掘進最高紀錄。並總結出深坑作業法等200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了整套快速掘進的先進經驗。馬萬水後任龐家堡鐵礦採礦部副主任、龍煙鋼鐵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經理。他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馬萬水小組”兩次被授予全國模範集體稱號。 [3] 

馬萬水工人本色

艱苦奮鬥,他一直保持着工人本色。馬萬水常説:“工人,艱苦樸素就是本色。” 早在1952年,馬萬水就脱產當了幹部,1954年已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底,已是採礦部副主任的馬萬水在活地上親自開鑽打眼。困了歪在機房打個盹,餓了啃幾口涼乾糧。1957年,850平峒開鑿,當時正因腿痛住院治療的馬萬水,聽到這一消息立刻跑回工地,來到斷層區細心觀察,和工友們研究過斷層的方案。在他的指揮下,工友們搶險支架,快速充填,各工種密切配合、緊張戰鬥,一鼓作氣闖過了大斷層
1958年初,“馬萬水小組”在巷道施工時,遇見了罕見的堅硬岩石——大白石英岩,他帶領工友們反覆研究、認真摸索,利用岩石的節理、層理和裂隙,創造出了十多種不同的“掏槽法”。在馬萬水的帶領下,“馬萬水小組”在不斷創新中壯大。小組剛成立時只有18人,1956年增加到100多人,先後進行了數百項工藝技術革新。馬萬水帶領掘進隊成為全國黑色冶金礦山乃至全國冶金戰線學習的榜樣。

馬萬水病逝

馬萬水小組一次又一次刷新着礦山掘進的記錄,然而在潮濕的坑道中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1960年底,他的腿疼已非常嚴重,可他拄着棍子照樣往井下跑。1961年初,組織強制要求馬萬水去北京看病,其被確診為滑膜肉瘤(一種癌症),這種癌症因關節長期着涼勞累所致。沒有人知道這些年來,一直堅守在工地上的馬萬水,忍受了那麼巨大的病痛折磨。在馬萬水彌留之際,他依然對工作念念不忘。 [1] 
1961年8月12日,馬萬水病逝,癌症奪走了這位工人階級優秀分子的生命,但是他那種“永遠爭先進、攀高峯”的精神卻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馬萬水逝世後,工人們悲痛萬分,他們將馬萬水留在坑下的工作服甚至褲腰帶都帶回家,留下作紀念。 [1] 
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正式播出的第一天,《邯邢基地馬萬水工程隊勇奪新高峯》的消息作為第二條新聞播出。

馬萬水個人生活

1953年,馬萬水在組織的安排下,與張淑芸相識。張淑芸回憶説,馬萬水雖説是全國聞名的勞動模範,但他沒有架子,説話隨和,呈現着地地道道的工人本色。1953年8月18日,張淑芸與馬萬水結為夫妻。結婚後,馬萬水依然一心撲在工作上,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馬萬水正在工地上和工友們趕進度,孩子出生幾天後,馬萬水才拎着一包糖趕到醫院。“他把糖放下後,説工作太忙,還有事情等着處理,就走了。”張淑芸説,她打開紙包一看,原來是一包白糖。 [1] 
馬萬水已經當上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每月補助一些糧票,馬萬水捨不得用,積攢了一些糧票放在家裏。有一次,他的妻子張淑芸發現糧票都不見了,就問馬萬水。馬萬水説:“你別找了,我給了家裏有困難的工人了。” [1] 
馬萬水當幹部後,組織上給配備了一輛吉普車。每次上下班,在半路上碰到工人,他都會下車,先讓給工人們坐,送大家上下班。 [1] 

馬萬水主要貢獻

1、1950年9月,馬萬水小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集體,馬萬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國慶觀禮。毛主席、周恩來和他親切握手,祝賀馬萬水小組取得的好成績,並勉勵他和小組全體同志當好國家主人,再接再厲勇攀高峯。聽了毛主席的話,馬萬水倍受鼓舞,決心再創新成績,作出新貢獻。從此,馬萬水帶領小組克服了種種困難,幾乎年年攀高峯。
2、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運動的高潮中,馬萬水帶領小組在巷道掘進中採用風鑽打眼,人工裝車運輸,月進51米,再創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新紀錄。
3、1952年他用水式風鑽取代了乾式風鑽。
4、1953年又總結出龜裂爆破法和空心爆破法等先進經驗,並在全礦推廣。
5、1954年,他們開鑿1080平峒時,鬆散的沙石岩層使他們難以前進,他們創造了“超前支架密集棚子開口法”;開鑿1850平峒時,遇到了“流沙大斷層”,他們又創造了“打撞楔法”、“深坑作業法”等。
6、1958年曾先後4次刷新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高峯。
7、1960年1月,馬萬水小組再次創造了獨頭巷道月掘進435.91米的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新紀錄。冶金部在龐家堡鐵礦召開全國礦山建設現場會,號召把馬萬水小組快速掘進紅旗插遍全國礦山,實現礦山建設的高速度,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再立新功。
8、1960年4月,馬萬水被授予工人工程師職稱,同年被有色金屬礦山研究院聘為特約研究員,聯合國的有關機構也曾對他創造的先進掘進技術進行專門討論研究。 [8] 

馬萬水所獲榮譽

195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0年、1959年“馬萬水小組”兩次獲全國先進集體稱號;
1960年4月,馬萬水被授工人工程師職稱,被有色金屬礦山研究院聘為特約研究員,
馬萬水為中國第一代全國勞模,他的塑像現矗立在邯鄲光明北大街中國華冶公司大門的南側。馬萬水精神激勵着華冶員工再創輝煌。
2005年,大型黨史人物欄目《永遠的豐碑》介紹了馬萬水的事蹟。
2009年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2] 

馬萬水人物評價

妻子張淑芸説:“他就是這樣的人,自己的事情從來不説,一心撲在工作上,心裏總是想着別人。”。 [1] 
馬萬水的工友任旺:龍煙條件不行,水大。工人們穿着雨衣,夾着雨衣,裏面穿着棉衣裳,棉衣裳再一出汗,外邊水也潮,出來走都走不動。
馬萬水 馬萬水
中國華北冶金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任寶亭:三條麻袋輪着披,六雙雨鞋輪着穿。那時候上邊就是一個麻袋,膠鞋呢沒有那麼多,18個人就6雙膠鞋,那麼大家誰幹活誰穿。
馬萬水的工友任旺:累肯定是累,但是一樣的人,最起碼比他們多完成三分之一吧。就是“把着紅旗不放,站在排頭不讓”,都想爭先進。

馬萬水後世紀念

馬萬水雕像

70年代邯邢基地建設來到邯鄲。在中國華北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原邯鄲市總部)門前還矗立着馬萬水雕像:頭戴柳條帽,腳蹬水靴,下面是薄一波同志的題詞“發揚馬萬水精神,為礦山建設再立新功”。

馬萬水馬萬水工程隊

1950年6月,馬萬水所在的掘進5組以手工操作月進石英岩巷道23.7米的速度創造了全國新紀錄,被命名為馬萬水小組。1965年,馬萬水小組擴建為馬萬水工程隊。多年來,馬萬水工程隊屢創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的新紀錄,為開發礦業作出貢獻,被冶金部命名為 “開發礦業的英雄掘進隊”,成為全國冶金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近年來,這個隊不斷增加新的血液,全隊青年工人已佔工人總數一半左右,在第一線生產的掘進工人中,青年工人佔80%以上。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