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戰鬥機

(90年代歐洲戰鬥機公司生產的多用途戰鬥機)

鎖定
颱風戰鬥機(英文:Eurofighter Typhoon,通稱:歐洲颱風,其它名:EF-2000),是一型由歐洲戰鬥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設計的雙發、三角翼鴨式佈局、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和法國達索陣風戰鬥機以及瑞典薩博JAS-39戰鬥機因為其優異的性能表現,並稱為歐洲“三雄”。
“颱風”戰機是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四國聯手打造的雙發動機、三角翼、鴨式佈局多用途戰機。自服役以來,“颱風”戰機的銷量已達五六百架。 [10] 
中文名
颱風戰鬥機
外文名
Eurofighter Typhoon Fighter
類    型
多用途戰鬥機
首    飛
1994年3月27日
服    役
2003年8月
單位造價
7770萬歐元

颱風戰鬥機發展沿革

颱風戰鬥機建造沿革

英國BAE的P.110全尺寸模型 英國BAE的P.110全尺寸模型
1971年英國明確了對於新型戰鬥機的需求。1979年,聯邦德國對於新型戰鬥機的需求則導致了TFK-90概念型的誕生。到了1979年,英國宇航和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公司向他們各自的政府提交了ECF(歐洲聯合戰鬥機)的正式提案。 在1979年10月,法國達索加入了ECF小組,到此階段這是第一次“歐洲戰鬥機”這名稱被用於稱呼此型號,不同國繼續開發自己的原型機,法國稱為AC×、英國稱為P.110和P.106、聯邦德國稱為TFK-90。1981年因為各種理由歐洲戰鬥機計劃遇到重大挫敗,因為法國達索堅持領導所有的設計,而英國執意用Turbo-Union RB199發動機取代法國SNECMA M88發動機。這導致英國方面的BAE,MBB和Aeritalia三家公司在1982年自行發展Agile戰術機(ACA)計劃,而ACA非常類似P.110原型機有彎曲的前翼和雙尾翼,主要差異只有側面進氣孔變成下方進氣孔,ACA當然也就採用RB199發動機,英國國防部同意負擔一半總成本其餘一半事後再付,MBB和Aeritalia於是下定決心要生產兩架ACA原型機(兩家公司各負責一架),1983年5月BAE也宣佈簽定一紙合約為了驗證ACA的研發成果:稱為‘英國宇航實驗機計劃。
法國達索 ACX 方案 法國達索 ACX 方案
颱風戰鬥機DA-1 颱風戰鬥機DA-1
1985年BAE英國宇航實驗機首飛,接下來五年的設計中歐洲戰鬥機計劃使用了許多英國宇航實驗機計劃的數據資料,最初計劃英國250架、德國250架、意大利165架、西班牙100架。1994年3月27日第一架原型機出廠,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首席試飛員Peter Weger駕機繞行巴伐利亞,所有分工工作結束,飛機各項參數和生產分工也都確立。最終生產合約在1997年簽定,校正後的數量為英國232架、德國180架、意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工作機會分配BAe公司37%、DASA公司29%、Aeritalia公司19.5%、CASA公司14%。
EF-2000模型機 EF-2000模型機
1992年,英德意西四國為降低成本,對原方案做了調整,並計劃生產7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於1992年5月11日出廠,1994年3月首飛,生產型預計2000年交付。該機採用了鴨式佈局三角翼無尾式佈局,矩形進氣口位於機身下。除鴨翼外、機身、機翼、腹鰭、方向舵等部位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該型機動性敏捷性限,具有短距起落能力和部分隱身能力,主要裝備英德意西四國的空軍,另有部分裝備沙特空軍。 [1] 
2017年,英國和意大利相關方“組團”宣佈,將投入大筆資金升級“颱風”戰機的防禦輔助子系統。2022年,又宣佈將耗巨資為“颱風”戰機換裝新雷達。 [10] 

颱風戰鬥機服役狀況

服役狀況
國家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總數
15
0
0
15
德國
33
79
31
143
意大利
28
47
21
96
0
48
24
72
科威特
0
0
28
28
阿曼
0
0
12
12
西班牙
19
34
20
73
英國
53
67
40
160
卡塔爾
0
0
24
24
總數
148 [8] 
275
260
623

颱風戰鬥機技術特點

颱風戰鬥機機型結構

正在起飛的颱風戰鬥機 正在起飛的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採用了鴨式三角翼無尾佈局,矩形進氣口位於機身下。這一佈局使得其具有優秀的機動性,但是隱身能力則相應被削弱。操縱系統為全權4餘度主動控制數字式電傳系統,具有任務自動配置能力。廣泛採用碳素纖維複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鋁鋰合金鈦合金鋁合金等材料製造,複合材料佔全機比例約40%。採用一些隱形技術,包括低雷達橫截面和被動傳感器。前置鴨式三角翼構造空氣動力學不穩定設計提供高度的敏捷性(特別在超音速)、低空氣阻力和可提高升力,機翼使用無縫隙襟翼。飛行員通過每秒自動控制40次的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全權4餘度主動控制數字電傳系統控制飛機去提供好的飛行控制特性。在不使用矢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就具有優異的超機動性能,得益於良好的機身設計,不但維持高速優異操縱性、也具有很好的纏鬥能力,特別是高速高過載纏鬥。為增加航程,還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2] 
颱風戰鬥機機腹 颱風戰鬥機機腹

颱風戰鬥機動力系統

颱風戰鬥機尾噴口 颱風戰鬥機尾噴口
前2架原型機裝2台渦輪聯合公司的RB199-122加力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大於71.2千牛,DA03-07和生產型裝歐洲發動機公司的EJ200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為60千牛,加力推力可達90千牛,帶有全權數字式控制系統和燃油管理系統。
EJ-200發動機 EJ-200發動機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為第一批148架歐洲戰鬥機生產363台EJ200發動機,到2015年還將為總共620架戰鬥機生產另外1000台發動機。EJ200發動機是一種雙軸再加熱渦輪風扇發動機,有3級低壓風扇壓縮機和5級高壓風扇壓縮機,由2個單級渦輪機(低壓和高壓)推動。環形燃燒室帶有空氣噴射器,再加熱系統包括一套3級風扇系統、一個收斂/發散噴嘴,發動機採用一套綜合FADEC系統來控制。EJ200發動機採用的技術使發動機在佈局上比現存的發動機要小且簡單,燃油消耗少,且具有較高的推重比。 [2] 

颱風戰鬥機武器系統

颱風戰鬥機共有13個外掛點,每個機翼下各有四個,進氣道正下方一個,進氣道兩邊角落各兩個半埋式掛點(裝備超視距空對空導彈)。一套武器控制系統(ACS)管理武器選擇、發射和監控武器狀況。能使用廣泛多樣性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
具體武器掛載如下:
荷彈的颱風戰鬥機 荷彈的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武器最大負載是不能被同時攜帶的,根據作戰需要選用不同的典型組態。具體如下:
  • 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IM-9,1 x激光指示吊艙和 4×GBU12 炸彈,3 x外部燃料箱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IM-9,1 x油箱,6ד企鵝”空對地導彈(ASM)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IM-9,2×1,500磅外部燃料箱,4ד企鵝” 空對地導彈(ASM)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IM-9,1x外部燃料箱,5×450公斤炸彈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SRAAM,2×1,500磅外部燃料箱,2×風暴陰影巡航導彈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SRAAM,1×1,000磅外部燃料箱,18ד硫黃”反坦克導彈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SRAAM,1×1,000油箱,6×ALARM反輻射導彈
  • 6×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IM-9,2ד鋪路”(Paveways)激光制導炸彈,2×外掛油箱
  • 4×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2×ASRAAM,2×ALARM反輻射導彈,4 x“鋪路”(Paveways)激光制導炸彈,在機身下面1個外掛油箱。 [3] 
颱風戰鬥機四視圖 颱風戰鬥機四視圖

颱風戰鬥機航電系統

ECR-90脈衝多普勒雷達 ECR-90脈衝多普勒雷達
颱風戰鬥機主要機載設備有GEC-馬可尼公司的ECR90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各合作伙伴國正在探討機載雷達採用改進的"合成孔徑雷達"(SAR)模式,以提供亞米級分辨率的空地瞄準數據和80千米以外的目標識別能力。
颱風戰鬥機現用ECR-90/"捕手"(Captor)雷達,將改用符合Tranche 2標準的改進的SAR模式,使該戰鬥機迅速獲得並擴展空地攻擊能力。其他設備包括先進集成輔助自衞子系統(DASS),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具有頭盔顯示器、語音控制系統等控制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的座艙顯示系統,STANG3838北約標準數據總線。
颱風戰鬥機的語音操縱桿 颱風戰鬥機的語音操縱桿
飛行員控制系統具有特色的是採用語音控制操縱桿系統(VTAS),直接的聲音輸入允許飛行員使用聲音命令實現模態選擇和數據登錄程序,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語音操控系統,覆蓋傳感器、武器控制、防衞幫助管理和飛行中的操縱,提供24個原來需要指尖控制的指令。
颱風戰鬥機的飛行員頭盔 颱風戰鬥機的飛行員頭盔
飛行員還配備英國宇航公司(BAE)“打擊者”(Striker)頭盔安裝顯示系統 (HMS)。平視顯示器顯示飛行參考數據、武器瞄準、插入字幕提示和前視紅外(FLIR)影像。駕駛間有三個多功能彩色下視顯示器(MHDD),顯示戰術情形、系統狀況和地圖。一個由英國宇航公司(BAE)與羅克韋爾·柯林斯數據鏈方案LLC公司(DLS)組成的國際合作EuroMIDS集團公司,提供Link 16軍用數據鏈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小體積終端用於數據的安全傳遞。另外,還安裝英國宇航公司(BAE)TERPROM地面接近警告系統。 [2] 

颱風戰鬥機服役動態

  • 1994年3月台風戰鬥機DA1號機在德國巴伐利亞曼興首飛;
  • 1994年4月台風戰鬥機DA2號機在英國沃頓首飛;
  • 1995年6月台風戰鬥機DA3號機在意大利卡塞萊首飛;
  • 1996年8月台風戰鬥機DA6號機在西班牙塞維利亞首飛;
  • 1997年10月台風戰鬥機DA5號機在德國巴伐利亞曼興首飛;
  • 1999年12月台風戰鬥機第一次進行1.6馬赫速度飛行測試。
  • 2002年4月,颱風戰鬥機DA4號先後進行電磁系統兼容試驗和空中加油試驗。
  • 2002年4月11日第一架德國系列生產型颱風在歐洲航空防務與空間公司(EADS)軍用飛機分部的Manching工廠完成首飛。
  • 2002年4月15日第一架英國系列颱風(IPA 1)在英國蘭開斯特BAE系統公司沃頓工廠成功完成首飛。
  • 2002年8月1日EADS向德國空軍交付了首台歐洲戰鬥機模擬器,德國也因此成為四個合作國中率先開始對飛行員進行訓練的國家。
  • 2002年9月,幾經推遲的先進近距空對空導彈ASRAAM獲准在台風和狂風戰鬥機上服役,但還未部署到對伊拉克執行任務的部隊。
  • 2002年12月德國空軍的首架“歐洲颱風戰鬥機”交付德國國防部採辦局及德國空軍。
  • 2002年12月意大利空軍接收首架颱風。
  • 2003年6月,首架生產型颱風準備通過型號驗收,並交付歐洲戰鬥機夥伴國服役,整個項目接近了重要的里程碑。
  • 2003年7月8日,歐洲戰鬥機公司完成了颱風型號認證書的簽署,標誌着颱風戰鬥機正式投入使用。
  • 2003年8月,德國空軍接收了首架颱風批生產飛機(SPA)。
  • 2003年11月,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將合併颱風戰鬥機生產線的計劃大綱遞交給參與該機研製的四個夥伴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
  • 2004年2月,阿萊尼亞航空公司已將編號為IT001的第一架颱風戰鬥機交付意大利卡梅里空軍基地的飛機維修聯隊,以用於培訓飛行員。
  • 2004年5月27日,駐紮在西班牙弗朗特拉空軍基地的第113飛行中隊接收了3架颱風戰鬥機。
  • 2004年6月,沙特阿拉伯空軍參謀長參觀了英格蘭西北部的沃頓機場,廣泛瞭解颱風的有關情況,並乘坐該機完成了一次空中飛行。
  • 2004年12月,一架意大利颱風成功完成了首次夜間空中加油飛行。
  • 2005年12月5日,德國空軍從國防技術與採辦總署接收了首批生產型IRIS-T空對空導彈。
  • 2005年12月,英國國防部宣佈,沙特阿拉伯已與英方達成協議,購買價值約188億美元的颱風戰鬥機。
  • 2006年2月,歐洲戰鬥機項目進入最後研製階段,飛行試驗項目已完成。
  • 2006年3月,英國空軍首支EF2000颱風作戰中隊——第三戰鬥機中隊在拉特蘭郡(Rutland)Cottesmore建立,第二天RAF便在此處舉行了其建軍88週年(1918.4.1~2006.4.1組建)紀念活動。
  • 2006年4月,歐洲戰鬥機項目管理局(NETMA)以及德國和西班牙的空軍已經正式接收了颱風歐洲戰鬥機的機組人員綜合訓練輔助系統(ASTA)初級座艙訓練器(ECT)。
  • 2006年5月,BAE系統公司試飛小組使用的一架颱風戰鬥機已成功完成了其首次"顫振試驗",以驗證該機帶有重型空對面武器時的氣動穩定性。
  • 2006年5月,歐洲戰鬥機公司的颱風多用途戰鬥機已經成功完成了掛載重型攻地型武器的飛行試驗項目。
  • 2006年6月,BAE系統公司成功完成了歐洲戰鬥機颱風的頭盔裝置(HEA)研發階段的試驗。
  • 2006年6月,英國皇家空軍“歐洲戰鬥機”颱風多任務戰鬥機隊首次參加模擬作戰,向列裝英國國防部隊又邁進了一步。颱風參加了6月4~16日英空軍的“綜合合格武器教官(CQWI)”演習。
  • 2006年9月,歐洲戰鬥機公司的合作伙伴國正在努力完成第二批次生產(Tranche 2)改進合同,同時還在考慮第三批次生產(Tranche 3)需求。
  • 2006年11月,歐洲戰鬥機已開始名為R2的重要改進項目,將把所有115架第1、2和2B批次颱風飛機升級到第5批次(Block 5)FOC標準(最終使用能力)。
  • 2006年11月,颱風多用途歐洲戰鬥機的最新1.0版本軟件通過了接收測試,獲得了所有項目參與國的認證,該軟件將推動戰鬥機使用訓練的提升。
  • 2006年12月,挪威將推遲簽署參與F-35 JSF下一階段的諒解備忘錄(MOU),因其仍在考慮其他兩種競爭機型JAS-39戰鬥機和颱風的優點。
  • 2007年1月,沙特訂購的72架歐洲颱風戰鬥機首批交付。
  • 2007年3月,颱風在其進程中通過了又一個旅程碑,在前線空軍中隊的一架颱風飛機上,首次發射了先進短程空空導彈(ASRAAM),使其成為了皇家空軍的一種具有全部作戰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
  • 2007年7月,BAE系統公司開始為歐洲戰鬥機颱風生產頭部設備組件(HEA)。
  • 2007年9月,西班牙正式接收了其歐洲戰鬥機颱風採購計劃所訂購的首批19架飛機的最後一架。
  • 2008年3月,歐洲戰鬥機集團已交付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訂購的148架第一批(Tranche 1)颱風生產型機的最後一批飛機。3月20日,雙座型GT015飛機從EADS的 Manching總裝廠飛抵了Neuberg空軍基地交付德國空軍。
  • 2008年10月,雷聲公司“寶石路”IV武器系統已經成功在歐洲颱風戰鬥機上集成,並進行了飛行試驗。
  • 2009年7月BAE系統公司和雷神系統有限公司(Raytheon Systems Ltd,RSL)已經完成了颱風戰鬥機投放“寶石路”Ⅳ(Paveway Ⅳ)精確制導炸彈的首次試驗。
  • 2009年9月,德國啓動颱風戰鬥機的首次海外作戰部署,其幾架飛機已部署到立陶宛Siauliai空軍基地為波羅的海諸國提供快速反應告警(quick reaction alert ,QRA)服務。
  • 2009年9月,英國首批部署在海外的颱風戰鬥機已經在福克蘭羣島着陸。
  • 2010年9月BAE系統公司授予Selex Galileo公司一份價值約4億英鎊(6.15億美元)的合同,為歐洲颱風戰鬥機3A批次產品提供防禦性輔助子系統(DASS)。
  • 2011年4月,英國空軍(RAF)的颱風戰鬥機首次在"埃拉米"作戰行動(Operation Ellamy)中投射了炸彈,這也是該型機首次在實戰中投射炸彈。
  • 2012年2月台風戰鬥機在印度多功能戰鬥機(MMRCA)採辦招標中落選。
  • 2015年7月,數架英國皇家空軍颱風戰機從愛沙尼亞愛馬瑞空軍基地(Amari Air Base)緊急起飛,以攔截10架俄軍戰機。當時這些俄軍戰機正在沿愛沙尼亞領空邊界飛行,包括4架蘇-34戰機、4架米格-31戰機以及2架安-26運輸機。 [4] 
  • 2019年6月24日,兩架“颱風”戰鬥機在德國東北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上空碰撞起火,墜向弗雷森湖北側,墜毀地附近森林起火。 [7] 
  • 2022年3月15日報道,一位德國國防部官員稱,德國將採購35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和15架歐洲戰鬥機(Eurofighter)。《金融時報》稱,這是自德國政府做出向本國武裝部隊注入1000億歐元的里程碑式決定以來,德國簽署的第一筆重大防務協議。 [9] 

颱風戰鬥機性能數據

參考數據
乘員
1人(單座型) 2人(雙座教練型)
長度
15.96米
翼展
10.95米
高度
5.28米
機翼面積
51.2平方米
空重
11,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3,500千克
動力系統
2×歐洲噴氣渦輪公司的EJ200加力渦扇發動機
推力
最大推力:2×60千牛
加力推力:2×89千牛
載油量
4,500千克(內部油箱)
外掛量
7500千克
參考性能
最大飛行速度
2 馬赫(2124公里每小時)
實用升限
16765米
航程
2,900千米
作戰半徑
低-低-低:601千米
高-低-高:1,389千米
爬升率
> 315米/秒
翼載荷
375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1.15
限制過載
+9/−3g [5] 

颱風戰鬥機總體評價

肯布爾航展的歐洲颱風戰鬥機
肯布爾航展的歐洲颱風戰鬥機(10張)
2007年5月,改裝CAESAR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的颱風戰鬥機成功首飛,這種雷達由英、德、意聯合研製,採用大量T/R模塊取代了機械掃描的天線和大功率的發射機,實現了對雷達波束掃描的電子控制。但現生產型的“颱風”仍採用ECR-90“捕手”脈衝多普勒雷達,在和美國戰鬥機的性能對比上相對吃虧。 [6] 
現役的颱風戰鬥機雖然未採用矢量推力技術,但憑藉優異的氣動設計和先進的飛行控制計算機,再加上羅·羅EJ200發動機的強勁推力,“颱風”獲得了不亞於美俄最先進戰鬥機的超機動性能。 [6] 
颱風最大的缺點是缺少隱身性能和相控陣雷達,後者可以通過升級改進,但前者卻是先天的不足,加上昂貴的價格僅次於F-22。隨着性能較強的F-35、蘇-35S以及性價比很高的“鷹獅NG”的出現,“颱風”不僅市場地位,連性能排名也將被超過。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