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樵

(德國物理學家、科學家)

鎖定
顧樵,1947年1月25日生於西安市,發表114篇論文和5本專著,完成30多個科研項目,兩項專利。
中文名
顧樵
國    籍
德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7年1月25日
畢業院校
西北大學
職    業
物理學家,科學家
主要成就
建立了生物光子輻射的量子理論
出生地
中國西安

顧樵人物履歷

Prof. Dr. Qiao GU Prof. Dr. Qiao GU [1]
1947年1月25日:生於西安市;
1977—1991:在中國學習與工作(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深圳大學);
1989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量子光學),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1—今: 德國國際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1995年以來任生物光子實驗室主任
2010—今: Chief Scientis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Quantum Biology, Germany

顧樵研究成果

發表114篇論文和5本專著,完成30多個科研項目,兩項專利。主要領域和成果:
(1) 激光物理學和量子光學
對激光、雙光子激光、無反轉激光、單原子Maser、超熒光、超輻射、Jaynes-Cummings模型等系統進行了全量子或半經典理論的研究。預言了若干重要效應的存在諸如量子拍,量子混沌,非平衡相變,壓縮態,光子反聚束,亞泊松光子統計等。
(2) 生物光子學和“顧參數”
完成了大量有關生物光子輻射的實驗研究工作。基於分子生物學實驗結果和現代物理學方法,建立了生物光子輻射的量子理論。提出了一套描述生物光子動力學與穩態行為的參數。它們被發現與眾多生物樣品的實驗結果符合很好,受到國際上的承認和重視,被稱為"Gu Parameters" (“顧參數”)。基於這套參數的理論指導,所用探測儀器的結構和測量方法得以改進,使生物光子研究發展成為一項具有廣泛應用的高新生物技術。
(3) 電化學發光和非線性理論
基於開放系統的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學機制,對於液體系統(特別是包含微生物的複雜液體系統),創立了電化學發光的非線性理論。它的結果被顯示與眾多的實驗觀察符合很好。這種方法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液體系統的檢測。
學術組織的成員:
(1) Societ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2)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3)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4) The Society of Chinese Physicists in Germany
社會兼職:
(1) 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客座教授
(2) 瑞士Nestle公司高級顧問
(3) 德國Erfahrungs-Heilkunde國際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4) 中國十幾所大學及研究所的客座、兼職、特聘、全聘教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