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友

鎖定
飛友就是指一羣喜歡坐飛機;熱愛研究飛機、欣賞、拍攝飛機之美的人。意思是飛機之友,飛行之友。他們中有許多人並沒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飛行員,但不少“飛友”卻在生活中體驗着與飛行零距離。
中文名
飛友
外文名
Aviation Enthusiast
釋    義
飛機之友,飛行之友
飛友生活
模擬飛行,關注航空界信息,拍飛機
交流平台
民航論壇
別    名
航空愛好者

飛友飛友定義

普通人眼中,飛機幾乎沒有多大差別。但在“飛友”眼中,只要看上一眼,馬上就能辨別出飛機的型號、航班號,甚至是飛機的前世今生。“飛友”酷愛看飛機、拍飛機,他們憧憬天空、嚮往飛翔。

飛友飛友生活

“飛友”常常去機場拍飛機
天氣晴朗時,30歲的盛楠喜歡揹着相機往機場裏鑽,抓住飛機起飛、降落的間隙,端起相機拍個不停。盛楠是合肥的一名“飛友”,與普通攝影愛好者不同,“飛友”只鍾情於拍飛機。
“10號下午,才去了趟駱崗機場。台灣遠東航空公司開航合肥以來,我還一直沒去拍過。”駱崗機場盛楠已經去了無數次,定期航班什麼機型執飛,到港出港的時間統統都瞭然於胸。每當有直升機、公務機等特殊的飛機到來,盛楠便會異常興奮,提前好幾個小時找好拍機位,等候飛機的到來。“2010年12月7日,台灣復興航空公司首航合肥的時候也特地去拍了。”在駱崗機場拍到的飛機,盛楠如數家珍般向記者道來。他告訴記者,從2007年成為“飛友”至今,他至少已經拍攝了2萬多張飛機的照片。在盛楠收藏的眾多飛機照片中,他最得意的還是拍到“殲-10戰機”。2010年珠海舉辦航展,盛楠特意跑去拍飛機,八一空軍飛行表演隊新塗裝的殲-10戰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友拍戰鬥機的機會很少,那次是我第一次拍戰鬥機飛行表演,戰鬥機從空中呼嘯而過的震撼,不在現場是無法體會的。” [1] 
夢想乘坐所有的機型
22歲的於力,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念大學唸書。儘管於力的年紀不大,可他卻是飛行愛好者圈子裏有名的“人肉字典”。與飛機有關的問題,他幾乎都能告訴你,就好像手邊永遠有一本飛行手冊。
每天,於力都會花許多時間泡在“飛友”論壇上,張貼自己的飛行照片,為其它愛好者解釋問題。於力告訴記者,許多“飛友”從小就有飛行夢,但最後陰差陽錯沒能幹上相關的工作,但對飛機、飛行的熱情並沒有變。於力學的是酒店管理,他的飛機知識全都是業餘時間自學而來的。
在國內知名的“飛友”論壇“民航資源網”上,有約17萬於力這樣的註冊會員。每天他們都會發布各式各樣的消息、故事、經歷供大家分享。可別小看這個網站,這些註冊會員中有不少都是在各大航空公司“服役”的飛行員、機務,沒有一點專業知識,外行人還不一定能看出門道。
“飛友”的樂趣決不僅於紙上談兵。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許多飛行迷都希望能夠做到乘坐所有的機型。
每次乘完飛機,於力都會做詳細的記錄。記者在他的“飛行檔案”中查到,他一共乘坐過166次飛機,坐過31種機型,到過世界各地43個機場。有趣的是,其中還有他2歲時的一次飛行記錄,於力説,這是他迷上飛機後重新調查出來的。
於力告訴記者,只要有特別的機型,他也一定會去體驗一下,然後拍回照片給大家分享。幾年前,於力得知國航西南分公司有波音737-600機型(全亞洲獨此一家),於力特地去成都飛了一個來回;2004年,東航的麥道82客機退役,他也專程去感受了一把“告別飛行”。
對一般乘客來説,737-600、麥道82與其它飛機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在“飛友”看來,這機會就跟滾石樂隊來中國演出一樣難得。
愛飛機,拍飛機
飛友 飛友
36歲的台灣人許耿睿在成都一家旅行社工作,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飛友”。許耿睿開玩笑説,找這份工作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多坐飛機。
除了工作和旅行需要,每個月他還會多去機場1、2次。不是去送人,也不是接人,相比坐飛機,許耿睿還喜歡拍飛機。他會約上幾個好朋友,在機場跑道附近拍攝起飛和降落的飛機,隔着鐵絲網,看着它們起起落落、來來回回。
許耿睿第一次拍飛機是在台灣高雄機場,那是第一次兩岸包機。那一天,他等到的是國航的一架737-300型客機。此後,許耿睿便和拍飛機結了緣。
要知道,能乘坐各種機型的“飛友”畢竟是少數,所以“飛友”圈子裏有很多人都是拍飛機愛好者,許耿睿是其中之一。
有人説,飛機起飛降落都是一個模式,有什麼可拍呢?其實這裏頭也有不少學問。
上海“飛友”陳吟亮告訴記者,拍“珍稀”機型是“飛友”們頭等大事,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客機A380首飛上海,“飛友”們是決不會錯過的。一般來説,“飛友”一直都會關注各大航空公司的網站,瞭解它們每個航班的機型,尤其是航空公司的夏季、冬季航班更迭(航空公司會根據淡旺季來替換載客量不同的機型),都是拍到“珍稀”機型的好機會。
除了拍機型外,“飛友”們還會絞盡腦汁拍攝飛機的各種“動作”。許耿睿説,別看飛機個子大,其實能拍的細節還不少。
比如“拉煙”,指飛機的降落時,機翼在雨雲或者霧氣中滑行,能夠帶起一股水汽,從而看到機翼兩側有一條長長的煙霧狀“絲帶”。波音公司的757、737-300以及麥道11都可能產生“拉煙”效果。不過,許耿睿説,因為天氣狀況不理想,“拉煙”的飛機往往背後的天空都是一片灰濛濛的,拍不出飛機的神采。
許耿睿喜歡在跑道側風大的天氣拍飛機,因為飛機在降落時為了不跑偏,機頭會故意逆風偏一些,降落後則會自然回正,就是這麼一偏,給人的感覺就像飛機衝着你過來一樣,飛機的動感和威嚴就全出來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