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中騏

鎖定
馬中騏(1940年3月-2024年5月28日),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臨平)人。曾就讀於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博士。 [3-4] 
1961年,馬中騏本科畢業後留校當助教。1964年,考取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因“四清”運動無法繼續學業,直到1978年再次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讀研,均師從胡寧,1981年,畢業後留所工作。1982年2月6日,馬中騏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會;同年3月4日,時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錢三強簽發了馬中騏的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10001”。 [3]  1984年9月,楊振寧教授邀請馬中騏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訪問學者。 [5]  198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導師。2005年退休。 [6]  2024年5月28日,馬中騏研究員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4] 
馬中騏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羣論方法及其物理應用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發表研究論文190餘篇。曾四次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教學成果二等獎和2004-2005年度王淦昌獎。 [6] 
中文名
馬中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0年3月
逝世日期
2024年5月28日 [2]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中科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理論物理
職    稱
教授
性    別

馬中騏人物生平

馬中騏早年經歷

1940年3月,馬中騏出生於上海市,浙江杭州(臨平)人。1951年-1956年期間,在上海市市東中學學習。1956年-1961年期間,在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 [3] 

馬中騏工作經歷

1961年,馬中騏本科畢業後留校當助教,教數理方法、理論力學和電動力學三門課,一共240個學生,每本作業他都會改,一摞習題兩個禮拜交一次,每週還會上4次答疑課,兩個小時一次。 [24]  1964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師從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胡寧,但因“四清”運動,研究生只讀了一年。1967年,再次回到蘭州大學,學校原來的部門解散,他就在別的教研室代課。直到1978年研究生報考政策放寬,馬中騏再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胡寧的研究生,進入中科院高究所(簡稱高能所)讀研。1981年,畢業後留所工作。 [3] 
馬中騏
馬中騏(3張)
1982年,新中國舉行首次博士論文答辯會,馬中騏順利答辯;同年3月4日,時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錢三強簽發了他的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10001”。 [3] 
1984年9月,楊振寧邀請馬中騏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訪問學者。期間,馬中騏採用了楊振寧的方法,改變了Levinson定理的適用條件和結論,用全新的直觀方法證明了Levinson定理。 [8] 
1988年,馬中騏晉升為研究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導師。2005年退休。 [6] 

馬中騏人物逝世

2024年5月28日,馬中騏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馬中騏個人生活

馬中騏家裏有五個兄弟姐妹,平時都熱熱鬧鬧。雖然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貪玩,但在學習方面,卻有着驚人的稟賦,老師講課的內容,他“一聽就會”。 [8] 

馬中騏工作成果

馬中騏科研領域

馬中騏
馬中騏(2張)
馬中騏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羣論方法及其物理應用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發表研究論文190餘篇。重要的科研成果有量子N體系統轉動自由度的分離、Levinson定理的證明與推廣、量子羣的研究等。與楊振寧合作,從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工作。 [6] 

馬中騏發表論文

發表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
2017年
《Spin-1/2 Fermion Gas in One-Dimensional Harmonic Trap with Attractive Delta Function Interaction》
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 [11] 
2012年
《對稱性和羣論方法》
現代物理知識 [12] 
2006年
《精確的量子化條件和不變量》
物理學報 [13] 
2005年
《Poisson系統的辛結構》
應用數學和力學 [14] 
2005年
《解模守恆微分方程的顯式平方守恆格式》
計算數學 [15] 
2005年
《具有Gilbert項的Landau-Lifshitz方程的顯式平方守恆格式》
應用數學和力學 [16] 
2004年
《耦合非線性SCHRDINGER系統的多辛差分格式》
計算物理 [17] 
2004年
《耦合非線性Schr(o)dinger系統的多辛差分格式》
計算物理 [18] 
2003年
《用Magnus方法解無阻尼Landau-Lifshitz方程》
數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 [19] 
2001年
《量子N體系統的廣義徑向方程》
原子核物理評論 [20] 
2000年
《量子三體問題》
中國科學(A輯) [21] 
1997年
《費密共振和甲烷的振動能譜》
物理學報 [22] 

馬中騏社會任職

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高能物理學會會員,美國數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會員(membership),美國數學評論雜誌(Mathematical Review)評論員(Staff of Reviewer)。 [23] 

馬中騏社會活動

馬中騏曾出訪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Syracuse大學、Virginia理工大學、英國Rutherford實驗室、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愛爾蘭Dublin高等研究中心等。 [6] 

馬中騏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
2004-2005年度王淦昌獎
-
1996年
教學成果二等獎(教材)
羣論及其在物理中的應用
1991年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
1988年
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推廣的Levinson定理
1987年
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無色磁單極和雙子解及其與費米子的相互作用
1986年
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關於代的問題的大統一理論研究
以上資料來源 [6] 

馬中騏人物事件

2018年6月1日,馬中騏將自己的博士學位證書,連同他出席1983年5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學位證書授予儀式的請柬和門票、主席台的座位票、次日錢三強院士組織第一批博士座談會的入場券以及1991年獲得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證書,全部捐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7] 

馬中騏人物評價

馬中騏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來的工作。(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 評)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