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恆毅

鎖定
饒恆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腦機協同信息行為重點實驗室主任 [3] 上海外國語大學腦與認知科學應用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 [2] 
中文名
饒恆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7年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江西
職    稱
教授

饒恆毅主要經歷

饒恆毅 饒恆毅
1977年生於江西,1992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專業方向為生物和化學,1996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物理和化學學士學位;1996年至1997年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非線性中心研究生;1997年至2002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認知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現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生物物理學專業學習,2002年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知覺研究、認知神經科學與腦功能成像;2002年9月-2003年5月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訪問學者。饒恆毅博士已在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Brain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十多篇論文。 [1] 

饒恆毅講授課程

知覺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導論、腦功能成像方法學 [1] 

饒恆毅科學研究

饒恆毅研究興趣

採用傳統的心理物理學行為實驗方式,眼動記錄技術,結合多種腦功能成像技術,包括腦電事件相關電位(EEG/ERP),腦磁圖(M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透顱磁刺激(TMS),以及多方式認知功能成像等技術,探索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重點探索視知覺、注意、記憶、語言和意識的神經機制,已經或即將開展的研究課題有:
1、視知覺如形狀知覺、空間位置知覺的腦功能成像研究
2、聾人和正常人視覺差異的腦功能成像研究
3、知覺組織的腦功能成像研究
4、動態記憶表徵的神經基礎
5、衝突的腦功能成像研究
6、工作記憶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7、注意對視知覺調製作用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8、雙語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9、腦功能成像方法學研究:結合ERP和fMRI獲得高時空分辨率的腦功能成像 [1] 

饒恆毅研究項目

1、科技部攀登計劃:“認知科學若干重大問題(計算和智力關係)的研究”
2、國家自然基金委“九五”重大項目:“知覺信息的基本表達及其無創性認知成像研究”
3、"973" 項目:“圖象、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發掘”
4、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交叉項目:“圖像與語音識別的認知機理和計算方法” [1] 

饒恆毅人物作品

饒恆毅代表論文

1、Y. Zhuo, T.G. Zhou, H.Y. Rao, J.J Wang, M. Meng, M. Chen, C. Zhou, L. Chen. 2003. Contributions of the Visual Ventral Pathway to Long-range Apparent Motion. Science, Jan. 17, 299: 417-420.
2、H.Y. Rao, T.G. Zhou, Y. Zhuo, S.L. Fan, L. Chen. 2003. Spatiotemporal Activation of the Two Visual Pathways in Form Discrimination and Spatial Location: A Brain Mapping Study. Human Brain Mapping, 18: 79-89.
3、H.Y. Rao, Z.Qu, Y.Cui, Y.P.Xue, T.G.Zhou, Y.Zhuo, L.Chen. 2002. Involvement of Thecerebellumin Visual Feature Discrimination: An fMRI Study. 10th ISMRM, p1507.
4、H.Y. Rao, T.G.Zhou, Y. Zhuo, S.L. Fan, L. Chen. 2001. Combined Spatial and Temporal Imaging of Form Discrimination in Humans: A fMRI+ERP Study. 9th ISMRM-ESMRMB, p1271.
5、H.Y. Rao, Y.L.Ding , M.Chen, T.G.Zhou, Y.Song, C.Zhou, Y.Zhuo, L.Chen. 2000.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isual Pathways in Perception of Form and Spatial Location: A fMRI+ERP Study. NeuroImage, 11(5), s754. +eIx1|7/7Z
6、T.G. Zhou, H.Y. Rao, K. Cai, K.Zhou, C. Zhou, Y.Zhuo, L.Chen. 2000. The Role of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Apparent Motion: A Further fMRI Mapping Study. NeuroImage, 11(5), s752.
7、H.Y. Rao, T.G.Zhou, K.Cai, M.Meng, C.Zhou, G.Z.Li, Y.Zhuo, L.Chen. 1999. The roles of forms in apparent motion: A fMRI study. 7th ISMRM, p.759.
8、饒恆毅, 周天罡, 卓彥, 範思陸, 陳霖. 2001. 圖形形狀和空間位置知覺的ERP 研究. 生物物理學報, 17(3): 487-494. ;
9、饒恆毅, 周天罡, 卓彥, 範思陸, 陳霖. 2001. 形狀識別的功能定位和時間過程: 功能磁共振與腦電結合的研究. 生物物理學報, 17(4): 652-660. 9JsW-y
10、饒恆毅, 陳霖. 2001. 多方式認知功能成像研究進展.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8(6): 24-28. [1] 

饒恆毅圖書專著

Abe T, Goel N, Basner M, Mollicone D, Goel N, Rao H, Dinges DF. 2015. Integration of Sleep Need and Fatigue Mitigation Into Human Systems Operation. In D. A. Boehm-Davis, F. T. Durso, and J. D. Lee (Eds), APA Handbook of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p. 177-191.
Wang J, Rao H, Detre JA. 2009. Arterial spin labeling perfusion MRI in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In Rumsey J, Ernst M (Eds), Neuroimaging in Developmental Clinical Neuro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326-343.
高定國, 丁玉瓏, 饒恆毅, 陳楚僑. 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見:陳烜之等主編《認知心理學》.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出版.
饒恆毅, 丁玉瓏. 編著. 《萬物之靈——人類的智能》. 國家“九五”出版重點選題.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年出版. [4] 
參考資料
  • 1.    54分享者  [引用日期2011-07-13]
  • 2.    饒恆毅  .上海外國語大學腦與認知科學應用重點實驗室[引用日期2022-01-08]
  • 3.    實驗室概況  .上海市腦機協同信息行為重點實驗室[引用日期2023-03-01]
  • 4.    饒恆毅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引用日期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