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於1978年1月1日起每日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2003年5月1日,因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試播,該節目每日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並機直播。2019年8月1日,因CCTV-7由“軍事·農業頻道”更名為“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頻道”,該節目每日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新聞頻道(CCTV-13)和國防軍事頻道(CCTV-7)並機直播。同時各省級衞視頻道和部分地方台進行轉播,每期為30分鐘(有時可能會延長)。
- 中文名
- 新聞聯播
- 外文名
-
CCTV News
Network News Broadcast
Xinwen Lianbo - 別 名
-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
全國電視台新聞聯播(原名)
電視新聞(原名)
中央新聞聯播 - 國家/地區
- 中國大陸
- 類 型
- 新聞資訊
- 主持人
-
郭志堅
康輝
剛強
海霞
李梓萌 展開 - 主要嘉賓
- 楊禹
- 製作公司
-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節目中心
- 首播時間
- 1978年1月1日
- 播出頻道
-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頻道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各省級衞視頻道 展開- 播出頻道
-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頻道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各省級衞視頻道
部分地方台 收起
- 導 演
- 郭子源
- 每集長度
- 30 分鐘(特殊情況下會延時)
- 播出狀態
- 播出中
- 在線播放平台
- 央視網
- 播出方式
- 直播
- 語 種
- 漢語普通話
- 現演播室
- 總枱新聞中心N01演播室
- 首 播
- 每日19:00
- 重播時間
- CCTV-1次日4:57、CCTV-13當日21:00、CCTV-4當日22:30、次日2:00
新聞聯播節目歷史
編輯新聞聯播節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19:00,北京電視台《電視新聞》開播,是《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電視台新聞部在合肥、太原與成都分別開會,尋求如何加強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供稿能力;當時北京電視台新聞部職員夏之平、朱繼峯、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飛機穿梭三地,故名“飛行會議”。“飛行會議”提出了電視新聞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針”:“實事求是,一事一議,短小精悍,新鮮活潑。”
1976年3月29日,中國全國電視工作會議在北京拉開帷幕。創辦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成為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
[46]
7月1日,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向全國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該節目成為《新聞聯播》的雛形。
新聞聯播發展歷程
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播
[46]
,每日19:00播出,播出時長20分鐘,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並且啓用了第一版片頭,但此版片頭是黑白的,沒有片頭音樂、播音員和字幕。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CCTV-1)開播。6月25日-7月2日,第11屆世界盃足球賽在阿根廷舉行,《新聞聯播》首次通過衞星從國外傳回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的新聞。
[46]
7月-8月,中央電視台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就如何辦好全國《新聞聯播》節目和提高電視新聞報道質量舉行座談會。
[46]
12月,《新聞聯播》主播首次面對觀眾,趙忠祥成為節目開播以來第一位出鏡播音員。
[2]
12月31日,央視啓用台內僅有的兩台電子新聞採集(ENG)設備錄製新聞影片,採訪不久就可以播出,解決了以往使用電影膠片時常見的影音不同步、膠片黏貼處斷裂等問題。
1979年9月1日,CCTV-1每日播出的國際新聞節目《國際新聞》開播,
[3]
播映合眾國際社電視新聞(UPITN)提供的新聞影片、從香港收錄的新聞影片與新華社提供的五分鐘國際簡訊。9月12日,《新聞聯播》播出題為《王府井停車場見聞》的新聞報道,開創輿論監督報道先聲。
[46]
1980年5月1日,《國際新聞》保留名稱併入《新聞聯播》,之後完全併入《新聞聯播》。在此期間,各地方電視台的新聞影片改用微波幹線傳送至央視,《新聞聯播》每日播出時長改為30分鐘。7月7日,《新聞聯播》後面開始播出中央氣象台的《天氣預報》。
[49]
10月20日,《新聞聯播》節目開始通過微波幹線收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新聞,播出效果良好,比寄送錄像帶時效提高一二週。
[51]
1981年4月,全國電視新聞工作座談會在青島舉行,會議做出兩項重大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都是中央電視台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中央電視台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包括地市台)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節目。
[4]
[51]
7月1日,《新聞聯播》進行了創辦以來的第一次改版,把國內新聞、口播國際新聞和通過衞星收錄的國際新聞截然分開的做法改為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兩大部分。
[51]
同年,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可以通過微波向《新聞聯播》節目傳送電視新聞,地方新聞的時效大大增強。
[51]
1982年1月1日,《新聞聯播》更換片頭,此版片頭是第一版彩色片頭,並啓用第一版片頭音樂。6月18日,中央電視台決定在《新聞聯播》節目中逐步增加反映農村情況的新聞。
[51]
8月6日,除內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電視台都能轉播《新聞聯播》節目。
[51]
9月1日,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大時政的發佈時間從20:00提前至19:00〔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聯播》(即現今的《全國新聞聯播》)的首播時間是18:30〕,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佈。由此開始奠定《新聞聯播》作為官方新聞發佈管道的重要地位。11月5日-11日,廣播電視部召開全國電視台台長會議,提出:力爭在二三年內把《新聞聯播》節目辦成一個自成體系、能夠比較完整、能夠準確及時地對國內外重要事件進行形象化報道的節目,使中央電視台成為全國新聞輿論中心之一。
[50]
1983年3月1日-9日,《新聞聯播》節目開始參加“亞廣聯”A區衞星電視新聞交換試驗,採用亞洲新聞21條,改變了國際新聞依賴英美提供片源的狀況。
[50]
3月10日,《新聞聯播》開始增加部分大城市天氣預報。
[50]
5月23日,中央電視台就如何改進電視新聞報道(主要針對會議、時政新聞偏多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請新聞部就此提出改進意見。
[50]
1984年8月1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同時更換片頭音樂。同年,央視在香港成立第一個駐外記者站,《新聞聯播》加錄台灣華視新聞的新聞影片,也和亞太廣播聯盟A、B、C區的國家與地區交換新聞影片;而且播音員盧靜首次在《新聞聯播》中實踐了“微笑播報”,雖然引起爭議,但是觀眾反應良好。此後,《新聞聯播》的女主播們幾乎都沿用了“微笑播報”。
1986年1月28日,美國發生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災難;同月29日,當時的央視副台長楊偉光親自拍板在《新聞聯播》頭條播發這一消息,打破了《新聞聯播》多年不變的“先國內,後國際”的慣例。3月18日,《新聞聯播》開始試收歐廣聯新聞,國際新聞來源進一步擴大。
[47]
5月,《新聞聯播》節目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接收新華社稿件的計算機聯網,可調閲並打印新華社稿件,改變了過去坐車去新華社國內部取稿件的情況。
[47]
7月1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和片頭音樂。同日,《新聞聯播》增加了海洋水文預報。
[47]
同年,已有50多家在京報紙為《新聞聯播》供稿,《新聞聯播》開闢了“簡訊”、“報摘”、“一句話新聞”等口播欄目。《新聞聯播》開始彙編成組的錄像簡訊,信息量進一步擴大。
[47]
1987年,《新聞聯播》收錄香港無線新聞的新聞影片。同年,作曲家孟衞東完成了一首16秒的樂曲,這首樂曲在1988年3月開始成為《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至現今未改),而且《新聞聯播》播音員由1人播報改為2人播報,節目結束後打出編輯、製作和播音人員名單。2月1日,中央電視台第二套節目(CCTV-2)開播,《新聞聯播》在CCTV-2設立重播。3月1日,《新聞聯播》開始收錄美國CNN新聞,供國際新聞使用。
[47]
4月1日,《新聞聯播》開設了“觀眾信箱”小欄目。4月15日開設了“觀眾論壇”小欄目。
[47]
4月6日,《新聞聯播》開始每天向日本廣播協會(NHK)《大晚間新聞》節目提供重要新聞。
[53]
5月6日起,《新聞聯播》在25天裏連續報道大興安嶺大火,播出60條新聞,創《新聞聯播》連續報道之最。
[53]
6月9日-10日,《新聞聯播》開始試收蘇聯和東歐新聞。國際新聞來源進一步擴大。
[53]
10月19日,《新聞聯播》增加來自東歐廣播聯盟的新聞,豐富了國際新聞的內容。
[53]
10月20日,日本NHK開始使用《新聞聯播》節目中的國內新聞。
[53]
1988年3月15日起,央視各節新聞所有制作過程一律都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彩電中心製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時《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和片頭音樂,片頭音樂改為孟衞東所作的一首16秒的樂曲。
1989年2月6日,原來在《新聞聯播》結束後播出的《天氣預報》中的《海洋天氣預報》改在《午間新聞》(《新聞30分》前身)結束後播出。
1990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始收錄和播出美國CNN國際新聞頻道的新聞影片和美國聯合通訊社的新聞影片。9月14日起,在北京亞運會期間,《新聞聯播》每天平均播出10分鐘的新聞專欄“亞運賽況”。
[48]
10月1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背景為青藍色,動畫效果為三基色長方塊撞擊地球。
1992年10月1日,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CCTV-4)開播,《新聞聯播》從那時起由CCTV-1、CCTV-4、各省級衞視頻道和部分地方台並機直播。
1995年5月14日,中國隊在第43屆世乒賽中囊括七項冠軍,當晚19點07分52秒,當比賽進入最後一項男子單打冠軍決賽最後一個球時,《新聞聯播》直播了從天津賽場傳回的現場報道。
[52]
7月1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背景上部為藍紫色,下部為黑色陰影,動畫效果為三基色光柱飛過地球,並更換新演播室。同年,《新聞聯播》由過去地方台每週固定用微波或衞星傳送二、三次新聞的方式改變為一天24小時隨時約傳、加傳。
[52]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由錄播形式改為現場直播(不過一些大段口播新聞仍然為錄播),同時《新聞聯播》再次更換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為長城、地球、CCTV字樣,演播室上方為“中央電視台新聞”的字樣,並增加片尾曲。同時在編排上進行國內、國際新聞四段式混合編排方式。
[53]
同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升格為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聞聯播》由CCTV-2轉移到CCTV-3每日22:40重播(但在全國哀悼日等特殊情況下仍與CCTV-1和CCTV-13等頻道並機直播)。
1997年2月,《新聞聯播》使用兩台移動衞星地球站從新疆沙漠油田和吉林農村傳送新春報道。
[54]
6月30日-7月3日,中央電視台72小時直播香港迴歸,《新聞聯播》以其權威性和高收視率在頻道直播中起到了有力的支撐點的作用。
[54]
10月3日,為照顧歐美地區觀眾,CCTV-4取消了《新聞聯播》與CCTV-1的並機直播,播出時間由19:00首播改為次日3:00重播。同年,播音員賀紅梅和楊柳離開《新聞聯播》,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10月,中國大陸電視觀眾已超過十億人,《新聞聯播》收視率在40%以上。
[54]
11月8日,在三峽大江截流14小時直播中,《新聞聯播》再次成為頻道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54]
1998年6月1日,《新聞聯播》內容提要的背景音樂更換為《Together Again》(此曲後來成為《新聞聯播》片尾曲),同時《新聞聯播》更換片尾曲。8月5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為藍色的世界地圖;它是央視第一個開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於場地和技術的問題達不到要求,只能象徵性地佈置一排機器。
[5]
同時《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尾曲,此版片尾曲與內容提要的背景音樂一致,一直使用至今。
2000年9月15日-10月3日,為配合報道2000年悉尼奧運會,《新聞聯播》在悉尼奧運會期間以開“窗口”的形式直播奧運新聞。
[55]
2002年4月15日,《新聞聯播》片頭再次更新,背景為藍綠雙色極光,動畫效果與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頭為《新聞聯播》有史以來使用時間最長的片頭。
[6]
雖然2003年5月1日試播的央視新聞頻道經歷了幾次大改版,但是《新聞聯播》此版片頭一直沒有更換,使用時間已長達18年之久。5月12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CCTV-12)開播,《新聞聯播》在CCTV-12次日2:45安排重播。
[7]
2003年5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試播,《新聞聯播》從那時起由CCTV-1、CCTV-13、各省級衞視頻道和部分地方台並機直播,與此同時於每日23:10在CCTV-13重播(2004年5月1日起改為每日22:00重播
[8]
,2005年3月1日起改為每日21:00重播
[9]
)。同時,比照境外一些電視台的做法,《新聞聯播》的背景換成了央視新聞部的機房。同年7月7日,《新聞聯播》取消在CCTV-3的重播(但在全國哀悼日等特殊情況下仍與CCTV-1和CCTV-13等頻道並機直播)。
2004年12月28日中午12:00起,隨着CCTV-12由“西部頻道”更名為“社會與法頻道”,《新聞聯播》取消在CCTV-12的重播(但在全國哀悼日等特殊情況下仍與CCTV-1和CCTV-13等頻道並機直播)。
[10]
[42]
2008年2月3日,央視成立《新聞聯播》編輯部,開始着手改進《新聞聯播》,主要改進《新聞聯播》用語、資訊量等方面。7月,播音員羅京查出患淋巴癌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帶病堅持工作。8月31日,已經經歷了一期化療的羅京忍着病痛最後一次主持了《新聞聯播》,隨後住院繼續接受治療,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5]
2009年6月5日,《新聞聯播》播音員羅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6月16日,播音員邢質斌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6月30日,邢質斌低調退休,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5]
8月17日起,《新聞聯播》在CCTV-1次日0:30安排重播。9月28日,《新聞聯播》開始採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視新聞部的機房均做了調整。在對新聞報導的畫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過給主持人鏡頭的時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時播出。
2010年7月12日起,《新聞聯播》在CCTV-1的重播時間調整為次日6:25。
[41]
10月1日,《新聞聯播》打破常規,在國慶節當天採用“畫中畫”模式在節目開始直播嫦娥二號衞星發射(嫦娥二號於當天18時59分57秒,即新聞聯播開始前3秒鐘發射升空);並在節目播出到19時25分05秒時再次直播“星箭分離”的實況,兩段直播全長6分07秒;此舉被視為《新聞聯播》開播32年以來現場新聞直播的創新和突破。為此,《南方週末》的專欄作者評論説:“儘管政治並沒有完全讓步於新聞,但它起碼做出了一種姿態,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頭顱。”(不過整點報時的廣告也和直播擠畫面,且廣告框住直播寬。有人質疑,《新聞聯播》都讓了,廣告卻不能讓,十分可疑;因為,嫦娥發射就算不碰時間,《新聞聯播》也會報導。)
2012年4月16日起,《朝聞天下》在CCTV-1和CCTV-13並機直播的時間提前至6:00,《新聞聯播》在CCTV-1的重播時間調整為次日4:57。11月15日,因播送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新一屆領導班子亮相和介紹新一屆領導班子簡歷,《新聞聯播》延時至124分鐘。
2013年1月23日《新聞聯播》中,央視評論員楊禹出現於與主播郎永淳的連線中,是《新聞聯播》開播35年來首次引入評論員。
[11]
同年1月26日,《新聞聯播》首次連線外景記者。2月9日,《新聞聯播》切入多路信號直播各地迎接農曆新年的場景,並以《春節序曲》作為結束曲,被稱為“史上最顛覆除夕新聞聯播”。這種結尾形式其後亦有出現。結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聞聯播》向觀眾行拱手禮拜年,此後每年的新聞聯播也都沿襲了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聞聯播》以“人們説‘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是‘愛你一世’;《新聞聯播》和你一起,傳承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為結尾,引起了中國大陸網友的好評,被稱為“史上最賣萌的新聞聯播”。這種非常規結尾也被央視稱作“彩蛋”。
[12]
3月23日,“央視新聞”微博稱“結尾,有何驚喜”,引來關注;結果最後畫面只是一副花開場景。5月28日,播音員張宏民和李瑞英退居幕後,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13]
2015年2月18日,《新聞聯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開場在解説全國各地除夕實況畫面後,互相對視即興交談,這也是《新聞聯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對視、交談。
[14]
3月5日,播音員李修平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後,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15]
9月2日,郎永淳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辭去在中央電視台的職位,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16]
9月3日,《新聞聯播》出現罕見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個央視頻道同時直播。
2016年2月8日,《新聞聯播》首次在頭條報道201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這也是央視春晚創辦34年來首次登上新聞聯播頭條。9月4日,因CCTV-13在19:00直播杭州G20峯會歡迎晚宴,這是自2003年新聞頻道開播以來首次沒有直播19:00的《新聞聯播》。
[17]
2017年1月21日,剛強和海霞搭檔主持《新聞聯播》,剛強也由此正式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播陣容。播音員王寧正式退居二線,1月8日是他最後一次出現於新聞聯播的主播台上。
[18]
4月,王寧正式離開《新聞聯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屆一中全會,《新聞聯播》延長至140分鐘,成為迄今為止最長的新聞聯播。
2018年1月1日起,為了進一步擴大《新聞聯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廣泛地服務於海內外電視觀眾,自當天起,CCTV-4(亞洲版)於每天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聞聯播》(原亞洲版次日凌晨2:00,歐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變,如遇每年農曆除夕的春節聯歡晚會,亞洲版每天22:30的重播暫時停播)。
[45]
9月14日,《新聞聯播》首次出現手語播報。
[19]
2019年6月底開始,《新聞聯播》欄目由原央視新聞中心改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節目中心管理。8月1日,CCTV-7由“軍事·農業頻道”更名為“國防軍事頻道”,《新聞聯播》從那時起由CCTV-1、CCTV-7、CCTV-13、各省級衞視頻道和部分地方台並機直播。
2020年7月18日起,《新聞聯播》再次更換片頭,首次啓用全新的16:9高清片頭,此版片頭將上一版片頭稍作修改,首次全流程實現時政新聞的16:9高清製播。
[20]
同時演播室換為總枱新聞中心N01演播室。9月10日起,潘濤、寶曉峯、嚴於信和鄭麗先後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播陣容。
新聞聯播節目形式
編輯新聞聯播節目製作
《新聞聯播》運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編排風格。從播出順序來看,依次為時政報道、常規報道、國內簡訊、國際簡訊。四大版塊雖偶有調整,但總體維持着次序的穩定。其中,時政報道作為《新聞聯播》的傳統題材和優勢資源,在整個節目中佔據主要地位,其時長往往佔據整個節目的近1/2;新聞性較強的常規報道,往往處於較弱的地位。而《新聞聯播》近期改版的一個主要舉措,就是對時政報道進行精簡,並強化常規報道的地位。
[21]
新聞聯播節目特色
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佈,由此開始奠定節目為官方新聞發佈管道的重要地位,
[22]
節目宗旨為“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新聞先後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排名先後而定的。其大致內容按播出順序通常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公務活動(包括中央召開的重要會議等),思想教育類短片,中國境內各個領域的進步,人民大眾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風采,國內簡訊,最後是時長通常不超過五分鐘的國際新聞等。
在中國大陸,境外媒體、甚至地方電視台的採訪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災難事故、軍事演習等),而央視在此一般沒有限制(與新華社同一級別),故《新聞聯播》亦變相成為某些重要新聞片段公開發布的途徑。各大新聞媒體在無可選擇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視的片段播放國際新聞。
另外,該新聞節目在形式上與主播風格、片頭音樂上皆甚少變化,主播的髮型和個人造型必須保持固定,主播之一的羅京曾介紹説,主持人剪頭髮得台長批准。當中變化較顯著的只有片頭動畫由中國書法字隨着台徽的兩次演變成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頭。
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各大電視聯播網(如日本放送協會在晨午晚間的全國聯播新聞),美國各大電視聯播網都有類似新聞聯播的欄目。
新聞聯播創作團隊
編輯新聞聯播製作人員
導播 | 許冠雄、張曦 | 出品 | 中國中央電視台 |
編輯 | 王悦、張巍、劉楠、凌永華、李楹、張佳、李佳佳、張雨棣、陳晨、劉津宇、王燁、王楠、周夢佳、美婭莎 | ||
製作 | 劉亮靚、鄧巍、佟飛、鄭碩石、畢重光、李鵬、王森、張功、陳海文、閆寒 | ||
新聞聯播主播團隊
主播圖片 | 主播介紹 |
---|---|
姓名:郭志堅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1年7月21日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康輝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2年1月17日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海霞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2年3月9日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李梓萌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7年7月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歐陽夏丹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7年7月28日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剛強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6年4月7日 職業:主持人 介紹:1993年至1996年就讀於太原實驗中學(原鐵路一中); 1996年至2000年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 2000年至2017年就職於央視新聞中心,之前曾擔任過國際頻道《中國新聞》的主播,之後轉入《新聞聯播》幕後配音。 2017年1月21日晚,剛強與海霞首次搭檔亮相《新聞聯播》。 | |
姓名:潘濤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出生年份:1971年7月12日 職業:主持人 | |
姓名:寶曉峯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 |
姓名:嚴於信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介紹:嚴於信,1987年1月28日出生於北京,祖籍陝西,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現任CCTV新聞頻道主播。2020年9月23日起,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 |
姓名:鄭麗 身份:《新聞聯播》播音員 |
新聞聯播節目原聲
編輯曲名 | 作曲 |
---|---|
《新聞聯播》 | 孟衞東 |
參考資料: |
新聞聯播獲獎記錄
編輯時間 | 活動 | 獎項 |
---|---|---|
2005年8月16日 | 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 | 中國新聞名專欄 |
2019年11月1日 |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 | 一等獎 |
2021年2月18日 | 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 | 擬表彰對象 |
新聞聯播播出信息
編輯新聞聯播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 播出日期 | 播出時間 | 播出情況 | 備註 |
---|---|---|---|---|
1978年1月1日起 | 每日19:00 | 首播 | 各省級衞視、各地方廣播電視台主頻道(非上星)同步轉播。 | |
—— | 次日5:00 | 重播 | ||
2003年5月1日起 | 每日19:00 | 首播 | ||
每日21:00 | 重播 | |||
每日22:30 | 重播 | 僅在CCTV-4(亞洲版)重播,如遇每年農曆除夕的春節聯歡晚會,亞洲版每天22:30的重播暫時停播。 | ||
—— | 次日2:00 | 重播 | 僅在CCTV-4(亞洲版)重播。 | |
次日3:00 | 重播 | 僅在CCTV-4(歐洲版)重播。 | ||
次日5:30 | 重播 | 僅在CCTV-4(美洲版)重播。 | ||
2019年8月1日起 | 每日19:00 | 首播 | ||
新聞聯播收視率
時間 | 收視率 | 收視份額 |
---|---|---|
2013年1月1日-5日 | 未知 | |
2014年上半年 | 11.06% | 未知 |
2015年1月-10月 | 未知 | |
2016年1月-2016年8月27日 | 30.99% |
新聞聯播節目評價
編輯新聞聯播正面評價
在一個更加開放的輿論環境中,《新聞聯播》應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有效渠道,這就要從自身的定位出發,使《新聞聯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在導向正確的前提下,不斷提高《新聞聯播》的收視率,因為只有被接收的信息才能產生傳播的效應。(解放日報評)
新聞聯播反面評價
新聞欄目乃至電視台的商業化本身就是一種“中國特色”,以德國為例,德國國家電視一台和國家電視二台由於性質為國家電視台,他們始終恪守不播廣告的原則,前者重在播放新聞,後者重在介紹文化。(騰訊網評)
在商業氣息的背景下,播音員穿衣服更時尚一點,多用流行語等,都是外在表現,大家會覺得它會娛樂化,而娛樂化難免會損傷原來的影響力。(騰訊網評)
- 參考資料
-
- 1. 胡正榮,張磊主編.時代之印:中國媒介三十年1978-2008: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37頁
- 2. 離開新聞聯播,名嘴今安在? - 文娛 - 華西都市報 .華西新聞[引用日期2017-05-19]
- 3. 《新聞聯播》記錄中國30年的故事 片頭曲成經典_影音娛樂_新浪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4. 央視將建立《新聞聯播》評價體系_新聞中心_新浪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5. 李瑞英張宏民告別《新聞聯播 》30年播報 退居幕後做培訓(圖)_網易新聞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6.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發展史.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 7. 2003年6月9日原CCTV-12西部頻道時期節目單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8. 2004年5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節目單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9. 2005年3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節目單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10. 2004年12月28日CCTV-12節目單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11. 長出有道理的鋭度_新浪新聞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2. 新年首期《新聞聯播》結尾賣萌:2014愛你一世-搜狐新聞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3. 《新聞聯播》前主播張宏民變太極高手_網易新聞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4. 《新聞聯播》主播抱拳拜年 女主播右手在上男主播左手在上 手勢有講究_新浪新聞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5. 李修平談做新聞直播:如履薄冰 怕突發事件-搜狐娛樂!!!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6. 央視名嘴張泉靈宣佈離職|主持人|中央電視台|離職_新浪娛樂_新浪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17. 直播鏡頭裏看不到的G20細節 .搜狐[引用日期2016-09-06]
- 18. 新聞聯播新男主播剛強亮相 與海霞搭檔 .新浪娛樂.2017-01-21[引用日期2017-01-22]
- 19. 今日新聞聯播必讀:《新聞聯播》首次出現手語播報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20. 《新聞聯播》改版,用了18年的片頭換了 .新浪[引用日期2020-07-19]
- 21. 常江.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2012年6月:第82頁
- 22. 以新聞為本位漸進靠攏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23. 電視節目《新聞聯播》第20170519期(央視版/2017年) 27分57秒至28分04秒
- 24. 圖文:全國政協委員海霞接受記者採訪_新聞中心_新浪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19]
- 25. 資料:中央電視台主播李梓萌個人簡歷_影音娛樂_新浪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20]
- 26. 央視《新聞聯播》迎來新主播潘濤 .鳳凰[引用日期2020-09-10]
- 27. 新聞聯播又來了一位新主播:寶曉峯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28. 《新聞聯播》迎新主播鄭麗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9-24]
- 29.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目錄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2-02]
- 30. 趙化勇.中國中央電視台年鑑 2006: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9月:第159頁
- 31.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一等獎(60件) .中國記協網[引用日期2019-12-02]
- 32. 《新聞聯播》改版受認可被贊更親民 收視上漲超兩成- 中國日報網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5-12]
- 33. 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等新聞欄目將改版|節目|收視_鳳凰資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5-12]
- 34. 新聞聯播前5秒茅台為您報時_網易新聞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7-05-12]
- 35. 關於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中國婦女網[引用日期2021-02-23]
- 36. 新聞聯播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6-18]
- 37. 《新聞聯播》官網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6-18]
- 38. 新聞聯播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6-18]
- 39. 新聞聯播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6-18]
- 40. 央視搜索 新聞聯播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6-18]
- 41. 2010年7月12日央視各頻道節目時間表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3-27]
- 42. 社會與法取代西部頻道 《新聞夜話》絕跡江湖 .新浪[引用日期2023-03-27]
- 43. 《新聞聯播》開播45週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3-05-02]
- 44. 節目單_CCTV節目官網_央視網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45.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今起每天22點30分重播《新聞聯播》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46.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47.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48.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49. 《天氣預報》節目的生日 .新浪[引用日期2023-05-02]
- 50.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51.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52.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53.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54. 新聞聯播二十年大事記(1978-1998)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02]
- 55. CCTV簡介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