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險辨識

(經濟學術語)

鎖定
風險辨識是指針對不同風險種類及特點,識別其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分析可能產生的直接後果以及次生、衍生後果。
2019年國家能源局在修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19年9月1日起施行)時,將原第十條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風險評估”修改為“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增加了風險辨識,將其列入風險管理的一個步驟。
中文名
風險辨識
外文名
Risk identification
漢語拼音
[fēng xiǎn biàn shí]
特    點
危險、危害因素識別,行為、管理分析
分    類
生產事故、自然災害、突發社會事件

風險辨識1 基本信息

風險辨識1.1 風險辨識的依據

依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_13861-2022)《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8)《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國衞疾控發〔2015〕92號)等辨識各種風險,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歷史數據、經驗判斷、案例比對、歸納推理、情景構建等方法,分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事故形態及其後果。

風險辨識1.2 風險辨識的目的

確定風險等級,制定防範措施,杜絕風險演變成事故。
風險辨識為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提供依據。
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範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風險辨識2 風險分級

不同的風險辨識方法對風險的分級略有不同,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二條“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衞生事件的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1]  為保持一致性,一般把風險分為“紅、橙、黃、藍”四級,紅色(一級)最高。
藍色(四級):較低風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
黃色(三級):一般風險,需要控制整改。比如存在較大的人身傷害和設備損壞隱患的可能性。對於該級別的風險,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應制定管理制度、規定進行控制,在規定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措施。
橙色(二級):較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對於該級別及以上的風險,生產經營單位應重點控制管理。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採取隔離或人員撤離措施,並根據需求限期整改,直至風險降低後才能開始工作。
紅色(一級):不可接受的,重大風險,即將發生且極其風險,必須立即停工整改。對於該級別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

風險辨識3 風險辨識原則

風險辨識3.1 全覆蓋的原則

風險辨識應堅持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系統地分析各種風險事件存在和可能發生的概率以及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因素及因風險的出現而導致的其他問題。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後果的嚴重程度,直接影響風險控制策略和管理效果。因此,必須全面瞭解各種風險的存在和發生及其將引起的後果的詳細情況,以便及時而清楚地為決策者提供比較完備的決策信息。

風險辨識3.2 動靜態結合的辨識原則

風險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中包括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損失程度的各種風險,運用某一種獨立的分析方法難以對全部風險的辨識,建議綜合使用多種分析方法,採用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持續開展辨識活動,隨時調整風險判別方法和評價邊界條件。

風險辨識3.3 實事求是的原則

風險辨識的目的在於為風險評估提供前提和決策依據,以保證控制風險的在可接受程度或最大限度減少風險損失,因此,積極運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工器具、科技手段、計算方法以及規範性技術標準等開展辨識,在辨識過程中避免無中生有、無限延伸、無邊界條件等莫須有的恐懼人為誇大危害程度,以保證辨識工作的順利開展。

風險辨識3.4 創新技術應用的原則

風險辨識一定要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基礎之上。風險的識別和量化定性要以嚴格技術手段作為分析工具,在充分利用新技術、大數據、新算法等先進工具,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和計算,以取得科學合理的分析結果。

風險辨識4 風險辨識方法

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辨識別,並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以確定其特性或風險嚴重程度的過程。
1 採用LEC作業條件風險性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風險點辨識確定的危害及影響程度與危害及影響事發生的可能性乘積確定風險的大小定量計算每一種風險源所帶來的風險:D=LEC 式中:D風險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於風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2 按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進行辨識,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系統性辨識。
3 按照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進行辨識: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4 經驗案例類比法。根據國內外同行業或相關行業事故案例及現場熟練工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辨識。對新設備、新員工、新工藝以及新系統首次投運的風險辨識還要結合工種人員熟練程度以及環境因素影響,對於容易誤操作、裝置性違章、缺乏有效監管的區域應提高風險級別。

風險辨識5 術語和定義

1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疾病、物質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因素。
2 危險源分類:物理危險源,化學危險源,生物性危險源,心理生理性危險源等。
3 風險:是指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其產生的後果的組合,主要包括:物的不穩定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