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相伯故居

鎖定
馬相伯故居,位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開江中路354至358號,始建於明末清初,佔地面積850平方米 [1]  [5] 
馬相伯故居是五進四院一廊的傳統院落式建築,坐北面南,現存前廳、後廳,後廳四開間九界,南側有弓形軒、船篷軒。宅東有穿弄,貫通前後廳。馬相伯故居是見證近現代高等教育的故居,也是研究明、清時期泗涇民居住宅的重要實物資料 [5] 
2013年6月8日,馬相伯故居被公佈為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7]  。2021年3月11日,馬相伯故居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2]  。2021年7月22日,馬相伯故居被命名為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中文名
馬相伯故居
地理位置
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開江中路354至358號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佔地面積
850 m²
保護級別
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每天08:30至11:00、13:00至16:30

馬相伯故居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馬相伯故居始建 [5] 
清光緒八年(1882年),馬相伯的胞兄、淮軍將領馬建勳去世後,其母親沈氏將祖上遺留的田地房產均分給了馬相伯和其弟馬建忠。凡坐落在松江泗涇、青浦的地產、房屋,一應分給馬相伯繼承 [5]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馬相伯將松江泗涇、青浦等地的3000畝良田和上海盧家灣、董家渡地產等全部捐出,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馬相伯故居已經蒼老殘破,之後政府多次斥資修繕,並曾作為青少年活動基地的“少年之家”,其餘部分房產移作民居 [4] 
2002年11月,馬相伯故居由泗涇鎮人民政府修復後對社會開放 [5] 
2011年6月,泗涇鎮人民政府對馬相伯故居進行大修改造 [4] 
2012年9月18日,馬相伯故居開館 [4] 
2020年,泗涇鎮人民政府再次啓動馬相伯故居的修繕工程 [6] 
2021年6月26日,馬相伯故居重新開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1] 
馬相伯故居第一進

馬相伯故居建築格局

馬相伯故居是五進四院一廊的傳統院落式建築,坐北面南,佔地面積850平方米 [1] 
建築區域
區域介紹
第一進
第一進為序廳,序廳灰色的牆面上印有馬相伯簡介,與之相連的庭院則為序廳的延續,設計有瓦片景牆、山脈景片、人物剪影和名言組成的景觀小品。
第二進
第二進的展覽空間以黑白色調為主,搭配蘇式藝術展牆,讓你彷彿置身於清末年代的江南水鄉中。牆上、展櫃內,不僅有馬相伯生平經歷和卓越貢獻的圖文介紹,還有他童年使用過的舊書籍、舊文件等實物展出。第二進的庭院設計有四所高校校門,旨在傳達馬相伯在教育救國上所做的貢獻,同時供遊客拍照留念。
第三進
第三進通過藝術玻璃框、動態燈箱、人物剪影等圖文結合的方式還原了抗戰爆發時,馬相伯的所作所為。
第四進
第四進利用後廳兩側相對狹窄的空間,將馬相伯幼年徐匯公學的讀書環境和不惑之年的書房樂善堂進行對比展示。
第五進
第五進迴廊的中央天井內設計有馬相伯雕塑半身像,天井兩側的迴廊空間,則用時間軸展示了馬相伯的生平大事記,以及他所讀、所著文章的時間、名稱。第五進展示了馬相伯的書籍著作,近現代專家學者對馬相伯著述的記錄與研究,以及後人對馬相伯的回憶,體現了馬相伯對中國教育的重要貢獻以及後輩對馬相伯精神的傳承。
參考資料: [1]  [3] 
馬相伯故居平面示意圖 馬相伯故居平面示意圖

馬相伯故居文物遺存

馬相伯故居現存前廳、後廳,後廳四開間九界,南側有弓形軒、船篷軒。宅東有穿弄,貫通前後廳。前廳樑架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徵,是研究明、清時期泗涇民居住宅的重要實物資料 [5] 
馬相伯故居第二進

馬相伯故居主要展覽

馬相伯故居以五進為主要展示空間、四院為補充展示,並以江南元素和多樣的展陳形式回顧了馬相伯的一生。在展陳設計上,馬相伯故居以時間為線索,通過少年求學、教育救國、抗日救國、著述成就四個篇章展示馬相伯的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6] 
馬相伯故居第三進

馬相伯故居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馬相伯先生 馬相伯先生
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建常,又名良,江蘇丹陽人。 清同治九年(1870年)獲神學博士學位,羅馬教廷授予司鐸職。清同治十一年(1871年)任徐匯公學校長。清光緒七年(1881年),出任清政府駐日本參贊,旋改任駐神户市長崎市領事等職。清光緒九年(1883年)赴法國考察商務, 並旅居美國、歐洲,前後十多年投身於洋務運動。清光緒二十九年(1902年),馬相伯發起創辦震旦學院,因不宣傳教理,教會竟派一神父來院主持教務,引導學生專習法文。學生大譁,要求集體退學。馬相伯同情學生,當即率領學生離開震旦。清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七月,馬相伯創辦復旦公學,被公推為校長。辛亥革命後,馬相伯一度代理北京大學校長,後去職創辦西山講學社(輔仁大學前身)。九一八事變後, 馬相伯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力主對內團結、一致抗日,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馬相伯初移居桂林,後取道越南擬轉赴昆明,行至諒山,病逝於旅寓 [10] 

馬相伯故居文物價值

馬相伯故居是見證近現代高等教育的故居,也是研究明、清時期泗涇民居住宅的重要實物資料 [5] 
馬相伯故居第四進

馬相伯故居保護措施

2013年6月8日,馬相伯故居被公佈為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7] 
2021年3月11日,馬相伯故居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2] 
2021年7月22日,馬相伯故居被命名為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馬相伯故居第五進

馬相伯故居參觀信息

馬相伯故居地理位置

馬相伯故居位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開江中路354至358號,地處泗涇古鎮中部 [1] 

馬相伯故居開放時間

馬相伯故居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每天08:30至11:00、13:00至16:30,16:00停止入場,每週一閉館 [11] 

馬相伯故居門票信息

2021年6月26日起,馬相伯故居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1] 

馬相伯故居交通信息

  • 公交線路
截至2024年5月,途經馬相伯故居的公交線路如下表所示 [11] 
公交站點
公交線路
滬松公路開江東路(東泗橋)站(雙向)
上海公交松江38路
/
江川北路(泗涇衞生服務中心)站(南向北)
上海公交186路
上海公交松江48路
江川北路(泗涇衞生服務中心)站(北向南)
上海公交186路
上海公交松江47路
上海公交松江48路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