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來亞大學

鎖定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簡稱馬大、UM, [35]  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聯邦直轄區, [24]  為公立研究型大學, [43]  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 [55]  [74]  也是亞洲大學聯盟、 [10]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1]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成員 [72] 熱帶高校聯盟 [118] 
馬來亞大學的前身為1905年成立的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和1928年成立的萊佛士學院,於1949年10月8日合併為馬來亞大學,1956年在吉隆坡增設了新校區, [22]  [55]  1960年馬來亞和新加坡政府表示希望將兩個分校的地位改為國立大學, [57]  位於吉隆坡的校區保留了馬大的名稱, [55]  於1961年通過立法,並於1962年1月1日成立。 [22]  而位於新加坡的校區則更名為新加坡大學。 [55] 
馬大獲得過MS ISO 9001:2000認證、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機構評級系統(SETARA 2007) 中研究型大學類五星級(優秀)評級。 [57]  商業與經濟學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獲AACSB [120] AMBA [119]  雙重認證。 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馬來亞大學位列第65位。 [40]  2025QS世界大學排名第60位 [114] 
截至2023年,馬來亞大學佔地面積共922英畝(373.12公頃) [22]  ,由14個學院、 [23]  2個研究學院、 [47]  4所研究機構以及5個研究中心組成。 [46]  [48]  截至2024年,學校擁有本科生19125人,研究生15874人以及教學員工2314人, [28]  其中有着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36名, [44]  學校還培養出了幾任國家首相。 [37]  2024QS學科排名中,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 [115]  圖書館與信息管理 [117]  神學與宗教研究 [116]  均進入全球前50
中文名
馬來亞大學 [22]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Malaya [35] 
簡    稱
馬大、UM [35] 
創辦時間
1905年9月28日 [14] 
辦學性質
公立高校 [43] 
學校類別
研究型綜合大學 [35] 
學校特色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截至2023年8月) [1] 
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成員(2017年) [64]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2018) [5] 
英國-馬來西亞大學聯盟成員(2022年) [8] 
熱帶高校聯盟成員(2023年) [12] 
主管部門
馬來西亞 [22] 
現任領導
蘇丹納茲林·穆伊祖丁·沙阿·伊本尼·阿爾馬胡姆蘇丹·阿茲蘭·穆希布丁·沙阿·馬格富爾-拉(校長) [19] 
丹斯里扎里納安華(董事會主席) [21] 
專職院士數
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36名(截至2024年) [44] 
諾貝爾獎院士4名(截至2024年) [68] 
院系設置
14個(截至2022年) [23] 
校    訓
“知識是進步的源泉” [43] 
地    址
馬來西亞吉隆坡聯邦直轄區 [24] 
主要獎項
MS ISO 9001:2000認證(2022年) [57] 
《讀者文摘》大學類別卓越品牌獎(2007、2008年) [57]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機構評級系統(SETARA 2007)中研究型大學類別五星級(優秀)評級(2007年) [57] 
知名校友
安瓦爾·易卜拉欣(馬來西亞第十任總理) [37]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馬來西亞第四任和第七任總理) [37] 
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馬來西亞第九任總理) [37] 
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馬來西亞第五任總理) [37] 
學生人數
34934人(截至2024年) [28] 
校園面積
922英畝(373.12公頃)(截至2023年) [22] 
學校官網
um.edu.my [56] 
教師人數
2301人(截至2024年) [28] 

馬來亞大學歷史沿革

馬來亞大學學校前身

  • 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
1904年9月,曾任海峽華人協會首任會長的陳若錦率領華人和其他非歐洲社區的代表向海峽殖民地總督約翰·安德森爵士請願,要求在新加坡建立一所醫學院,旨在滿足當地社區需求,併成功籌集了大量資金,其中陳若錦個人捐款達到了12000美元。 [59]  [65] 
1905年7月3日,醫學院成立,名稱為“海峽殖民地和馬來聯邦政府醫學院”,在海峽殖民地總督安德森的指示下,學校被臨時安置在巴西班讓政府經營庇護所中一個最近空置的街區,同時提供了經營學校所需的工作人員,擁有註冊學生23名;1912年,醫學院從醫生林文慶(Lim Boon Keng)發起的愛德華七世國王紀念基金獲得了120000美元的捐贈;1913年11月18日,學校更名為“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成為了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學府;1921年,學校地位被提升為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 [59]  [65] 
  • 萊佛士學院
1918年,以殖民地行政長官喬治·麥克斯韋(George Maxwell)為首的百年委員會提議成立萊佛士書院,以紀念新加坡的成立,為此境內華人和歐洲人分別捐助了593840美元和592817美元來幫助建立該學院。 [69] 
1928年,萊佛士書院(Raffles College )成立,成為了新加坡第二所高等學府,主要提供藝術和科學方面的高等教育,學院由西里爾·法雷(Cyril Farey)和格雷厄姆·道巴恩(Graham Dawbarn)設計,於6月21日正式開課,招收了首批學生43名,同時建築工程成立; [58-59]  1929年7月22日,由時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兼馬來州高級專員的休·克利福德(Hugh Clifford)爵士正式開學,學生們被安置在FMS宿舍或餘東森宿舍,經過三年的學習後獲得藝術或科學文憑。 [69] 
前萊佛士學院 前萊佛士學院 [58]

馬來亞大學合併發展

1948年,卡爾-桑德斯大學教育委員在報告中指出:馬來亞大學將首次提供一個共同的中心,各種種族、宗教和經濟利益可以在這裏共同努力,因為馬來亞大學必須意識到,它是一所馬來亞的大學。 [22] 
1949年10月8日,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併為馬來亞大學,這是新加坡和馬來亞聯邦的第一所大學,它的名稱來源於當時稱為“馬來亞”的國家,其中喬治五世艾倫任命校長; [22]  [59]  1956年,學校在吉隆坡增設校區;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 [55]  1959年1月15日政府立法生效,馬來亞大學成立了兩個同等地位的自治部門,分別是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和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同年理學院成立,最初有植物系、化學系、數學系和動物學系四個系。 [22]  [67]  1960年,馬來亞和新加坡政府表示希望將兩個分校的地位改為國立大學。 [57] 

馬來亞大學新馬來亞大學

自1949年成立以來,學校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發展,但由於缺乏資源,馬來亞人民對高等教育的反應不平衡,大學創始人的願望也受到了挑戰,新加坡在建設一個統一的馬來亞國家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了殖民主義態度、當地對馬來化進程的不滿、學生政治以及新加坡和馬來亞聯邦之間的分歧和阻礙,最終導致了大學的分裂。 [66] 
1961年,馬來亞大學正式通過立法,並於1962年1月1日成立,成為馬來西亞第一所大學,其最初的目標是為馬來西亞人民提供高等教育,校內第一任總理兼首相為東姑阿都拉曼太子哈吉就職、第一任校長為數學家奧本海姆教授。 [22]  [57]  同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和砂拉越,沙巴合併進馬來西亞; [55]  1963年,學校教育學院成立; [60]  1965年,新加坡脱離馬來西亞獨立成國,此後兩個校區行政獨立,馬來亞大學新加坡校區”更名為“新加坡大學”,馬來亞大學吉隆坡校區更名為“馬來亞大學”; [55]  1967年,學校首次引入教育碩士(M.Ed)課程,隨後於1969年推出哲學博士(Ph.D)課程。 [60] 
馬來亞大學 馬來亞大學 [57]
1970年,學校文化部門成立,隸屬於馬來亞大學公共事務辦公室,同年伊斯蘭學院理事會解散後,伊斯蘭研究系歸馬來亞大學理事會和參議院管轄; [61-62]  1973年,馬來亞大學農業系與馬來西亞農業學校合併為馬來西亞農業大學; [73]  1974年,學院開設計算機科學文憑研究生課程; [63]  1996年,馬來亞大學開始實行學期制度,醫學科目外,大部分科系改為三年制; [74]  1980年,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併成立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59]  1981年,學校由伊斯蘭教法學院(Faculty of Islamic Law)和烏蘇魯丁學院(Faculty of Usuluddin)組成的伊斯蘭學院(Islamic college)成立,主要提供伊斯蘭教育學士學位和預科課程。 [62]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了學校文化處的研究生課程,提供了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專業領域的碩士學位課程,不久後公共服務部承認學校的學士學位資格; [61]  2002年,馬來亞大學獲得了MS ISO 9001:2000認證,這是馬來西亞第一所獲得該認證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 [57]  2004年,學校開設了小學教育學士學位(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60]  2019年,學校加入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UAiTED),創始學校包括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16所新馬港台的頂尖大學 [4] 
2023年9月,馬來亞大學與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15-16]  同年11月14日,馬來亞大學與全球7所熱帶地區重要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發起的熱帶高校聯盟在海南三亞成立。 [11]  2024年2月28日,馬來亞大學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雲合作推出了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尖端課程以及阿里雲在大馬首個實習計劃,並在馬大設立了阿里雲國際Skill Centre。 [17-18] 
與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

馬來亞大學辦學條件

馬來亞大學院系設置

據馬來亞大學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學校設有14個學院。 [23]  其中,馬來亞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已獲AACSB、AMBA雙重認證。 [72]  另外,學校還設有1箇中文系,開設有文學學士課程,招收碩士及博士學位研究生。 [55]  [71] 
馬來亞大學院系設置
院系
專業/系
建成環境學院
(Faculty of Built Environment)
建築學、建築測量、工料測量、房地產、城市與區域規劃 [80] 
語言和語言學學院
(Faculty of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英語、 [97]  亞洲和歐洲語言、 [98]  馬來西亞語言與應用語言學、 [99]  阿拉伯語和中東語言 [100] 
藥房學院
(University of Malaya Pharmacy)
藥學 [81] 
工程學院
(Faculty of Engineering)
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 [79] 
教育學院
(Faculty Of Education)
諮詢、教育、幼兒教育 [82] 
牙科學院
(Dentistry University of Malaya )
牙科 [107] 
商業與經濟學院
(Sekolah Perniagaan dan Ekonomi)
會計學 、 [83]  工商管理、 [84]  經濟學 、 [85]  金融學 [86] 
藥學院
(Sekolah Farmasi)
醫學、生物醫學、護理科學 [87] 
科學院
(Akademi Sains)
化學系、物理系、地質學系、科學技術研究系 [88]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 [101]  計算機系統與網絡、 [102]  信息系統、 [103]  軟件工程、 [104]  多媒體計算、 [105]  數據科學 [106] 
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類學與社會學、中國研究文學、英語文學、藝術史學、印度研究文學、國際與戰略研究文學、東南亞研究文學、東亞研究學、環境研究學、地理學、媒體研究學、社會管理學 [89] 
創意藝術學院
(Faculty of Creative Arts)
戲劇、 [90]  音樂、 [91]  舞蹈 [92] 
法學院
(Faculty of Law)
法學、 [93]  法理 [94] 
體育與運動科學院
(Faculty of Sports and Exercise Science)
運動科學、 [95]  體育管理 [96] 
院系參考資料來源: [23]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華文教育
學系
中文系
簡介
1961年2月23日,由馬來亞大學副校長為首的馬來亞大學評議會同意馬設立一個漢學(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譯成中文系)。1962年,中文系成立,1963年正式開課,招收了第一屆學生。中文系課程分為兩大類:一是為有華文基礎的學生提供以中國語言及文學為主的課程(A組:語言與文學);二是為沒有華文基礎的學生提供普通的漢學課程(B組:社會與文化)。
課程
A組課程
課程採用雙語授課方式,使用華語和國語,有着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各朝代文選、文字學、馬華文學等二十四門課程,均使用華語教學及考試。
B組課程
提供四個階段的漢語課程,同時也開設一些社會與文化課程,如:華人社會研究、中國歷史、東南亞華人研究、翻譯等。
參考資料: [55]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馬來亞大學共提供200多個課程, [36]  學校以文理學科和醫學著稱,在許多學科領域享有世界級的聲譽。 [35]  另外,據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馬來亞大學共有40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200名,其中17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100名。 [35] 
馬來亞大學本科生學位證書
院系
碩/博士學位
建成環境學院
項目管理、 [108]  房地產、 [109]  設施與維護管理、 [110]  建築學、 [111]  建築環境、 [113]  哲學博士 [112] 
語言和語言學學院
英語語言研究碩士、文學碩士(語言學)、哲學博士、英語語言研究碩士(兼讀制)
藥房學院
醫學碩士、哲學博士、藥品立法與監管控制碩士、藥物發現與開發藥學碩士、藥品立法與監管控制碩士(非全日制)、藥物發現與開發藥學碩士(兼讀制)
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碩士、安全、健康與環境工程碩士、系統工程碩士、工程科學碩士、哲學博士、道路安全工程碩士(全日制)、道路安全工程碩士(兼讀制)
教育學院
專業諮詢碩士、數學教育與技術碩士、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育碩士、阿拉伯語教育碩士、教育碩士、哲學博士(混合模式)、哲學博士(研究)、信息技術理學碩士、馬來語教育碩士、伊斯蘭教育碩士、人文教育碩士、教育技術碩士、視覺藝術教育碩士、教育領導與管理碩士、體育與健康教育碩士、幼兒教育碩士、特殊教育碩士、測量與評估碩士、教育心理學碩士、信息技術理學碩士(兼讀制)、數學教育與技術碩士(兼讀制)、馬來語教育碩士(兼讀制)、伊斯蘭教育碩士(非全日制)、人文教育碩士(兼讀制)、教育技術碩士(兼讀制)、視覺藝術教育碩士(兼讀制)、教育領導與管理碩士(兼讀制)、體育與健康教育碩士(兼讀制)、幼兒教育碩士(兼讀制)、特殊教育碩士(兼讀制)、測量與評估碩士(非全日制)、教育心理學碩士(兼讀制)、哲學博士(兼讀制)、教育碩士、教育碩士(兼讀制)
牙科學院
牙科科學碩士、哲學博士、口腔健康社區碩士
商業與經濟學院
公共政策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管理學碩士、會計學碩士(報告和管理問責制)、市場營銷碩士、商業與會計領域的哲學博士、應用統計學碩士、發展研究碩士、經濟學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經濟學與行政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碩士(雙元制課程)
藥學院
流行病學碩士、護理學碩士、公共衞生碩士、醫學物理學碩士、醫學教育碩士、醫學寄生蟲學和昆蟲學碩士、健康研究倫理學碩士、醫學碩士、公共衞生博士、護理學碩士(兼讀制)
科學院
哲學博士、理學碩士(物理/生物/化學/地質)、應用物理學理學碩士學、統計學理學碩士、儀器分析化學理學碩士、石油地球科學碩士、
可持續發展科學碩士、生物信息學碩士、作物保護理學碩士、環境管理技術碩士、生物技術理學碩士、科學傳播與公眾參與碩士、理學碩士(數學、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理學碩士(兼讀制)、環境管理技術碩士(兼讀制)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網絡安全碩士、哲學博士、馬來研究文學碩士、馬來研究碩士、哲學博士、文學碩士、文學碩士(英國文學)、文學碩士(馬來西亞歷史)、文學碩士(東南亞研究)、文學碩士(出版學)、哲學博士、哲學碩士、文學碩士(戰略與國防研究)、哲學博士等
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
文學碩士、文學碩士(英國文學)、文學碩士(馬來西亞歷史)、文學碩士(動南亞研究)、文學碩士(出版學)、文學碩士(戰略與國防研究)、媒體研究碩士、哲學博士、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碩士、信息科學碩士、中國研究碩士、性別研究碩士、性別研究碩士(兼讀制)
創意藝術學院
哲學博士、舞蹈大師、表演藝術碩士(音樂)、文學碩士(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碩士(戲劇)、文學碩士
法學院
法學碩士、商法碩士、刑事司法碩士、法學碩士、哲學博士
體育與運動科學院
力量與體能碩士、體育科學碩士、哲學博士、體育管理與領導力碩士
參考資料: [45]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2023年QS世界大學馬來亞大學學科排名
學科科目
排名
學科科目
排名
圖書館和信息管理
第27名
工程與技術
第65名
神學、神學和宗教研究
第43名
教育與培訓
第67名
英語語言文學
第52名
會計與金融
第74名
工程-電氣和電子
第61名
社會科學與管理
第77名
工程-化學
第65名
現代語言
第79名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
第80名
發展研究
51-100位
環境科學
第86名
工程-土木和結構
51-100位
商業和管理研究
第90名
社會政策和行政管理
51-100位
地理
51-100位
/
參考資料: [35]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4月31日,馬來亞大學教學人員共有2035人,其中馬來西亞教師2030名、國際教師271名, [28]  學校擁有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36名, [44]  還有着2名馬來西亞醫學院院士、1名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53-54]  另外,學校還有着一位教師獲得馬來西亞牛頓獎, [7]  已任命四位諾貝爾獎院士和兩位傑出院士為澳大HIR諮詢委員會成員。 [68] 
馬來亞大學師資名單
類別/獎項
名稱
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
名譽院士丹斯里拿督王順福博士、拿督東姑莫哈末阿茲曼博士院士、拿督R. Ratnalingam博士、名譽教授拿督斯里lr博士Mashkuri Yaacob、Helen Nair博士、Soh Aik Chin教授、Tan Hong Siang教授等 [44] 
馬來西亞醫學院院士
顏世思、關振利等 [53-54] 
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關振利(KwanZhenli) [53] 
馬來西亞牛頓獎
Phang Siew Moi教授 [7] 
諾貝爾獎院士
Barry Marshall教授(生理學或醫學)、Ryoji Noyori教授(化學)、David Baltimore教授(生理學或醫學)、Richard Roberts爵士(生理學或醫學) [68] 
傑出院士
Rita Colwell(麗塔·科爾威爾)、Wong Chi-Huey(黃志輝) [68]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合作交流

  • 海外交流
馬來亞大學作為亞洲大學聯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成員,學校與海外許多高等學府或組織展開了合作研究關係,有着多達超過600個合作伙伴,校內通過頻繁的學生交換計劃,促進了與國際的學術交流與學生互動。 [35] 
温家寶總理在馬來亞大學 温家寶總理在馬來亞大學 [51]
2005年,馬來亞大學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海外畢業典禮,成為首間得以在中國人民大會堂舉行畢業典禮的外國大學。2009年,馬來亞大學成立了馬來西亞首間的孔子學院,從而加深了馬來西亞人對中華文化以及亞太地區國家的瞭解。2011年4月27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温家寶一行對馬來西亞進行了國事訪問,並與馬來亞大學師生們進行了交流,積極推動了中馬青年和文化交流,為加強與中國青年的交流,温家寶還向師生們贈送了中文教材,並栽下了象徵希望和友誼的龍腦香樹。 [50] 
  • 項目合作
馬來亞大學是全馬來西亞唯一一所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大學,與許多著名學府都有着廣泛聯繫,聯盟成員包括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墨爾本大學等著名高校。 [35]  截至2018年,學校已與來自65個國家的知名研究機構、大學合作,全球合作伙伴包括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高麗大學、京都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清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和印度尼西亞大學等。 [68] 
2019年8月13日,中國教育部批准長沙理工大學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2]  2021年4月,馬來亞大學亞歐研究所(AEI)和華為技術(馬來西亞)私人有限公司(華為)合作,旨在加速馬來西亞到2030年向先進數字經濟轉型。 [6] 

馬來亞大學錄取方式

  • 攻讀學士學位要求
(1)通過馬來語科目的Sijil Pelajaran Malaysia(SPM)學分(C級)或馬來語學分7月試卷(C級)通過歷史(SPM2013及以上)。
(2)根據課程要求,在馬來西亞大學英語考試(MUET)中達到最低水平。
(3)已滿足參議院規定的課程的所有特殊要求。
參考資料: [39] 
  • 攻讀碩士學位要求
申請人須擁有相關學科的完整、認可的學士學位,並獲得良好的累積平均績點(CGPA)。注:持有CGPA3.0及以上或同等學歷的學士學位的申請人將獲優先考慮,而擁有CGPA3.7及以上的學士學位申請人可直接申請哲學博士(PhD)。 [39] 
  • 攻讀博士學位要求
申請人須擁有相關學科的認可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注:持有學士學位且CGPA為3.7及以上的申請人可直接申請哲學博士(PhD)。 [39] 

馬來亞大學學術研究

馬來亞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馬來亞大學共有着2所研究學院、 [47]  4所研究機構、 [48]  5所研究中心以及眾多各種研究方向的研究所。 [46]  [49]  另外,學校還有着1所WISMA研發大樓,擁有着眾多不同類型的實驗室。 [13] 
馬來亞大學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研究學院
伊斯蘭研究學院、馬來研究學院 [47] 
研究機構
高等研究院(IAS)、亞歐研究所、國際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所、中國研究所 [48] 
研究中心
學術提升與領導力發展中心(ADEC)、實習培訓及學術充實中心(CITrA)、馬來亞大學繼續教育中心(UMCCed)、基礎研究中心(BRC)、文明對話中心(CDAC) [46] 
研究所
澳大電力能源專項先進中心、光子學研究中心、海洋與地球科學研究所、熱帶傳染病研究與教育中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納米技術與催化研究中心、國家粒子物理中心(NCPP)、工業4.0研究中心(CR14.0)、國家南極研究中心(NARC)、社會福祉研究中心–SRWC、Ungku Aziz發展研究中心–UAC、馬來亞大學清真研究中心(UMHRC)等 [49] 
WISMA研發大樓
實證軟件工程實驗室、網絡分析實驗室、移動自組織技術實驗室、移動雲計算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軟件需求,架構和重用工程實驗室、認知科學實驗室、先進機器人實驗室、軟件工程過程實驗室、多媒體信號處理實驗室、Informetric實驗室、多模態交互實驗室、安全實驗室、知識工程實驗室、AIED/ ES/ NLP/智能系統實驗室、基於網絡的信息系統實驗室 [13]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馬來亞大學獲得授予專利(國內和國際)40項、申請專利(國內和國際)23項、擁有其他(著作權、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351項,另外還發布了255份Web of Science出版物、627份Scopus出版物、50份研究書籍和書籍章節出版物、其他(案例研究、技術報告等)273份。 [28] 
馬來亞大學部分科研獎項
項目名稱
主要人員
榮譽
ReMo(重置您的運動)
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Catherine Seow與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系Lim Kai Shi、Mok Xin Hui
Health iphamathon 2024創新競賽冠軍 [75] 
“基於藍牙低功耗(BLE5.1)的室內定位系統(IPS)的定位精度優化-機器學習方法”
Harikrishnan Ramiah教授
2023年第四屆雪蘭莪州研發與創新博覽會期間舉辦的研發(R&D)競賽第二名 [76] 
/
UM
MTE 2023 Kreso Glavac 特別獎、傑出獎以及2枚金牌和銀牌 [77] 
“藉助人工智能工具揭示用於抗菌和酶增強的納米材料和綠色溶劑”
Adeed Hayyan博士
ITEX 2023總統獎和銀獎
“馬來西亞第一座使用低碳足跡材料建造的無水泥地聚合物混凝土房屋”
Adeline Chua Seak May博士
2023年國際發明、創新與技術金獎
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幫助下揭示用於抗菌和酶增強的納米材料和綠色溶劑”
Adeeb Hayyan 博士
2023年國際發明、創新與技術銀獎 [78]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圖書館(DSIC)
馬來亞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59年,主要由提供圖書館設施的中央圖書館組成, [29]  設有3個網絡分館和10個專門圖書館, [30-31]  以滿足某些院系的特殊需要,館藏包括書籍、期刊、會議記錄、錄音錄像、縮微膠捲、論文和學位論文, [27]  共收藏了100多萬種最新圖書,截至2024年1月31日,館藏可打印資料891883份、非書籍材料486340份。 [28-29] 
馬來亞大學圖書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Muzium Seni Asia)
亞洲藝術博物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 [32]
亞洲藝術博物館位於馬來亞大學內部,擁有三層樓的展覽空間,截至2021年7月,博物館擁有近7000件珍品,藏品時間跨越了4000年的亞洲歷史,有着來自亞洲各地的文化,這些藏品包括了稀有和特殊的物品。博物館內還擁有1500平方英尺的畫廊空間,有着來自泰國、越南、日本和伊朗的陶瓷,來自馬來羣島的紡織品和原住民社區的神聖面具,其他一些文物以論文和期刊文章的形式被寫成。 [32] 
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Zoology )
動物學博物館 動物學博物館 [33]
動物學博物館建設於1999年,位於馬來亞大學內,主要功能為傳播有關馬來西亞本土動物羣的信息,包含豐富性、多樣性和保護狀況,是馬來西亞半島唯一一家擁有大量當地動物羣的動物學博物館,保存有原動物學系(現為生物科學研究所的一部分)的大量當地動物,包括昆蟲(20000個標本、1000多個物種)、魚類(2000個標本)、青蛙(672個標本、176個物種)、爬行動物(445個標本、186個物種)、鳥類(603個標本、261個物種)和哺乳動物(896個標本、144個物種),收藏時間為60年,被認為是馬來西亞動物羣重要國家資料庫。 [33] 
馬來研究博物館(Museum of Malay Studies)
馬來研究博物館是馬來西亞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和文獻中心,館藏藏品主要集中在馬來紡織品、黃銅器皿、陶器、編織、雕刻、馬來克里斯、傳統技術和馬來研究人物等主題上。 [34] 
馬來研究博物館
  • 電子資源
截至2024年1月31日,馬來亞大學圖書館有着電子和數字資源290246份,擁有84個在線數據庫。 [28] 
  • 學術期刊
《國際巴勒斯坦研究雜誌》(IJPS)
《國際巴勒斯坦研究雜誌》是哈希姆·薩尼巴勒斯坦研究中心(HSCPS)的官方期刊,該雜誌原創文章涵蓋了人文和社會科學,包括但不限於歷史、政治學、國際關係、法律、經濟發展、地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民族誌以及性別和酷兒研究、文學和藝術。 [26]  [70] 
《Al-Falah雜誌》
《Al-Falah雜誌》(AL-FALAH - Journal of Da'wah & Human Development)由馬來亞大學伊斯蘭研究學院Da'wah和人類發展系共同出版,每半年(6月和12月)出版一次,是一本國際同行評審期刊,主要通過鼓勵伊斯蘭研究、人文學科和其他跨學科研究的幾個分支之間討論,來促進與達瓦和人類發展領域相關的學術知識,範圍包括達瓦和人類發展的廣泛研究課題,如達瓦思想學派、達瓦方法和策略、達瓦學者、達瓦媒體、伊斯蘭心理結構、伊斯蘭心理探究、精神導向和文化敏感治療以及諮詢干預。 [26] 
《教育研究雜誌》
《教育研究雜誌》(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是由馬來亞大學教育學院出版的雙盲同行評審印刷期刊,每年(12月)以英語和馬來語出版一次,主要發表各種方法和途徑的研究,以解決與教育相關的理論和哲學問題,鼓勵以不同取向為依據的創新和挑釁性獎學金。 [26] 
《電氣工程新探索》(NECE)
《電氣工程新探索》(Journal of New Exploration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馬來亞大學工程學院電機工程系的官方出版物,以每年3期的方式出版,主要發表電氣工程領域的問題,如電力、自動化和控制、計算機工程、電子、微電子和光子學、電物理和電磁學、材料科學、測量和計量、信號處理和電信等技術。 [26] 
《馬來西亞催化-國際期刊》(MCIJ)
馬來西亞催化-國際期刊(Malaysian Catalysi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是由納米技術與催化研究中心 (NANOCAT)與馬來亞大學聯合出版的開放獲取國際同行評審期刊,每半年出版一次,由著名客座編輯邀請出版主題特刊。該期刊致力於發表催化各個方面的原創研究,包括非均相催化、均相催化、環境催化、能源導向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有機催化、生物催化、表面科學和催化相關的化學動力學,接受原創研究文章、評論、簡短交流和信件。 [26] 

馬來亞大學校園文化

馬來亞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馬來亞大學校徽以藍色為底,以棕櫚葉和三隻老虎圍繞一朵木槿花為圖案,下方用英文書寫了馬來亞大學全稱。其圖案中,一串棕櫚葉象徵着當紙張尚未傳入此區域時,馬來民族所用的書籍;而木槿花代表着馬來西亞人民、三隻老虎代表着馬來西亞各民族,即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同時也代表着大學內三大人員,即學術人員、學生及普通職員;最後整個圖案的藍色象徵着把東馬及西馬聯繫起來的海洋。 [35] 
馬來亞大學校徽 馬來亞大學校徽

馬來亞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知識是進步的源泉”(Ilmu Puncha Kemajuan),混合了阿拉伯語、梵語和馬來語。 [43] 
  • 方針
馬來亞大學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教學、研究和提供優質服務,通過持續改進的努力來創造和增強知識,以造福所有利益相關者。 [38] 
  • 核心價值觀
PASSION(激情)、ONENESS(同一性)、INTEGRITY(完整性)、SINCERITY(真誠)、EMPATHY(同理心)。 [38] 
馬來亞大學核心價值觀 馬來亞大學核心價值觀 [38]

馬來亞大學社團文化

截至2023年,馬來亞大學共有86個學術團體,其中學生理事會是主要團體,主要發表全體學生與校方磋商有關學生事務和福利的問題,而學生組織中已有校外寄宿生學會,主要是協助校外寄宿生解決住宿及交通等福利問題。此外,校園內還有着馬來亞大學華文學會和佛學會,其中馬來亞大學華文學會成立於1986年12月11日,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學生組織,共擁有1千多名會員,有着來自馬來族和印度族的同學,主要推廣華文和促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 [50] 

馬來亞大學行政管理

馬來亞大學現任領導

馬來亞大學董事會
職務
名稱
校長
蘇丹納茲林·穆伊祖丁·沙阿·伊本尼·阿爾馬胡姆蘇丹·阿茲蘭·穆希布丁·沙阿·馬格富爾-拉
(Sultan Nazrin Muizzuddin Shah Ibni Almarhum Sultan Azlan Muhibbuddin Shah Al-Maghfur-Lah) [19] 
副校長
莎莉娜
(Sharina) [9] 
Yatimah Alias [20] 
拿督斯里教授 努爾·阿祖安·阿布·奧斯曼
(Datuk Seri Prof Noor Azuan Abu Othman) [20] 
薩布里·穆薩
(Sabri Musa) [20] 
卡哈魯丁·迪米亞蒂
(Kaharudin Dimyati) [20] 
拉梅什·辛格·庫爾迪普·辛格
(Ramesh Singh Kurdip Singh) [20] 
丹斯里拿督斯里迪拉賈拉姆利阿加塔利布
(Tan Sri Dato' Seri DiRaja Ramli Ngah Talib) [25] 
丹斯里拿督再農阿里
(Tan Sri Datuk Zainun Ali) [25] 
拿督斯里哈賈艾莎王
(Toh Puan Dato' Seri Hajah Aishah Ong) [25] 
董事會主席
丹斯里扎里納安華 [21] 
協理校長(全球事務)
林愛蓮(Yvonne Lim Ai Lian) [57]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歷任領導

馬來亞大學歷任領導
任期
職務
姓名
1956年9月~1965年6月
校長
亞歷山大·奧本海姆(Alexander Oppenheim)
1967年4月~1968年9月
校長
格里菲思(J.H.E. Griffiths)
1968年10月~1988年2月
校長
翁古·阿齊茲(Ungku A. Aziz)
1988年5月~1991年1月
校長
賽義德·侯賽因·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
1991年1月~1994年3月
校長
哈吉·莫哈德.泰布奧斯曼(Haji Mohd. Taib Osman)
1994年3月~2000年3月
校長
阿卜杜拉·沙努西·艾哈邁德(Hj. Abdullah Sanusi Ahmad)
2000年4月~2003年3月
校長
阿努阿爾·扎伊尼.扎因(Dr. Anuar Zaini Md. Zain)
2003年4月~2006年5月
校長
哈希姆·雅各布(Hashim Yaacob)
2006年5月~2008年11月
校長
拉菲亞·薩利姆(Tan Sri Datuk Rafiah Salim)
2008年11月~2013年11月
校長
高斯·賈斯蒙(Ghauth Jasmon)
2013年11月~2017年4月
校長
穆罕默德·阿明·賈拉盧丁(Mohd Amin Jalaludin)
2017年11月~2020年10月
校長
阿卜杜勒·拉希姆 Hj. 哈希姆(Abdul Rahim Hj. Hashim)
2020年11月~2023年10月
校長
Mohd Hamdi Abd Shukor
參考資料: [22]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校園環境

截至2024年,馬來西亞大學擁有學生34934人,來自60多個國家, [28]  學校佔地共922英畝(373.12公頃) [22]  ,校園距離吉隆坡市中心12千米, [43]  校內宿舍、教學樓、教室設備齊全。 [35]  此外,學校東姑大禮堂和實驗劇場是歷史古蹟名建築,於2009年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遺產。 [35] 
馬來亞大學-校貌
  • 教學區
馬來西亞大學內教學樓、教室設備齊全,室內均安裝有空調,校內電腦室、梯階教室、圖書館、實驗室、資源中心、展覽大廳、咖啡吧、休息室、會議室、操場一應俱全,並設有學生福利委員會、國際學生事物部處理各種問題。 [50] 
  • 住宿區
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公寓分為兩個區域(校內與校外),截至2023年,共有13個學生宿舍,分為單人間,雙人間和三人間,可容納超過12000個學生,宿舍內有電扇、電視、洗衣機、沙發、衣櫥、窗簾和電熱水器等生活設施,還設有餐廳和超市。校內還均有免費校車往來於學院和宿舍,方便學生出行,並以宿舍為單位,每棟宿舍都配備有閲讀室、小雜貨店、咖啡廳、自助餐廳和自助洗衣店等。 [35]  [50] 
  • 東姑大禮堂
東姑大禮堂 東姑大禮堂 [52]
東姑大禮堂始建於1965~1966年,是馬來亞大學歷史發展的重要地標,其建築風格受到野獸派藝術的影響,為兩層半的非形式混凝土建築,由Boothy,Edwards & Partners建築公司(BEP)的建築師Dato’Kington Loo和Chris Bailey先生設計、馬來西亞首任總理和首任校長東姑阿卜杜勒·拉赫曼·普特拉·哈吉閣下正式開幕。該建築與一個實驗劇院相連,包括一個大廳和一個門廳,其中舞台位於一樓的大廳內,門廳是大廳的入口,可容納大約3000人,被人們稱為“大會堂”,一直是畢業典禮、音樂會、學期考試、戲劇表演、研討會和會議的舉辦地。 [52] 

馬來亞大學校友情況

馬來亞大學部分傑出校友
姓名
簡介
圖片
丹斯里拿督泰良葉
校友代表 [20] 
丹斯里拿督泰良葉 丹斯里拿督泰良葉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
(Mahathir Mohamad)
1953年就讀於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醫生、政治家和作家,曾擔任馬來西亞第四任和第七任總理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 馬哈蒂爾·穆罕默德
安瓦爾·易卜拉欣
(Anwar Ibrahim)
1967年就讀於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政治家,自2022年一直擔任馬來西亞第十任總理
安瓦爾·易卜拉欣 安瓦爾·易卜拉欣
慕尤丁·亞辛
(Muhyuddin Yassin)
1967-1971年學習馬來語研究和經濟學,為馬來西亞政治家
慕尤丁·亞辛 慕尤丁·亞辛
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
(Ismail Sabri Jacob)
馬來西亞律師和政治家,曾於2021年至2022年擔任馬來西亞第九任總理
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 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
羅斯瑪·曼索爾
(Rosmah Mansor)
197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人類學和社會學學士學位,為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拉扎克的第二任妻子
羅斯瑪·曼索爾 羅斯瑪·曼索爾
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
(Abdullah Ahmad Badawi)
馬來西亞政治家,曾於2003年至2009年擔任馬來西亞第五任總理
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 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
阿卜杜勒·拉扎克·侯賽因
(Abdul Razak Hussain)
是馬來西亞律師和政治家,從1970年開始擔任馬來西亞第二任總理
阿卜杜勒·拉扎克·侯賽因 阿卜杜勒·拉扎克·侯賽因
艾哈邁德·扎希德·哈米迪
(Ahmad Zahid Hamidi)
馬來西亞政治家,自2022年12月起擔任馬來西亞副總理兼農村和區域發展部長
艾哈邁德·扎希德·哈米迪 艾哈邁德·扎希德·哈米迪
SR內森
(Sellapan Ramanathan)
新加坡政治家和公務員,曾在1999年至2011年期間擔任新加坡第六任總統
SR內森 SR內森
拿督潘德萊拉·裏農·帕姆
(Dato Pandelela Rinong Pamg)
馬來西亞潛水員,贏得過兩枚奧運獎牌和七枚世錦賽獎牌
拿督潘德萊拉·裏農·帕姆 拿督潘德萊拉·裏農·帕姆
西蒂·哈斯瑪·穆罕默德·阿里
(Siti Hasmah Muhammad Ali)
職業為醫生,是馬來西亞第四任和第七任總理、多媒體大學(MMU)前校長馬哈蒂爾的妻子
西蒂·哈斯瑪·穆罕默德·阿里 西蒂·哈斯瑪·穆罕默德·阿里
澤蒂·阿赫塔爾·阿齊茲
(Ungku Zeti Akhtar binti Ungku Abdul Aziz)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第7任行長
澤蒂·阿赫塔爾·阿齊茲 澤蒂·阿赫塔爾·阿齊茲
馬茲利·馬利克
(Maszlee bin Malik)
馬來西亞政治家,自2023年3月起擔任國際高級伊斯蘭研究所(IAIS)主席
馬茲利·馬利克 馬茲利·馬利克
參考資料: [37]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所獲榮譽

馬來亞大學排名
時間
排名
2025年
QS世界大學排名馬來亞大學位居全球第60位 [121] 
2024年
QS世界大學排名馬來亞大學位居全球第65位 [40] 
2024年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馬來亞大學排名251-300 [43] 
2023年
QS亞洲大學排名中馬來亞大學位居亞洲第9位 [41] 
2023年
2022-2023年
US News全球大學排名中馬來亞大學排名第226位 [42]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馬來亞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
2002年
獲得MS ISO 9001:2000認證
2007年
獲得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機構評級系統(SETARA 2007)中研究型大學類別五星級(優秀)評級
2007年、2008年
《讀者文摘》大學類別卓越品牌獎
2014年5月6日
馬來西亞唯一一所獲得QS星級評定5星評級高等學府 [68] 
參考鏈接: [57] 
表格更新時間:2024.05.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