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星野

(中國新聞學者、新聞教育家)

鎖定
馬星野(1909年-1991年3月11日),浙江平陽人。1931年9月入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學習,1934年1月獲學士學位。回國後,在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講授《新聞學概論》。1935年3月中央政治學校成立新聞系,他改任新聞系教授、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隨中央政治學校內遷到重慶,仍在該校新聞系任教。1942年至1945年,調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新聞事業處任處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出任南京《中央日報》社長。在他主持下,南京《中央日報》由兩大張增為三大張,加出晚報,實行報社企業化,於1947年5月成立中央日報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10月前往台灣籌辦《中央日報》台北版。1949年3月12日《中央日報》台北版創刊,他繼續擔任社長。1952年轉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主任,1957年任“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1959年出任“台灣駐巴拿馬大使”。1964年回台北,任“中央通訊社”社長。1973年4月“中央通訊社”改組為“中央通訊社股份有限公司”,他任首任董事長。1984年4月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新聞事業傑出貢獻榮譽獎章”。 [4]  1991年3月11日,在台北去世,終年83歲。 [1] 
中文名
馬星野
別    名
馬偉
馬允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91年3月11日
畢業院校
美國密蘇里大學
職    業
新聞教育家、數學家
出生地
浙江省平陽縣

馬星野人物生平

馬星野,1909年出生於浙江平陽萬全湖嶺鄉陳岙村一個書香門第。馬星野原名允偉,又名馬偉。旅美時,因常為報刊撰稿,便取杜甫《旅夜書懷》詩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星野”二字作為筆名。誰知名隨文傳,此後便成為正式的用名。
馬星野的父親馬敏中治學嚴謹,母親吳佩年慧敏賢淑。受這樣的家庭薰陶,馬星野自小聰穎好學,三四歲時,祖父馬蓮屏常把他抱在懷中教誦唐詩、古文,幾遍下來,馬星野便能朗朗上口。到了入學年齡,為了便於他上學,全家遷居平陽縣城,馬星野先後就讀於平陽模範小學和平陽第一高等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全班第一。
14歲時,馬星野考入温州第十中學初中部。由於他學習興趣廣泛,涉獵文史哲和詞曲戲劇等,被學校推薦為壁報和校刊主編。當時著名學者朱自清任教於温十中,正好擔任馬星野這一班級的國文教師。朱自清對馬星野的作文十分讚賞,平時除在文捲上細加評點外,還個別進行指導。一次他在馬星野的作文卷面上,引李商隱的“何事荊台十萬家,獨教宋玉擅才華”作為評語,一時在校中廣為流傳。初中畢業後,馬星野升入温州十中師範科。讀了一年,以同等學歷考入廈門大學。
1927年春,北伐軍抵達南京,設立中央黨校(即前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馬星野聞訊與十數位同學同赴應試,揭榜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學習期間,兼任《黃埔軍報》的編輯。並開始在《東方雜誌》上發表文章。第二年,中央黨校改名中央政治學院。原黨校畢業生有的留下繼續深造,有的被分配到各地工作。馬星野則留校,被聘任黨校同學會總幹事。1929年,接任《政治輿論民意》雜誌主編。後政治學院教務長羅家倫調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看中馬星野的才幹,攜他北上擔任校長室秘書,並負責編輯《清華校刊》。
1931年,馬星野留學美國,入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新聞學院三年級學習深造。成為中國國立大學派往密大研究新聞的第一個學生。在此期間,馬星野常利用課餘時間採訪美國政治動態和民情風俗,撰文寄回國內,發表於《東方雜誌》《申報》等報刊。他的評論針砭時事,文筆流暢,知識廣博,很快就在國內引起反響和震動。
1934年5月,馬星野獲密蘇里大學新聞學士學位,回國任教於中央政治學院。蔣介石於黃埔路校長官邸召見馬星野,蔣笑問其志願,馬答曰要“辦報”。蔣指示應先訓練一批新聞記者,“辦報很重要,應先辦新聞教育”。馬星野非常贊同蔣的指示,並寫有《蔣介石先生會見記》發表於《國聞週報》,當時影響很大。這年秋,馬星野首先在外文系講授《新聞學概論》《新聞事業經營及管理》。1935年中央政校成立新聞系後,馬星野出任教授兼系主任,先後達14年之久。
1939年9月30日,馬星野在重慶《青年中國》創刊號上發表《三民主義的新聞事業建設》論文,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新聞事業”的概念。
1945年,抗戰勝利後,馬星野出任南京《中央日報》社社長。時年37歲。1946年4月,《中央日報》開闢“地圖週刊”,同時,中央日報台北分版也開始籌辦。
1949年,隨着國民黨撤遷台灣,馬星野繼續擔任《中央日報》社社長,直到1952年辭去社長職務,轉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主任,主管宣傳教育。 [1] 
1957年,馬星野任“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1959年,出任“台灣駐巴拿馬大使”。1964年回台北,任“中央通訊社”社長。1973年4月,“中央通訊社”改組為“中央通訊社股份有限公司”,他任首任董事長。1984年4月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新聞事業傑出貢獻榮譽獎章”。 [4] 
1985年起,馬星野患病中風在牀,雖行動不便,仍堅持讀書與作詩。1991年3月11日,在台北去世,終年83歲。馬星野去世後,台灣各大報紙紛紛刊發悼念文章,對其生前的貢獻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行給予充分肯定。馬星野的學生、作家徐鍾佩在悼文中寫道:“冠蓋滿京華,這一介寒士寂寂的死在一個二等病房裏,他一生和浪費及奢侈作戰,卻節節敗退,只有零落的掌聲,未曾得到應有的反應。”他的另一個學生彭河清在輓聯中題寫:“畢生盡卒新聞,求真求善求美,一代宗師悲往矣;全力主持正義,立德立功立言,三千弟子盍興乎!” [1] 

馬星野社會紀念

馬星野故居
馬星野故居 馬星野故居 [2]
馬星野故居位於平陽縣萬全鎮西部湖嶺山區的陳岙村,是一座傳統風格的四合院,院後背靠着小山。大院圍牆內,青磚砌地,條石為道,庭院之中別有天地。右首的廂房就是馬星野出生的地方。 [2] 

馬星野親屬關係

爺爺馬蓮屏,是平陽縣有名的大儒,以治經學而遠近聞名。他的五個兒子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飽學之士,時人將馬蓮屏的五子比作三國時期輔佐劉備的“馬氏五常”。馬蓮屏親自教育愛孫馬星野,從小讓他熟讀經書,學作詩詞歌賦。馬星野曾説:“祖父每天教他背詩詞格律,讀唐詩,對對子。白天讀,晚上讀,掃地、放雞,都有什麼詩句念念的。” [2] 
馬星野的父親馬敏中治學嚴謹,母親吳佩年慧敏賢淑。馬星野一家,除他赴台之外,其父母、姐妹均在大陸。他的父母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從平陽遷居温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地方政府的照顧和關懷,他的父親常參加市政協舉辦的社會人士學習組,賦詩抒懷。20世紀70年代,父母相繼去世。 [1] 

馬星野主要作品

馬星野著有《新聞學概論》、《新聞事業史》、《新聞的採訪與編輯》、《言論研究》等教科書和著作。 [3] 

馬星野相關研究

王明亮.家長制支配下侍從報人的職業命運——遷台後《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下台原因分析[J].新聞記者,2018,(第9期).
王繼先.民國新聞高等教育的“政校模式”略論——以馬星野的新聞教育實踐為視角[J].新聞大學,2017,(第5期).
張宏怡.馬星野與甘惜分新聞教育思想比較[J].新聞研究導刊,2016,(第20期).
王明亮,秦漢.從記者到“新聞官”:國民黨新聞管理者的職業抉擇和職業悲劇——以董顯光、曾虛白、馬星野為中心的探討[J].國際新聞界,2015,(第10期).
王明亮.“黨報”經營的一種探索——馬星野主持南京《中央日報》時期新聞實踐探析[J].温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第6期).

馬星野社會評價

“平陽三王”
浙江的平陽,為浙南名邑,物產富庶,人傑地靈,從這裏走出了一批在海內外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有“棋王”謝俠遜、“數學王”蘇步青,還有一個就是“新聞王”馬星野,常被世人譽為“平陽三王”。 [1]  [5] 
參考資料
  • 1.    民國新聞鉅子馬星野  .團結網-團結報[引用日期2023-04-25]
  • 2.    踏訪馬星野故居  .平陽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4-25]
  • 3.    周川,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09,第24頁
  • 4.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南京報業志,學林出版社,2001.06,第467頁
  • 5.    夏明亮,朱自清的朋友圈,研究出版社,2022.02,第3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