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扎克博格

鎖定
馬克·扎克博格,出生在紐約市以北富人區威郡郊區並在那裏長大,10 歲時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到上高中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自己編程,比如棋盤遊戲《風險》(Risk)的一個版本。
他年紀輕輕,卻已身資16億 [1]  ,作為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博格4年前在哈佛大學宿舍裏推出的這個發展迅速的網絡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得到了認可。華爾街金融期刊估計,Facebook一年收入約1億美金,不少人對其前景都極為看好。
馬克·扎克博格自身認為“錢是次要的,酷很重要”“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兑換現金,我們是為了建立一些真正酷的東西。”他曾説過這樣的豪言壯語,而今他已實現這個目標,成為年輕人之中的佼佼者
中文名
馬克·扎克博格
國    籍
美國
主要成就
16億財富
出生地
紐約市

馬克·扎克博格人物簡介

扎克博格,今年23歲,出生在紐約市以北富人區威郡郊區並在那裏長大。他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在4個孩子中排行老二,父母分別是牙科醫生與精神病醫師。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電腦方面的天資,10 歲時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到上高中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自己編程,比如棋盤遊戲《風險》(Risk)的一個版本。
身着日常的服裝—牛仔褲、羊毛衫和阿迪達斯便鞋,馬克?扎克博格(Mark Zuckerberg)看起來更願意在晚間開發課後徜徉在大學宿舍的會所,而不是執掌互聯網領域下一家價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然而,人們卻將這位年僅23歲的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稱作潛在的互聯網新巨頭。去年,他拒絕了互聯網門户網站雅虎(Yahoo)的收購出價。據信,雅虎的出價為10億美元。最近有報道稱,微軟(可能還有Google)正考慮進行一筆投資,可能將Facebook的估值定為100億美元,這説明,扎克博格4年前在哈佛大學宿舍裏推出的這個發展迅速的網絡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得到了認可。由於Facebook的日訪問量已超過Ebay ,一些觀察人士已開始將他與蘋果(Apple)機智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相提並論。
甚至在最初的那些日子裏,扎克博格就已表現出成功科技創業者技術才能、自信與冷酷相混合的珍貴氣質。2003年,他曾被拖到哈佛大學校領導面前,因為他此前侵入了學校的一個數據庫,將學生的照片拿來用在自己設計的網站上,供同班同學評估彼此的吸引力。
扎克博格是奇客中的奇客,他更關心的是Facebook的技術和社交潛力 [2]  ,而非該網站將他變為億萬富翁的能力(直到今年5月,他仍在租房住,牀墊就放在地板上)。他在Facebook總部的辦公桌位於夜班開發工程師的旁邊,他經常與他們一起通宵達旦地工作。

馬克·扎克博格人物事蹟

一個點子+三年運營=16億財富
2004年初,還是哈佛二年級學生的馬克·扎克博格,因為感覺到學校裏不夠友善,缺乏人文關懷,決定為同學們提供一個互相聯繫的網絡平台。扎克博格與室友一起,用了一星期時間寫網站程序,把這個屬於他們的網站命名為Facebook。當初的嘗試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發泄慾望,誰知道,日後卻成就瞭如今的校園第一熱門網站。
Facebook的成功引發了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互聯網巨頭Yahoo最開始開出了10億美元的收購價,但是卻遭到扎克博格拒絕。他已經明確地告訴Yahoo,只花10億美元別想買下Facebook。
據目前一份泄露的文件稱,Yahoo公司預計該網站的快速發展將持續到2015年。到那時,全美國將有60%的學生和年輕人使用該網站,註冊用户將達到5250萬人,他們的廣告收入將會達到每年10億美元,因此打算將價格提高到16億美元。
與其他社會性服務網站不同的是,Facebook面向校園用户。目前,已有超過2000所學校的700多名師生加入了Facebook的網絡體系中。學生通過每個學校的E-mail地址登錄,並能夠通過這個服務來建立個人檔案,登記課程,並且學生之間可以多種方式互聯。用户可以通過這一平台撰寫博客、聯繫朋友,以及發佈照片。
一些業內人士評價説,Facebook的成功之處在於將現實世界的社交模式完整地搬到網上,而且個人私隱得到完全的保障,用户要持有認可學校或機構的電郵地址,才可註冊和登錄網站,會員也放心上傳私人資料,如醉酒照片到網站去。而Facebook的用户,更極度重視個人資料的保密性,絕不外泄任何個人信息。事實上,曾經有校方利用Facebook捉拿違規學生,產生極大反響。
華爾街金融期刊估計,Facebook一年收入約1億美金,但不少人對其前景都極為看好。
“錢是次要的,酷很重要”
扎克博格生於1984年,在美國紐約州長大。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博格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是個電腦神童。1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台電腦,從此將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了上面。高中時,他為學校設計了一款MP3播放機。之後,很多業內公司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包括微軟公司。但是扎克博格卻拒絕了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去哈佛大學上學。
身為CEO,扎克博格最喜歡的做派仍是牛仔T恤、席地而坐。
在外界看來,這個23歲的小夥子有點“囂張”有點“壞”。扎克博格在Facebook公司內的資金份額應該佔到30%,按照Yahoo的價錢計算,他可以分得至少3億美元。不過,他已經回絕了所有對 Facebook有意的公司,因為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也不喜歡合作的生活。Facebook的主管吉姆·布萊耶也表示,現在的 Facebook不急着兑現,而是“希望能夠建立起一個重要的獨立公司,將來可以在納斯達克上市”。扎克博格也表示:“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兑換現金,我們是為了建立一些真正酷的東西。”
這樣的豪言壯語,有點讓人不敢相信是從一個23歲小夥子嘴裏説出來的,他經常開玩笑説他的公司是以“統治世界”為目的的。但是扎克博格也承認,作為一個年輕的首席執行官相當不容易,他還在不斷地學習之中。
布萊耶表示過,當他第一次與扎克博格共進晚餐的時候,這個未來的商業夥伴因為年齡尚小,不得不將葡萄酒換成了雪碧。在2004年的一次採訪中,記者問他是喝啤酒的男孩還是喝混合果汁的男孩時,扎克博格説:“啤酒。但是還沒有到年齡,我不喝酒。我所有的朋友都取笑我,因為我沒有弄一個假身份證。他們會説 ‘你能建一個網站,怎麼搞不來一個假身份證?’”
雖然扎克博格還是個大孩子,但是在美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地方做首席執行官,他必須經常熬通宵,一方面籌措公司的未來,另一方面還要擋開其他計算機界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有很多的會議要開。
在熬了又一個通宵之後,扎克博格疲憊地説:“23歲就做首席執行官可不正常。”為此,扎克博格有兩套時間表。一個是電腦程序時間,一個是會議時間。他覺得,白天在電腦上做事有的時候會受到他人影響,作為程序員就要在別人都睡了的時候工作,那麼早上6點或者8點起牀對他來説極其困難。既然成了首席執行官,就要應付不同的會議,商業世界在晚上5點之後到次日8點之前就不運作了,所以扎克博格有的時候也要早起。
“這兩者組合得很好,因為有的時候我早上8點起牀,而有時我早晨8點才上牀。”扎克博格説。不過,據説有一次微軟公司不得不放棄了與扎克博格早上8點的會議,因為他表示那個時候自己還在牀上。
Facebook 爭議之中“溝通世界”
以前扎克博格從來沒有想過做生意,開公司。他曾經説過“我只是一個對電腦着迷的害羞孩子”。扎克博格説,“做一個首席執行官與做一個學生相差很遠”。美國《財富》雜誌記者一次對扎克博格説,他看起來像個天生的首席執行官。沒想到他表現得好像受到了侮辱一樣。但是現在扎克博格卻明顯有了些進步,“現在我可以看着別人的眼睛,説‘我希望你能給我50萬美元’了”。他説,“我能夠感覺到我自己變了”。
Facebook成功的同時也遭到一些人的詬病,指責該網站成了學生們惡作劇的沃土。比如,曾經有一位牛津大學的老師發現,有人在網站上用他的名字建了一個假的檔案,聲稱他是希特勒嬰兒,而事實上他不是。
有些僱主會登錄網站,通過上面的資料篩選掉應聘的員工。有的學生沒有到可以飲酒的年齡,他們在網站上寫了自己的喝酒經歷之後,就遭到了學校的懲處。
2006年1月份,美國伯明翰大學的學生馬修·克羅德在Facebook他的朋友的網頁上寫上了“現在是重新召集罪惡之季的時候了”。3月,克羅德和其他兩個學生被捕了,罪名是對九座教堂縱火。而且,不僅是犯罪行為會亮紅燈,同年1月,美國約翰布朗大學的學生麥克爾·金尼被學校開除了,因為他所在的這所基督教學校在網頁上發現他是一個同性戀者。
對此,扎克博格只能儘量地忍耐,而且堅持自己的原則。扎克博格説:“很多公司都建立了社交網絡羣,很多是交友網站、媒體網站或者社團網站。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人們瞭解周遭的世界。”

馬克·扎克博格Facebook

Facebook網站與中國的網上校友錄相似,主要用於註冊用户聯繫同班同學、同校校友等。學生們登記入會時會提供他們私密的個人數據,如姓名、住址、興趣愛好和照片等。
他們用Facebook隨時掌握要好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的朋友,以及和只有一面之緣、“永遠”不會碰面講話的人,或甚至根本不認識的人(也許只是喜歡對方貼出來的照片)交朋友。
使用者除了通過網站結識朋友,也在這裏尋找派對消息,或者毫無意識地翻閲別人的數據。
Facebook闢有許多免費的在線社羣,供人閒聊朋友的八卦和自己的興趣、分享照片、談情説愛。
短短兩年的時間,Facebook已經發展成互聯網世界裏最忙的網站之一,用户達到1300萬,成為了美國第二大社交網站,在英國的大學校園裏也非常流行。
馬克·扎克博格説:“我們當時沒打算做生意,也不懂怎麼做生意。我不關心是否會成為一個首席執行官,也沒想過要開公司,就是想做很酷的東西。在帕洛阿圖市,我碰到了很多聰明人。我見到了貝寶的合夥人PeterThiel,他給我們一些資金。他同我們分享了很多見識,這讓我們完成了巨大的轉型,最終可以僱用這些聰明的工程師。如果我們沒有來到加利福尼亞,我們永遠做不到現在的事情。”
“至於學校……我記得在2004年春天,比爾·蓋茨來到哈佛做演講。蓋茨説:‘如果哪天微軟垮台了,我就回到哈佛來。’所以,當我們在帕洛阿圖市的第一個暑假結束的時候,我與朋友們坐下來討論説:‘我們可以回到學校,或者從Thiel那裏拿錢,看看這個東西會怎麼樣。’我們選擇了後者。
“從那以後,所有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們都選擇不回學校。但是我想説,如果哪天Facebook垮台了,我將會考慮回到哈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