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館藏體系與館藏結構

鎖定
館藏體系與館藏結構是描述圖書館館藏狀態的兩個相互關聯的概念。館藏體系是圖書館所積累的文獻的整體。 館藏結構是構成館藏體系各部分相互結合的形式或構成形式。
中文名
館藏體系與館藏結構
所屬學科
建築學
描述圖書館館藏狀態的兩個相互關聯的概念。
館藏體系圖書館所積累的文獻的整體。從本質上説,館藏體系是經過長期的精心選擇和館藏組織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識體系。圖書館根據各自的服務對象和任務,蒐集、篩選、整理不同學科、不同水平、不同文種、不同載體、不同出版時間的文獻,構成有主有從、有專有博、互相依賴、互相配合,具有特定功能的藏書整體,形成各具特色的館藏體系。
館藏結構構成館藏體系各部分相互結合的形式或構成形式。經過研究歸納的館藏結構框架可以作為描述館藏體系的模式;結合某一圖書館的方針任務而確定的館藏結構是該館館藏體系的組織法,館藏建設的藍圖。
館藏體系所反映的知識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不斷進行知識的補充與更新活動,既有輸入(收集)又有輸出(剔除)。因此,館藏結構既相對穩定,又是可變的。圖書館的性質任務,用户對象和需求狀況,本地區資源分佈和協調共享的狀況,原有的文獻基礎、收藏特點和經費、設備狀況,以及一定地區或國家的文獻出版發行狀況等,它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影響和決定着館藏結構的形成。
館藏體系與結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文獻作為人腦記憶力的延伸,對人類和社會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早期文獻的收藏量不大,無所謂結構問題,文獻選擇一般只注重每種文獻的質量水平與需要,並無整體考慮。後來逐步有所認識,但也只限於文獻類型或學科文獻的選擇。圖書館被視為“知識的寶庫”,人們傾向於完備地收集所有的文獻,但對“寶庫”內知識的構成與特色的研究則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獻量迅猛增加,文獻積累的速度大大加快,圖書館不可能無所不包地蒐集各種文獻,於是便產生了從整體上規劃和建設館藏的要求。這種認識是從一本本單獨的書與藏書整體的關係開始的。
1977年,美國J.C.鮑曼發表一文,提出館藏發展是使用(需求面)、知識 (學科面) 和圖書館學(學科文獻關係面)的結合。文章揭示出藏書使用與館藏發展的密切關係,並從科學學的研究出發,指出文獻靜力學( 學科或專題知識在文獻中的分佈狀態、核心出版物、出版者等)和文獻動力學(文獻查詢中聯合主題的關係和文獻範式: 時間、語言等因素)對館藏結構的作用。文中探索的結構方法,就是尋求文獻之間關係的模式,用以在選書決策中進行文獻分析,館藏結構的確定可使館藏計劃變得更加清晰。
美國圖書館協會的資源與技術工作部館藏發展委員會在總結許多圖書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多年討論,於 1979年公佈了題為 (見) 的文件,作為圖書館制定藏書發展方針及藏書計劃的工具和交流語言。其中重點規定了藏書密度與搜求深度的級別(五級),並劃分人類知識體系為約500 個學科,還考慮了語文、蒐集的時間、地點以及文獻類型的限制,實際應用了結構方法。美國研究圖書館組織制定的“大綱”則採用分析、描述館藏結構的方法,為合作發展館藏奠定了基礎。
1979年蘇聯圖書館學家Ю.Ж.斯托利亞羅夫等採用系統的觀點,將圖書館藏書作為一個體系來研究,認識到圖書館藏書的 “整體性”,藏書作為 “一個開放的體系”,具有“動態性”和相對“穩定性”,“自組織性”和“隨機性”,“集中性”和“有序性”等特徵。將藏書作為“整體”和“體系”研究,有助於認識和鑑別構成整體的各部分和構成體系的各因素。
中國圖書館界長期使用“體系”、“整體”等概念來描述和要求藏書,多采用經驗的方法,逐本選書,奉行“保證重點, 兼顧一般”、“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等採購方針。1981年肖自力發表一文,在中國首次系統介紹和闡述了藏書結構的理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部分圖書館還進行了試驗和實踐。對館藏結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實用方案也開始形成。
館藏結構舉例館藏的學科結構收集和組織文獻是為了獲得其中所記錄的知識情報,而知識情報通常是按學科或專業領域來分類的。現代科學發展既日益專深,又相互交叉滲透,出現了不少邊緣學科和橫斷學科。學科和專業的劃分在不斷變化, 圖書館應 盡力反映教育、研究和職業分工的新進展。館藏的學科結構處於知識面(學科分類),使用面(職業和專業劃分)和藏書組織 (實質即圖書館對知識記錄即文獻的分類、組織) 的結合點上。從用户的專業出發,可以將學科與專業劃分得很細,但結合文獻的特點和實用的需要,通常是採用粗分的大類來表示收集文獻的範圍。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了一個有近500個類的學科表,聯邦德國則用一個有111個類的學科表。由於中國大多數圖書館使用,有關專家正以它為基礎,結合文獻資料生產的實際情況制訂學科表。
館藏的等級結構圖書館館藏是按一定的目的與功能建設的,根據目的與功能的要求和使用者的水平,可以將館藏劃分若干等級,這些等級可反映所收集文獻的內容的深淺程度,完備程度,以及滿足某種性質工作對文獻的需求的水平。各國對館藏等級劃分的標準與層次不盡相同,同一國家的不同圖書館的做法也不一致。在美國將藏書劃分為完整級、研究級、學習級 (包括高等學習級和初等學習級 )、基礎級、最低級。中國圖書館界多傾向於劃分為以下5級:
甲級(完整級):努力搜求某學科(專題領域)所有的文獻,不管其內容的水平、文種、出版形式、著作形式如何,以蒐集齊全為準。實際上不一定都能蒐集到,但對某一種特藏來説則應竭盡全力達到這個等級。
乙級(研究級):以滿足獨立研究的需要為目標,因而必須收集該專業領域的各學派有代表性的全部著作,包括主要外國文種的著作、 論文集、 會議錄、核心期刊、參考工具書等。科學研究單位所定的研究領域,大學中承擔科研任務或招收研究生的專業,其藏書應達到這個等級。
丙級(大學級):以滿足大學生和個人自學大學課程的需要為目標,應當蒐集全部基礎著作、重要作者所寫的全部著作和有關評論、優秀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書目資料,範圍比較廣泛的基礎期刊。科研單位的相關領域,大學中招生或準備招生的學科,以及一切打算幫助青年自學達到大學水平的圖書館,其有關專業領域的藏書,應該達到這個等級。
丁級(基礎級):是經過精選的藏書,以介紹人們認識專業領域為目標,應蒐集公認代表性的著作,基礎教科書、參考書、代表性期刊,原則上不收外文書刊。研究單位和大學圖書館在其可能有關的領域,應該達到這一等級;中專和技校圖書館的收藏也屬這一級;大學生提高文化修養和開擴視野所需的某些專業領域書刊資料也屬於這一級。
戊級(最低級):是指收藏範圍之外的專業領域,只選收少量很基本的著作或工具書,以備不時之需。
上述五級中的乙、丙、丁三級大致反映了藏書的功能和用户需求的水平,基本上適應中國專業教育和工作人員需求狀況(高、中、初級)以及文獻內容的深淺程度。完整級和最低級也各自反映一種特殊的需求狀況。
館藏的時間結構是按文獻資料出版時間劃分的層次,它反映了知識記錄源遠流長和推陳出新的縱向關係。知識有更新的現象,記錄知識的文獻也因此有其“生命”。不同學科、不同水平的著作,各有不同的價值,也各有不同的生命週期。因此,藏書的時間範圍對利用圖書館的人來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應當在館藏結構中予以明確,標明某一學科某一級別文獻蒐集的起止時間。
館藏的語文結構文獻所用的語言文字是記錄知識和信息的符號,是文獻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反映圖書館收藏水平、用户的需求水平和需求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在館藏結構中予以反映,通常以常用語種的縮寫字母代表某種語文,不常用的語種則徑直註明。
館藏的文獻類型結構文獻的編寫、出版發行、載體等各不相同,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文獻類型,且各具特色。用户常把文獻類型作為查詢的目標,圖書館也常按不同的文獻類型來劃分和管理文獻,並以某些文獻類型作為館藏特色,所以館藏結構也有文獻類型這一重要方面。
一個圖書館如能按學科將自己的收集級別、時間、語文、文獻類型逐一註明,並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即可形成館藏結構一覽表。它可作為利用館藏的指南和蒐集文獻的藍圖。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將語文時間、文獻類型包括在等級結構中加以説明,使一覽表簡化為只有學科領域和收藏級別兩項,更加簡明扼要。
意義和作用館藏體系和館藏結構的研究,使文獻情報機構的文獻收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認識上將藏書作為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識體系,可以克服文獻收集中的盲目性,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等弊端,有助於建設有特色的館藏。從工作實際出發,館藏結構的分析與綜合提供了一套切實的方法,其模式與框架可以作為藏書規劃和館藏評價的工具;館藏結構一覽表可以讓用户迅速掌握文獻的特點,成為利用文獻的嚮導;在開展館際協作,實行資源共享活動中,館藏結構又可以方便地成為各館之間的接口和交流語言。對於館藏體系和館藏結構的研究和應用正在繼續深入,其成果將可能促進文獻收集的規範化,促進文獻收集工作和供應系統的自動化,從而大大加強和改善圖書館以至整個國家的文獻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