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燦都

(2010年第3號颱風)

鎖定
颱風燦都是2010年第3號颱風(英文名Chanthu,來源柬埔寨,意思是一種花的名字)。
颱風燦都於2010年7月19日生成,21日凌晨加強為強熱帶風暴。21日05時中心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南方大約32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21日17時加強為颱風級,22日13時45分在廣東省湛江吳川市吳陽鎮沿海地區登陸。“燦都”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達到35米/秒(相當於126公里/小時)的風速。19時在廣東湛江廉江市境內減弱為強熱帶風暴,20時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境內。23日17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減弱為熱帶低壓,20時停止編號。中央氣象台23日18時解除颱風藍色預警。
颱風燦都造成中國622.3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5.4億元人民幣。
中文名
颱風燦都
外文名
Chanthu
生成時間
2010年7月19日
颱風形成
2010年7月21日17時加強為颱風
受災人口
622.3萬人
直接經濟損失
55.4億元
登陸風速
35m/s
登陸地點
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瞬間風速
51.8m/s(電白沙院)

颱風燦都發展過程

擾動時期
颱風燦都路徑圖 颱風燦都路徑圖
熱帶擾動98W在7月16日下午約於北緯18度,東經125度附近形成,初生成時受其以北強副熱帶高壓脊引導,大致向西的呂宋海峽移動。初時該擾動缺乏對流,低層環流中心頗為顯露。翌日,98W之對流於中心以南爆發,中心位置被重新定位至該處。隨後98W繼續增強及發展並朝向呂宋。
穿越呂宋
98W於7月18日上午在呂宋以東近岸海域增強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04W。此時04W之組織轉佳,其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但對流仍然鬆散。受呂宋陸地影響,04W當日發展緩慢,大致維持強度。04W於接近午夜時進入南海。
穿越南海北部
由於04W對流鬆散,整合需時,故增強緩慢。04W於7月19日穿越南海北部,晚間終於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為燦都,此時一西風槽使副熱帶高壓脊減弱及東退,也使燦都於7月20日轉向西北方向移動,穿越南海北部。當日燦都發展依然較緩慢,但在垂直風切變微弱及西南季風引進的水汽下,入夜後組織明顯轉佳,變得較為緊實,但對流仍未能平均發展至各象限。由於燦都正在整合組織,因此晚間採取偏西路徑,而移速也稍為減慢。
在此時,燦都之中心持續風力已上升至85km/h,更持續有深層對流於中心附近爆發。7月21日,其中心組織更加成熟且出現風圈收緊等現象,而且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層區的雛形,故在早上增強為強熱帶風暴。由於燦都東西兩方均有副熱帶高壓脊勢力,令燦都於上午在香港以南約430公里處幾乎停留不動,受益於南海北部的高水温,西南季風引進的水汽及風切變仍然微弱等因素下,燦都繼續增強,且發展出極成熟的中心密集雲區(CDO)和雲捲風眼,燦都中心風力已提升至強熱帶風暴的上限,達到每小時110公里。
登陸廣東沿岸吹襲廣西
隨着西方的高壓單體減弱,颱風燦都於當天下午開始向西北偏北移動,繼續移近廣東沿岸,與燦都相關的強風雨帶於當日影響廣東沿岸。由於距離華南沿岸近,燦都開始增強緩慢,但仍在7月22日凌晨進一步增強為颱風,繼續靠近廣東西部沿岸,並形成一風眼。燦都強度在7月22日中午達到顛峯,此時燦都之中心持續風力已上升至每小時130公里。燦都於下午1時45分在廣東省吳川市沿海登陸,隨後它因地形摩擦及缺乏水汽而於傍晚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隨後繼續以西北偏西穿越廣東西部,晚間抵達廣西。此時燦都的低層環流中心變為部分外露,對流開始消散,燦都於7月23日清晨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於下午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最後於7月24日凌晨減弱為低壓區。

颱風燦都颱風特點

“燦都”具有近海加強、路徑曲折、風雨猛烈、影響面廣的特點。“燦都”在17小時內在近海由熱帶風暴加強為颱風,且受到東西兩方均有的副熱帶高壓脊勢力影響,導致原地迴旋少動,對後期的移動方向和登陸地點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範圍較大。 [1] 

颱風燦都預報預警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2010年7月20日12時15分,香港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是五天內第二度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天香港受一道高壓脊影響,天氣酷熱,下午市區的氣温上升至33度,而新界部分地區更超過34度,海面有湧浪,風勢於入夜後逐漸增強。燦都於晚間採取偏西路徑,於香港以南400公里外掠過。
澳門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三號風球2010年7月20日10時30分,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懸掛一號風球。7月21日16時,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改掛三號風球,是2010年澳門首個三號風球,當日下午在友誼大橋及西灣大橋均開始吹強風。7月22日中午,隨着燦都遠離,澳門風勢普遍減弱,友誼大橋及西灣大橋均未錄得強風。氣象局在7月22日17時30分除下該風球信號,且澳門在當日中午過後的每小時風速均未錄得強風程度。
中央部委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中央氣象台在7月21日9時發佈颱風黃色預警,同日18時發佈颱風橙色預警。強熱帶風暴燦都於21日17時加強為颱風,其中心7月22日5時位於廣東省雷州市東偏南方大約155公里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北緯20.2度,東經111.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當天14時中央氣象台發佈“燦都”已於7月22日13時45分在廣東省吳川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隨後繼續以西北偏西向湛江遂溪市、廉江市,至20時至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並減弱為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達到30米每秒的風速,最低氣壓980百帕,6級大風範圍半徑約250公里。隨後燦都繼續以西北偏西向湛江遂溪市、廉江市。
國家減災委員會、民政部於7月21日8時啓動國家救災預警響應,並向廣東、廣西、海南、貴州、湖南五省民政廳,以及民政部南寧、長沙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發出通知,緊急部署救災工作。
廣東省
廣東省當地發佈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颱風紅色預警信號廣東省氣象台於7月20日16時30分發布颱風全省藍色預警信號。同日佛山市、湛江、江門市、茂名市、中山市發出白色預警;珠海市發出藍色預警。7月21日11時改發全省黃色預警;江門市、中山市改發藍色預警、湛江、陽江市同日先後發佈藍色與黃色預警;同日17時30分改發佈颱風全省橙色預警信號。
7月22日6時起湛江、茂名、化州與電白陸續改發橙色預警,8時半省氣象台改發颱風紅色預警信號,湛江市(8時)、茂名市(8點半)改發紅色預警信號,陽江市改發橙色預警、中山市改發黃色預警。
廣東省氣象局7月20日8時半啓動颱風Ⅲ級應急響應,7月21日8點半升為Ⅱ級應急響應,同日17時啓動Ⅰ級應急響應。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當地發佈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廣西氣象台於7月20日17時30分發布颱風全省藍色預警信號;21日10時改發黃色預警,同日北海市發佈藍色預警。同日18時發佈全區颱風橙色預警信號;22日梧州、貴港、南寧市發出藍色預警;颱風登陸後玉林市發佈黃色預警。
海南省
海南省當地發佈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海南省氣象台於7月22日5時發佈颱風橙色預警信號,欽州、北海市發佈黃色預警。22日6時海口、文昌發佈橙色預警,澄邁、臨高、定安、瓊海市發佈黃色預警,儋州、昌江、東方市發佈藍色預警。颱風登陸後省氣象台於14時改發全省颱風藍色預警,海口、文昌市改發藍色預警,臨高、澄邁市改發藍色預警。

颱風燦都颱風影響

香港特別行政區
隨着燦都逐漸增強及移近,香港漸轉多雲,雨勢有時頗大。香港普遍吹清勁東風,西南部離岸海域於中午開始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天文台於7月21日下午4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是2010年首個三號強風信號,當時燦都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410公里。當中長洲於下午4時至5時一度錄得最高風速為每小時55公里,而位於高地的昂坪之最高陣風更超過每小時110公里。
受到燦都外圍雨帶影響,香港7月21日有狂風驟雨及雷暴,各區普遍錄得超過20毫米雨量,而大埔及港島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40毫米。由於燦都與香港保持超過300公里距離,因此無需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燦都於7月22日早上最接近香港,在香港西南偏西約330公里處掠過。當日上午,港內風勢有所增強,香港吹清勁東南風,間中吹強風,離岸海域普遍吹強風,此風勢於上午大部份時間持續。接近中午時,燦都漸遠離香港,風勢不會進一步增強,因此於上午11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燦都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350公里。隨着燦都遠離香港,香港風勢於下午進一步減弱,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下午2時40分取消,當時燦都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400公里。
燦都登陸後,其外圍雨帶繼續為香港廣泛地區帶來大雨及雷暴,大約於下午3時左右,受到一條南北向長雨帶影響,香港天色急速轉壞,之後不久就開始由南至北降雨,更令天文台於7月22日下午4時35分﹑下午5時20分及30分先後發出黃色暴雨警告﹑紅色暴雨警告(2010年首次發出)及黑色暴雨警告(2010年首次發出,更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再於下午5時40分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下午6時10分發出山泥傾瀉警告。是次暴雨令多個地區水浸,包括大埔、火炭、大圍、葵涌等,其中碗窯沙埔仔村水深一度及腰。
直至下午7時40分,影響香港的雨帶向東北發展移動,大部份地區的雨勢已減弱,但有關雨帶仍然為新界東部帶來大雨,黑色暴雨警告才被黃色暴雨警告取代,直至下午9時05分才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是次暴雨急劇增強,使天文台需於短短50分鐘內把所有香港暴雨警告信號和有關之惡劣天氣警告盡出,情況罕見。
廣東省
據廣東省防總初步統計,截至22日20時,廣東已有湛江、茂名、陽江等市20個縣(市、區)210個鎮受災,受災人口135萬6千人,死亡兩人,倒塌房屋2915間,直接經濟損失22億1千萬元。湛江市受災最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2.48億元人民幣,受災羣眾93.9萬人,倒塌房屋689間。據估算,燦都過境令湛江、茂名、陽江西部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最大雨量出現於湛江東海島,達到280.4毫米,湛江市坡頭鎮24小時降水也達到200毫米以上。在影響湛江期間,許多主幹道均積水嚴重,導致上午下班以後在市區包括工廠在內,有接近10萬名員工受困無法回家,該市共有397條次線路跳閘。
22日中午在吳川登陸後在粵西掀起狂風暴雨,截至22日20時,颱風已造成廣東湛江、茂名、陽江等地20縣市210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35.6萬2人死亡,政府緊急轉移人口7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24.10億元。
受“燦都”環流影響,22日下午至夜間,湛江、茂名、陽江沿海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並伴有9到11級大風,陣風12級,其中 “燦都”中心經過的附近地區旋轉風11至12級,陣風13級;中山、珠海、江門、雲浮市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截至22日20時,廣東已有湛江、茂名、陽江等市20個縣市210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35.6萬人,轉移72249人,死亡2人,倒塌房屋2915間,直接經濟損失24.10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5.28億元。湛江市受災最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12.48億元。
7月23日,受颱風“燦都”影響,廣東省化州市北部地區連降特大暴雨,部分江河水位上漲。該市林塵鎮堤壩防洪石牆發生長達35米的決口,鎮上街道水位超過1.5米,羅江左岸林塵鎮以下低窪地村莊2.3萬人受困。當日18時許,武警廣東總隊茂名市支隊緊急派出120餘名官兵奔赴災區搶險,成功解救、轉移500多名被困羣眾。
據民政部統計,颱風“燦都”造成廣東、廣西、雲南3省份622.3萬人受災,因災死亡9人,緊急轉移安置30餘萬人;倒塌房屋3.6萬間,損壞房屋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55.4億元。其中,廣東省受災較為嚴重。 [2] 
據民政部消息,第3號颱風“燦都”於7月22日13時45分在廣東湛江吳川沿海登陸後,先後影響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份部分地區,所帶來的暴風雨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 
針對廣東和廣西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分別於7月23日和24日緊急啓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羣眾,協助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根據災區需要,民政部緊急從長沙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向廣東災區調運3000頂救災帳篷和5000張摺疊牀,幫助解決受災羣眾基本生活困難。 [2] 
另登陸後傍晚影響香港的暴雨亦嚴重影響深圳,羅湖、福田、鹽田和龍崗西部、觀瀾均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市氣象台於18時45分和19時20分兩次發出暴雨橙色預警信號,至21時20分解除,深圳全市共20個自動站記錄到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最大降雨出現於鹽田區正坑水庫(142毫米);龍崗沙灣沙平南路一雜貨店倉庫圍牆在當晚22時許被暴雨沖刷的泥漿沖垮,淹埋在其內工作的老闆與一名員工,其後老闆凌晨被救出後被證實不治。
受颱風影響,7月21日上午10時起,瓊州海峽全線停航,粵海鐵路多趟列車停運。 [3] 
2010年7月22日13時45分,第三號颱風“燦都”,在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沿海地區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陣風13到14級,這也是2010年廣東省內首個登陸颱風,給包括粵西、珠三角等地區在內帶來狂風暴雨,廣東全省多處地區24小時內雨量大於100毫米。颱風“燦都”正面襲擊粵西,給當地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湛江市香蕉業遭受重創。據湛江市農業局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11.1萬畝,其中絕收面積56.99萬畝,直接經濟損失6.36億元。受災特別嚴重的作物是香蕉,全市48萬畝香蕉有18.6萬畝受災,其中被折斷絕收的有9.25萬畝,佔種植業經濟總損失的71%,直接經濟損失4.5億。 [4] 
廣西壯族自治區
第3號颱風 “燦都”減弱為強熱帶風暴,並於22日20點左右進入玉林市博白縣境內;23點,離開玉林進入欽州浦北縣。到23日早上8點,風暴中心位於南寧武鳴縣境內。 [5] 
受“燦都”影響,22日夜間至23日白天,廣西玉林出現了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全市普遍出現8級以上大風。截止23日08時統計,玉林雨量大於250毫米有3個鄉鎮,其中最大降雨量在陸川縣清湖鎮,達到314.4毫米,100~249.9毫米有47個鄉鎮,50~99.9毫米有32個鄉鎮;同時其中陸川古城鎮觀測到的最大風速達到12級(33.4米/秒)。當地舊北寶路出現多出塌方和水淹,道路中斷。當地災情正在統計中。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