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

(文學雙月刊)

鎖定
《當代》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文學刊物 [1] 
據2020年《當代》編輯部官網顯示,《當代》編委會有編委5人,顧問6人 [1] 
據2020年3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當代》文獻量為892篇,被引量為215次,下載量為7961次,影響因子為0.17 [2]  。據2020年3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當代》出版文獻量為3885篇,總下載次數為218041次,總被引次數為1972次 [3] 
中文名
當代
外文名
Dangdai Bimonthl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文學
主管單位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人民文學出版社
編輯單位
《當代》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79年6月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11—1282/1
國際刊號
0257—0165
現任主編
周昌義
編輯部地址
北京朝內大街166號
屬    性
北大核心期刊

當代辦刊歷史

1979年,《當代》創刊,為季刊 [1] 
1981年,《當代》改為雙月刊 [1] 
1999年,紀念《當代》創刊二十週年往事回顧座談會召開 [4] 
2004年開始,《當代》承辦“《當代》長篇小説五年獎” [5] 
2015年1月21日,該刊在北京舉辦“為時代為人民:文學記錄中國——《當代》與中國新時期現實主義文學”主題活動,舉辦《當代》2014年度長篇小説論壇和《當代》創刊35週年紀念會 [6] 

當代辦刊條件

當代欄目方向

《當代》設有長篇小説、中篇小説、短篇小説、紀事、往事、講談、非虛構等欄目 [1] 

當代人員編制

據2020年3月27日《當代》雜誌編輯部官網顯示,《當代》編委會有編委5人,顧問6人 [1] 
職務
姓名
顧問
屠岸、陳早春、朱盛昌、何啓治、常振家、潘凱雄
編委
管士光、洪清波、周昌義、楊新嵐、孔令燕 [1] 

當代辦刊成果

當代研究發表

截至2014年底,《當代》共出版220期 [1] 
據2020年3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當代》文獻量為892篇 [2] 
據2020年3月27日知網顯示,《當代》出版文獻量為3885篇 [3] 

當代收錄情況

《當代》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3]  ,被知網萬方數據等收錄 [2-3] 

當代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當代》文獻量為892篇,被引量為215次,下載量為7961次,影響因子為0.17;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17(中國文學刊均影響因子為0.19),在全部統計刊源(6670種)中排名第5967名 [2] 
據2020年3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當代》出版文獻量為3885篇,總下載次數為218041次,總被引次數為1972次 [3] 

當代榮譽表彰

《當代》是社科雙百期刊 [3]  ,曾獲中國國家期刊獎、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中國百強期刊獎、中國百種社科期刊獎等獎項 [7] 
2021年7月19日,當代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名單(期刊獎)。 [11] 

當代獎項設置

2022年1月24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社主辦的《當代》2022年度文學論壇暨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揭曉並頒發2021年度長篇小説五佳與《當代》文學拉力賽總冠軍。 [12] 

當代文化傳統

當代精神理念

  • 辦刊宗旨
《當代》奉行文學克隆真實的宗旨,堅持以文學關注現實、關注百姓、人生的立場,長期關注讀者趣味,尊重讀者權利,相信讀者格調 [8] 
  • 辦刊特色
《當代》注重作品的當代性、社會性、文學性;兼容百家,尤重現實主義。堅持以反映當代生活為主的現實主義文學主張,同時在刊登作品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上也力求多樣,做到繼承和借鑑並重。而於題材、風格和表現手法等諸方面,則更為注重對多樣化的追求 [8] 

當代投稿指南

  1. 該刊以紙介方式和電子版方式出版。
  2. 該刊紙介版通過郵局徵訂和報刊零售點零售等方式銷售。
  3. 該刊電子版通過合作網站、手機、電子書等電子商務平台收費閲讀。
  4. 該刊為所登載作品支付的稿酬包括紙介版和電子版及有聲版稿酬。
  5. 該刊保證其紙介版和電子版的完整性,保證不以任何方式將作品割裂於期刊之外單獨使用,以維護作者對其單篇作品的著作權 [9] 

當代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社長
楊新嵐
副社長
孔令燕
主編
周昌義
副主編
楊新嵐 [1] 

當代社會評價

二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一瞬間。衡量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文學成就主要是長篇文學。祝賀《當代》在二十年輝煌成就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後發表更好更多的長篇文學。(作家、書法家周而復評)
二十餘年,也是一番滄桑,文潮思潮商潮此起彼伏,風風雨雨,有時候也鬧鬧轟轟。這個叫苦,那個困惑,忽然哀鳴,時或大吼。處在這種狀況下的《當代》,是有一定之規,它堅持現實主義,堅持關注社會,堅持為人生而藝術,它走出了自己一條嚴肅和切實的道路,不恐慌,不鬧騰,也沒有什麼花點子。它經受了考驗。(“人民藝術家”王蒙評)
《當代》創刊的時候,我就認為這個刊名起得好,舉起當代的旗幟,就是重視現實,擁抱生活,與歷史同步。祝願《當代》一直忠於當代,無愧於當代。(“改革文學”代表作家蔣子龍評)
《當代》的特色是靠品位來支撐的。回想一下,20年來有多少精品力作在這裏面世,120期刊物的總目錄,可以説,在這裏發表的某些作品,以後是要進入中國文學史的。(作家趙德發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