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鎖定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英文:The Sierra Madre mountain Landing Ship) [5]  ,前身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建造裝備的LST坦克登陸艦。 [5]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艦長100米,舷寬15.2米,吃水滿載時艦首2.5米、艦艉4.3米,排水量空載為 1625噸,滿載為4080噸。該艦動力系統為2台通用GM12-567柴油機,總功率1800馬力,雙槳雙舵推進,航速 12 節。艦上還可搭載LCT登陸艇。 [5]  [14] 
1999年,菲律賓海軍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企圖以非法“坐灘”的形式竊占中國仁愛礁。中華人民共和國多次要求菲方拖走該船,但菲方一直未履行自己的承諾。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已經成為一堆鏽跡斑斑的廢鐵。 [1]  2023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再次敦促菲方重視中方嚴正關切,信守承諾,停止在海上滋事挑釁,停止採取危險舉動,停止對中方無端攻擊抹黑,儘快拖走非法“坐灘”軍艦,避免破壞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損害本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中方將繼續按照國內法和國際法,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9] 
中文名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外文名
The Sierra Madre mountain Landing Ship
服役時間
1944年
國    家
菲律賓
中文譯名
57號坦克登陸艦
建造國家
美國 [5]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發展沿革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歷史背景

LST登陸艦早期型 LST登陸艦早期型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亟需較大型的遠洋型運輸艦艇,以便在歐洲大陸之間運送坦克和其它車輛。
1941年8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共同批准了英國海軍提出的重新設計坦克登陸艦計劃,史稱 LST(Landing Ship Tank的縮寫,意思為坦克登陸艦)。1941年11月,決定由美國船級社負責設計。 [3]  [12]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研製進程

1942年1月,LST坦克登陸艦的第一個縮比模型製作完成,並立即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大衞泰勒試驗水池進行試驗。
1942年2月,美國國會正式批准LST的建造計劃。 [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建造了1051艘LST坦克登陸艦。 [4]  [7]  [15] 
LST坦克登陸艦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技術特點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總體設計

二戰中,盟軍方面共開發了4種型號的適合海上航行的LST坦克登陸艦,其中最著名的LSTⅠ型是在美國的船廠建造的。LST登陸艦的設計目的,是在沒有碼頭設備、起重機和各種裝卸設備的條件,卸載作戰部隊及重型裝備。
LST坦克登陸艦的艦首開有兩扇門,大門轉角104度,開門時間為1分鐘,打開後的寬度為4米多,裏面有塊活動吊橋,向上收起時能保證坦克艙前部的水密封閉性,放下後成為跳板,坦克和車輛即可自行駛出。坦克艙可裝載20餘輛坦克,車輛坦克和火炮等裝備也可以裝在主甲板上,用升降電梯(或稱升降板)把裝備送到坦克艙底層,通過吊橋開上灘頭。LST登陸艦的後期型號,去除了升降電梯,直接在主甲板上安裝坦克梯(通稱斜坡板)向下傾斜後,與坦克艙相接,成15度傾斜角,主甲板上的坦克和車輛可直接駛下再從艦首大門駛出。主甲板通過加厚處理,還能搭載坦克登陸艇(LCT)。 [8]  [11]  [14]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艙室設計

LST坦克登陸艦的坦克艙配備有良好的通風設施為坦克發動機供氧,主甲板上的車輛可通過1部升降機進人下層坦克甲板,再由坡道登陸。跨洋航行時,為保證足夠的艦體穩性,必須有一定的吃水深度;而登陸時受岸邊水深限制,吃水又必須儘量淺;為了滿足深吃水航渡和淺吃水搶灘的要求,該艦設計了一個大型壓載艙。深海航渡時,壓載艙注人海水,加深吃水。登陸時,泵出壓載艙內的海水,上浮減少吃水。
LST登陸艦的坦克艙兩側為輔助艙室,坦克艙與艦底之間,為主機艙,輔機艙、鍋爐艙、彈藥庫、淡水艙、浮力艙和柴油艙。上層建築和艦員生活區集中在艦後部。LST坦克登陸艦一次可以搭載1200~1500名土兵,併為登陸士兵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 [8]  [11]  [14]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動力系統

LST坦克登陸艦的動力系統,為2台通用GM12-567柴油機,總功率1800馬力,推進裝置為雙槳雙舵,航速12節。 [14]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武器系統

LST坦克登陸艦的武器系統,一般為8門40毫米火炮(分為2座雙聯裝炮塔和4座單裝炮塔)和12門單管20毫米高射炮,此外還有數量不等的機關槍。有的型號也在艦首配置1門76毫米主炮。 [14]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艦載電子

LST坦克登陸艦裝備有當時較先進的導航儀器,包括電羅經、測深儀、測向儀等。該型艦的艦體鋼板較薄,構造不堅,航行中稍遇風浪,即劇烈搖晃振動,艦身容易變形。但該艦有3層甲板,主甲板下有許多間隔的水密小艙,破損浸水後不易沉沒。 [14] 
LST坦克登陸艦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性能數據

LST-542坦克登陸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100米
舷寬
15.2米
吃水深度
2.5米(艦首)、4.3米(艦艉)
標準排水量
1625噸
滿載排水量
4080噸
艦船動力
發動機
兩台通用蒸汽輪機
總功率
2x900馬力
推進器
兩軸雙槳
性能參數
航速
12節(22.2千米/小時)
艦員編制
9名軍官104船員
武器裝備
火炮
1門76毫米雙管艦炮、
四門40毫米單管艦炮
機槍
六挺12.7毫米機槍 [5-6]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衍生型號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改型Ⅰ

LST坦克登陸艦的初期型號,又稱為LST-Ⅰ,是由英國建造的。從LST-491(另外資料顯示,從LST-412)艦開始,該艦上原來安裝的升降電梯被一個鉸鏈坡道取代,降低到主甲板,就在艦頭坡道之前,便於更快地完成滾裝作業和車輛登陸。 [5]  [16-17]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改型Ⅱ

LST-542級,LST坦克登陸艦從LST-542艦開始,新增加了一個導航橋,一個水蒸餾裝置(用於海水淡化),從主甲板上拆除了坦克甲板通風機,並加強了主甲板以攜帶LCT小型登陸艇,部分裝甲升級並增加了一門76毫米口徑的艦炮。 [5] 
LST坦克登陸艦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服役動態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入役參戰

  • 二戰期間
1943年6月,LST坦克登陸艦首次投入硫磺島作戰,直到到二戰結束,改型坦克登陸艦一直表現非常出色。在歐洲戰場,該艦參與了盟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和法國南部諾曼底的登陸作戰。在太平洋戰場的越島作戰中它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盟軍得以順利解放菲律賓羣島並佔領了硫磺島和沖繩島。 [12] 
  • 朝鮮戰爭
二戰結束後,作為在戰爭中得到了充分檢驗的坦克登陸艦,對兩棲作戰及其艦艇發展的影響卻不會就此消失。二戰剛結束時許多軍事家認為:由於原子彈的出現,像坦克登陸艦這樣的兩棲作戰艦艇已不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成為歷史了。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在仁川的成功登陸作戰,又一次證明了坦克登陸艦的重要性,其間許多坦克登陸艦的出色表現正好與這些軍事家的觀點相反。鑑於坦克登陸艦在朝鮮戰場的出色表現,美國又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建造了15艘新一級坦克登陸艦。 [12] 
LST坦克登陸艦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 LST坦克登陸艦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進入中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美軍不再需要龐大的遠洋登陸艦隊。1946年至1949年初,國民黨海軍陸續購買、接收、裝備LST坦克登陸艦,統一以“中×”命名,稱為“中”字號艦。 除國民黨海軍外,國民黨政府交通部下屬的招商局輪船公司、國民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水上運輸大隊、民生公司,陸續購買多艘拆除了武備的LST登陸艦。據史料記載,解放前陸續進入中國的LST登陸艦約為61艘。 [12-13]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菲方坐灘

1999年,菲律賓海軍“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企圖以非法“坐灘”的形式竊占中國仁愛礁。中方近年來多次要求菲方拖走該船,但菲方一直未履行自己的承諾。如今,“馬德雷山”號已經成為一堆鏽跡斑斑的廢鐵。
“馬德雷山”號中文譯為57號坦克登陸艦,前身是美國二戰期間的542級坦克登陸艦,1944年服役,艦長100米。它於1976年轉交給菲律賓。自1999年“坐灘”仁愛礁後,一小隊菲律賓士兵在艦上駐紮。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查爾斯·何塞自我宣稱,“修船”行為並不違反2002年中國與東盟十國簽訂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雖然“馬德雷山”號早就成為一堆廢鐵,但依然屬於菲律賓海軍現役艦船。菲律賓軍方高官稱,這意味着如果“馬德雷山”號遭到襲擊,菲律賓可以根據與美國的一項安全協議,請求美軍支援。對於菲律賓企圖以“坐灘”形式竊占中國仁愛礁的行為,中方已經多次向菲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該艦。 [1]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中國態度

2015年6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説,1999年5月,菲以其57號坦克登陸艦因“機械故障”擱淺為由,在仁愛礁非法“坐灘”。中方即予交涉和抗議。菲明確表示將會拖走該艦,且不會成為首個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國家。華春瑩表示,現在菲方不僅違反自己的承諾,拒不拖走“坐灘”艦隻,反而圖謀在該礁修建固定設施以侵佔該礁。2014年3月,菲外交部發表聲明,公然宣稱其1999年謊稱的“坐灘”船隻系對仁愛礁的佔領。菲方這個做法是典型的背信棄義,不但使自己在中方面前毫無信譽,也失信於國際社會 [1] 
2023年10月22日,菲律賓2艘民用船和2艘海警船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中國南沙羣島仁愛礁鄰近海域,且不顧中國海警船警告,執意衝闖仁愛礁潟湖,並以危險方式碰撞現場執法的中國海警船和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中國海警依據國內法和國際法對菲方船隻採取必要執法措施,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現場操作專業、剋制。 [9] 
2024年1月21日,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菲律賓1架小型飛機向非法“坐灘”軍艦空投補給,中國海警實時跟監掌握,依法依規管控處置,對菲方補給必要生活物資作出了臨時性特殊安排。菲有關方面罔顧事實、惡意炒作,蓄意誤導國際認知,無益於緩和南海緊張局勢。我們正告菲方停止挑釁炒作,中國海警將加強仁愛礁及其鄰近海域維權執法,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18] 
2024年1月21日,菲律賓1架小型飛機向非法“坐灘”軍艦空投補給,中國海警實時跟監掌握,依法依規管控處置,對菲方補給必要生活物資作出了臨時性特殊安排。 [19]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2024年3月5日,菲律賓又一次侵闖中國南沙羣島仁愛礁鄰近海域,向其非法“坐灘”軍艦運送建築物資等。在中方發佈的視頻中,可以清楚看到:菲方海警4407號船無視中方一再警告,危險接近並衝撞正常執法的中國海警21555艇,導致發生輕微刮蹭。中國海警依法對菲方船隻採取必要管制措施,現場操作專業剋制、合理合法。 [20]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總體評價

對於菲律賓軍艦“坐灘”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的是,仁愛礁是中國南沙羣島的一部分,是中國領土。菲律賓派軍艦在仁愛礁“坐灘”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菲方多次明確表示將拖走在該礁非法“坐灘”的軍艦,但至2023年已24年過去了,菲方不但未拖走該軍艦,還企圖對其大規模維修加固,實現對仁愛礁的永久佔領。中方在仁愛礁問題上保持了極大的剋制和耐心,一段時間以來通過多個層級、多個渠道同菲方保持密集溝通,明確要求菲方不得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用於大規模維修加固的建築物資。但菲方無視中方的善意和誠意,違背自身的承諾,不斷派船擅闖仁愛礁海域蓄意挑釁,持續散佈虛假信息渲染炒作,嚴重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違反國際法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方再次敦促菲方重視中方嚴正關切,信守承諾,停止在海上滋事挑釁,停止採取危險舉動,停止對中方無端攻擊抹黑,儘快拖走非法“坐灘”軍艦,避免破壞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損害本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中方將繼續按照國內法和國際法,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評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坐灘仁愛礁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坐灘仁愛礁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