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相武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鎖定
馬相武,男,漢族,祖籍江蘇,浙江出生。1982年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並任教於清華大學中文系;1988、1991年獲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戲劇專業碩士和當代文學專業博士。作家。
中文名
馬相武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性    別
學    位
博士

馬相武人物簡介

馬相武,1991年起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教研室主任、華人文化研究所所長、人文奧運研究中心研究員、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太湖文化論壇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多種全國文學學會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多種全國評獎評委;講授當代戲劇研究、當代文藝思潮研究、大眾文化與文化思潮研究、文化產業研究、影視文化研究等課程;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社科研究項目。作為評論家活躍於當代文壇,長期從事當代文化研究與文藝評論,出版《二十一世紀文化觀察》、《旋轉的第四堵牆》《東方生活流新寫實小説精選》等著作多種,出版編著十餘種,發表《論文藝原創性》等學術論文多篇。

馬相武教育改革

中國教育改革完成了一個目標,就是達到了規模化世界第一。但是欠缺很大的是教育軟實力、科技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學術軟實力。大學光有高樓大廈和政府機構,但是缺少世界級大師,缺少學術和科技的創新能力,缺少和世界一流學術和大師接軌、交流的能力,更別説超越了。
從管理體制和社會機制的角度來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應該是改革大政府教育,第二個階段是進入小政府教育,第三個階段是進入無政府教育。無政府教育在國際上並不罕見, 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常態。比如諸子百家時代、“五四”時代,就基本上是無政府教育時代,但是,它們恰恰是思想解放的時代,是文化學術高度創新和繁榮的時代,是“跨國”文化或中外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時代,是百年大師甚至千年大師輩出的時代,歷史文化影響極其深遠。
政府要把自己作為教育改革的對象,要轉換(大小)政府的角色和功能,政府變小甚至退出了,教育改革才能夠成功。我曾概括大學教育內部弊端問題兩句話,一句話是“官本位”,第二句是“近親繁殖”。這是高等教育的兩個根本弊端,其後果一是阻礙發展,二是退化畸形。
關於教育中長期改革是否成功的指標性標誌, 主要就是兩個, 第一個就是大、小政府與教育的關係, 也就是教育的根本體制和政府的角色轉換問題, 第二個就是高考制度。看教育改革成功不成功, 就看這兩個最關鍵的指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