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爾科維奇

(前南斯拉夫哲學家米哈伊洛·馬爾科維奇)

鎖定
米哈伊洛·馬爾科維奇(Mihailo Marlcovic,1923--2010),南斯拉夫哲學家,實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還有《蘇聯劉馬克思卜義哲學原理的修正》、《邏輯學》、《人道主義和辯證法》、《實踐派”辯證法》、《自治社會主義》等。 [1] 
中文名
馬爾科維奇
外文名
Mihailo Marlcovic
介    紹
南斯拉夫哲學家
生卒年
1923--2010
米哈伊洛·馬爾科維奇(Mihailo Marlcovic,1923--2010),南斯拉夫哲學家,實踐派代表人物之一。參加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貝爾格萊德學習哲學,195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在英國獲博士學位,並開始在貝爾格萊德大學哲學系任教。曾任該校哲學系主任和該校附設的哲學研究所所長。60-70年代任《實踐》雜誌編委。提出馬克思理論是一種社會批判論,其中心思想是對現存一切(理論和社會現實)進行無情的批判,它包含兩個哲學要素:哲學人本學和辯證思維的新方法。認為馬克思哲學是哲學人本學或人道主義哲學,其根本是解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問題。人在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的存在”,即能進行自山創造活動的生物。“實踐”是人實現其生命的最理想的潛能的活動,與屬於必然性範圍的勞動、物質生產不同。哲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出人們“自我實現”和達到’‘實踐”這一理想境地的實際途徑。認為“辯證思維的新方法”是指人道主義意義上的辯證法,這種辯證法是對現實的社會關係的徹底批判。主張對當代世界和南斯拉夫社會進行“完全自由的分析”和批判,其目標集中於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官僚主義。認為自己的這種理解才是馬克思的真實想法,因而要求“重新解釋”馬克思的思想,並指責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是“膚淺的、簡單化的、教條的”。在(辯證的意義論)一書中,試圖用非約定淪和非傳統的方式來闡述辮證邏輯。把它看作是意義、證明和檢驗的辯證理論。主要著作還有《蘇聯劉馬克思卜義哲學原理的修正》、《邏輯學》、《人道主義和辯證法》、《實踐派”辯證法》、《自治社會主義》等。
參考資料
  • 1.    3  .3.2016-05-09[引用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