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

鎖定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寫為朋友送別,含有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也有對自己終將得志的期許。
作品名稱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
作品別名
餞宋判官之嶺外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外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創作時間
745年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字    數
160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作品原文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
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
長策竟不用,高才徒見稱。
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
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
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
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
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
翠羽幹平法,黃金撓直繩。
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
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
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
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
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
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
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
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升。 [1]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註釋譯文

①此詩敦煌選本題作《餞宋判官之嶺外》。宋八:名未詳。彭中丞:即彭果。岑仲勉唐人行第錄》:“彭中丞即牛仙客引進之彭果。”《資治通鑑》卷二一五:“天寶四載三月,以刑部尚書裴敦復充嶺南五府經略等使五月壬申,敦復坐逗留不之官,貶淄川太守,以光祿少卿彭果代之。”據《全唐文》卷三十二《流彭果詔》,當時彭果為嶺南五府經略採訪使、光祿少卿、兼南海郡太守、攝御史中丞。《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六載三月戊戌,南海太守彭果坐贓,決杖,長流溱溪郡,死於路。”嶺南:一作“嶺外”。
②長策:效用長久的方策,猶良計。見稱:受人稱譽。《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③羽翮:鳥羽,比喻人的力量或才能。就:敦煌選本、《文苑英華》作“動”。風飈:大風,暴風。凌:《文苑英華》作“陵”。
④嶺嶠:泛指五嶺地區。《南史·陳本紀》:“長驅嶺嶠,夢想京畿。”敦煌選本、《文苑英華》作“嶺障”。炎蒸:暑熱燻蒸。
⑤驛:《文苑英華》作“馹”。古代驛站專用的車,後亦指驛馬。此處指宋八所騎驛馬。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憂懼如焚。語本《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成玄英疏:“諸梁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燻灼。”
⑥翠羽:綠色的羽毛,借指珍寶。此處指代權貴。平法:指公平之法。直繩:喻法制。《北史·李彪傳論》:“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路,末路蹉跎。”
⑦害馬:原意為有害於馬的天性的事情,比喻有危害性的事物。《莊子·徐無鬼》:“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馬者而已矣!”成玄英疏:“害馬者,謂分外之事也。”蒼蠅:即青蠅,比喻讒佞小人。《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晉驪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蠅變白使黑,變黑使白,以喻讒佞。”
⑧蹠:下墜,墜落。《後漢書·馬援傳》:“仰視飛鳶,踮蹠墮水中。卧念少遊平生時語,何可得也!”
⑨交趾:原為古地區名,漢武帝時為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東漢末改為交州。始興:《新唐書·地理志》:“韶州始興郡治始興。”即今廣東省始興縣。
⑩繡衣:官名,即“繡衣直指”。繡衣,表示地位尊貴;直指,謂處事無私。漢武帝天漢年間,民間起事者眾,地方官員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興兵鎮壓,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誅。後因稱此等特派官員為“繡衣直指”。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節制:節度法制。亦指嚴整有規律。威稜:亦作“威稜”。威力,威勢。《漢書·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愴乎鄰國。”王先謙補註:“《廣韻》:‘稜,俗稜字。’《説文》:‘稜,杌也。’《一切經音義》十八引《通俗文》:‘木四方為稜。人有威,如有稜者然,故曰威稜。”
⑪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百越:亦作“百粵”,中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分佈在今閩、粵、桂等地,因部落眾多,故總稱百越。亦指百越居住的地方。《史記·李斯列傳》:“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
⑫感激:感奮激發。行李:唐時稱官府導從人員。《舊唐書·温造傳》:“臣聞元和、長慶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擬之嫌,若不糾繩,實虧彝典。”嚴凝:嚴肅凝重。
⑬遲:敦煌選本作“途”,誤。 [1]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創作背景

由彭果仕宦經歷和詩中所寫節令,可推知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秋。當時高適在東平,此詩為宋八充任南海太守、嶺南經略使彭果幕府判官而作。 [1]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作品鑑賞

此詩前八句從正反兩面寫宋八充任判官之事,前四句反言其長期被埋沒之可惜,後四句正言其一朝被徵用之可喜。“舉鞭”以下二十句,是對宋八出仕生活的展望,既有對嶺南氣候惡劣、習俗野蠻、道路艱險的擔心,又有對朋友為民除害忠貞不渝、不怕困難的勉勵與期許,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立談”以下四句,在分攜之際再次以高舉仕進相勉勵。此詩雖為朋友送別,但“氣填膺”中有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遲爾升”中也有對自己終將得志的期許。 [1]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184-186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