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色性也

(漢語詞語)

鎖定
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上》:
告子的觀點:“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是告子的論點之一。
孟子觀點: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並以詩經的觀點以及孔子支持詩經的觀點為證。
詩經觀點:‘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講:‘為此詩者,其知道乎!’”
孔子觀點: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中文名
食色性也
性    質
文章
作    者
告子
反映問題
人性論的觀點

目錄

食色性也出處

告子的 食色性語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節》: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的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語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
孟子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詩經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語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語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
孔子的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也 。語出自 《論語.子罕》《論語.衞靈公》

食色性也論證

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論,與荀子主張的性惡論及孟子主張的性善論構成了對人性的三種認識。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這句話
告子只説出了人有動物的相類似的特性;
孟子的觀點:仁義禮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補充了人與動物有着本質不同的特性,並要求人應該盡所能的要 仁義禮智。
孔子的觀點:人太過追求好色的本性,卻沒有追求好德的本性,會因為偏物不博,辯是非則有不察。
詩經裏的觀點,人天生有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依據《老子》五色而不盲反證“色”。
食:新陳代謝;
色:萬象(五感);
性:功能,如肛門是排泄的不是吃飯的,排泄即是肛門之性,性之本義從來就不是指男女生殖器官。古書在意,無法説是古書所説,是後人一種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