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向太空港

(李鳴生創作報告文學)

鎖定
《飛向太空港》是李鳴生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發於《當代》1991年1期。 [2] 
《飛向太空港》寫的是中國“長征三號”火箭首次在西昌衞星發射場發射外國衞星——美國“亞洲一號”的故事。 [4]  該作品以歷史的筆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學的手法塑造人物,描繪細節,講述故事,表達情感,可讀性較強,字裏行間洋溢着樂觀、自豪的情緒。 [5] 
作品名稱
飛向太空港
作    者
李鳴生
文學體裁
報告文學
字    數
232千字(1993年版)
首發時間
1991年1月

飛向太空港內容簡介

《飛向太空港》全景式地描繪了1990年4月7日,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場,成功用“長征三號”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設計製造、由總部設在香港的亞洲衞星公司購買和經營的“亞洲一號”衞星送入太空的全過程,其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涼山深處的合作與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在現代衞星發射場上交會時的碰撞與衝突。 [5] 

飛向太空港作品目錄

序章 本書參考消息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門前
第二章 歷史,從昨天的彎道走來
第三章 衞星,一次總統待遇的遠行
第四章 火箭,另一個偉大的文明
第五章 我們都是地球人
第六章 跨越國界的飛行
尾聲 走向新大陸 [6] 

飛向太空港創作背景

1989年3月的一天,李鳴生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説中國的長征火箭要在西昌基地發射美國的衞星。當晚他就睡不着覺了,感覺一部好作品已在心裏誕生了。於是他請了一週的假,連夜趕回西昌基地採訪,用3個月寫出了25萬字的《飛向太空港》。書稿出來後送到有關部門審查,卻説不能發表、不能出版。但他還是頂住壓力,堅持不改,堅持發表了。 [2] 

飛向太空港作品鑑賞

飛向太空港主題思想

《飛向太空港》中藴含深刻反思意識。作品開篇便向讀者介紹了中國衞星的故鄉——西昌的情況,不難發現,地處大涼山深處的西昌是一個經濟落後,交通閉塞,有着些許原始意味和彝族風情的大山溝,火箭作為現代社會的標誌物之一,代表着先進的科技與生產力,這種原始與現代的交織成為作者所重點反思的對象。社會文明的發展總是伴隨着原始文化的衰敗,作為時代前沿的反思者,作者立足西昌,將原始與現代的融合展現給世人,並借美國專家弗洛里科提出“不要得到一個東西就把另一個東西丟掉了”,以此來反思現代文明發展路上的不斷犧牲,與美國捨棄掉印第安文化不同,中國在發展路上對於文化的堅守是作者和諸多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所共同認可的。即使在商業化、世俗化盛行的多元時代,作者也堅持“守望並解讀沉重”,執着追求宏大敍事、史詩風範與“崇高”品格,甚至自覺承擔起守護原始民俗與探尋時代風貌的重任。
《飛向太空港》不僅反思了文化進程中的原始因素,更看到了經濟轉型後的世紀之交,東方面對的挑戰將是走出國門迎接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作品第五章中多處敍寫了中外文化差異下的別樣之美,對於“會議伙食”的不同看法、洗澡問題上的分歧以及對精神生活的不同看法都使中外差異愈發明顯,大涼山深處的田園自然之美上又添上幾個騎着自行車高鼻樑、大眼睛的白種人,泥濘的山裏上自行車轍一圈又是一圈,又將中外文化差異推向高潮。大涼山深處的西昌,是中外科學家們合作與友誼的見證,雖然膚色不同,生活習慣各異,甚至連語言也不能互通,但在航天事業面前,大家共同面對的是共一個未知的力量,正是科技將他們連接了起來。從陳景潤埋頭書齋,刻苦鑽研,到胡世祥上官世盤等科學家代表中國走向世界,《飛向太空港》已跳脱出報告文學的侷限圈,將報告文學的思想內涵推向另個新高度,作者李鳴生聚焦兩種文化間的差異,立足偉大的航天事業,將人類自身的關係進行一定意義上的解剖,用文字表現這場奔向宇宙的遠征。
從國家自身發展出發,再到兩種文化的交匯與融合,甚至透過差異找過人類共生的命運共同體,《飛向太空港》中作者所傳達的深刻思想讓作品意藴深厚,其中所藴含的反思意識也是作品不同凡響的表現。 [7] 

飛向太空港藝術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方面,《飛向太空港》不僅肯定了科學家的鑽研精神,更讚揚了其走出書齋,走向國際舞台的壯舉。報告文學作為一種紀實文學,深刻反映了發生在當下的點滴時事,“航天題材”系列的敍寫中,李鳴生一方面繼續前人,肯定了科學家們在艱難環境中仍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科研精神,另一方面又立足當下,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讚揚了科學家們在世紀之交中的創新精神和商業戰略意識。李鳴生《飛向太空港》中的科學家不同於陳景潤這類埋頭專心鑽研學術的學者,而是一羣敢於走上國際市場,在世界舞台上各顯本領的市場型外交科學家。隨着中國衞星的成功昇天,中國火箭逐漸進入到了其他國家視野之中,經濟體制的轉型給火箭技術打入世界航天貿易提供有利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了一批將中國火箭推銷向世界市場的外交科學家,例如範士合、胡世祥等人。這羣科學家在科研場上廢寢忘食、刻苦鑽研,毫不為外界環境所影響,在外交場上更是一絲不肯鬆懈、頗有叱吒風雲之勢,科學家的高瞻遠矚和錚錚鐵骨在徐遲的報告文學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
其次,在敍述主體方面,《飛向太空港》不僅展現了科學家羣體的卓越風姿,更着重關注平凡而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同於徐遲的報告文學,《飛向太空港》篇幅更長,更能夠多層次的敍寫科學家羣體。在第三章中,作品不僅對火箭專家任新民謝光選等人的生平進行較全面介紹,形成對這些大人物的總體認識,更在後續敍事中,通過第六章火箭升空前對任、謝等大人物的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敍述方式首先展現出一批性格豐滿的大人物形象。除了科學家羣體外,該作品中的小人物更是值得關注。作品第一章就寫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叫做“水簾洞”,住在這裏的基地官兵吃苦耐勞,大無畏的奉獻精神令人動容。作品第三章,作者細緻的刻畫了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年輕人”——拖車司機許土龍,對於他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出色的駕駛技術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許。除此之外,還有無數例如發射控制台指揮員穆山、翻譯許建國等平凡卻又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總之,《飛向太空港》在敍述角度方面不同於以往報告文學的單方面、以大人物為主的敍述模式,而是採用了從科研所到外交場上的多方面場景敍述,從科學家羣體到平凡小人物的多主體敍述,可謂是標新立異。 [7] 

飛向太空港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飛向太空港》獲1990—1991年度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7] 

飛向太空港出版信息

《飛向太空港》首發於《當代》1991年1期,單行本由作家出版社於1993年1月首次出版。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飛向太空港》
1993年1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0578-X [3] 
《飛向太空港》
2018年8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39-5345-4 [6] 

飛向太空港作者簡介

李鳴生(1954年—2022年12月17日),四川簡陽人,畢業於解放藝術學院文學系。創作出版《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遠征三萬六》《走出地球村》《中國“長征號”》《千古一夢》《發射將軍》《震中在人心》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