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餑薺

鎖定
餑薺實際上是荸薺Heleocharis dulcis),莎草科荸薺屬水生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球莖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色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並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荸薺異名眾多,從其形態、色澤以及生物特徵等各角度產生不同的稱謂, 《中國植物誌》以 “荸薺”為正名。
拉丁學名
Heleocharisdulcis
別    名
馬蹄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目
莎草科
亞    科
藨草亞科
藨草族
荸薺屬
荸薺
中文學名
餑薺

餑薺形態特徵

荸薺 荸薺
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稱荸薺。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15-60釐米,直徑1.5-3毫米,有多數橫隔膜,幹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高2-20釐米,鞘口斜,頂端急尖。小穗頂生,圓柱狀,長1.5-4釐米,直徑6-7毫米,很淡綠色,頂端鈍或近急尖,有多數花,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週;其餘鱗片全有花,鬆散地復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長3-5毫米,寬2.5-3.5(-4)毫米,背部灰綠色,近革質,邊緣為微黃色幹膜質,全面有淡棕色細點,具一條中脈;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長約2.4毫米,竟1.8毫米,成熟時棕色,光滑,稍黃微綠色,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不為海綿質,基部具領狀的環,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寬約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10月 [1] 

餑薺分佈範圍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朝鮮、日本、越南、印度也見分佈 [1] 

餑薺生態學特性

荸薺為我國特產果品,人工栽培種,栽培品種多。性喜温熱,多栽培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一般在7月底早稻收割後種植,喜肥,要求土質肥沃,以水稻土或淤泥為宜,酸鹼度中性。要求光照充足,具有較強的侵佔性 [2] 

餑薺繁殖方式

無性繁殖。選擇飽滿、表皮光滑、皮色一致、芽頭粗壯的球莖作為種球,然後經過貯存、催芽、育苗。貯存的方法有:窖存、缸存、堆存、地存等;催芽有冷催芽和室內催芽兩種;育苗有旱育、水育和半旱育三種。園林應用上對季節的要求多樣,因此有時種球無需貯存 [2] 

餑薺種植方法

餑薺種植環境

軟質底泥深厚,中性土壤,種植水深50cm以內,以5-10cm內水深長勢最佳 [2] 

餑薺種植季節

3-8月 [2] 

餑薺種植密度

12-49種球/m2 [2] 

餑薺種植方法

移植法或種球種植。春季到夏季都可用種球種植。移植法用於生長季節種植,需容器苗種植。種球在春季到立秋前種植均適用。生產上採用封泥貯存法可將種球保存到立秋前 [2] 

餑薺養護管理

除草,施肥,霜凍後地上部分枯萎後修剪清理。因該種長期人工栽培,種植需注意病蟲、雜草管理,還需注意其種球的退化、腐爛等問題 [2] 

餑薺物種價值

球莖富澱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澱粉,味甘美;也供藥用 [1] 
觀賞價值與園林應用:葉狀莖細長如管而直立,色澤青翠。叢植、片植均可。因景而異 [2] 
參考資料
  • 1.    荸薺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餘東北,曾憲寶著. 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M]. 2016: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