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平衡相變

鎖定
非平衡相變(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是指非平衡系統內,某些物理量達到某一臨界值時出現空間時間上的較有規則對稱性較高的有序結構現象相變時某些物理量必須達到的臨界值稱為非平衡相變閾值
中文名
非平衡相變
外文名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
適用領域
非平衡系統
應用學科
非線性科學

目錄

非平衡相變主要理論

非平衡相變主要有兩大理論。一個是由比利時科學家I.普里戈金於1969年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它把非平衡相變時出現的有序結構稱為耗散結構。它根據動力學方程的穩定性考察非平衡系統的發展趨向,指出只有在遠離平衡態的非平衡系統中才可能出現有序結構。在平衡態附近,它只能趨向平衡態。它也用概率論隨機過程方法來分析非平衡系統中的漲落,認為在閾值以下漲落引起的效應,由於平均而變弱或消失;只有達到閾值以後,漲落通過大量粒子間的協同作用而被放大,並引起宏觀現象,在系統中形成有序結構
研究非平衡相變的另一個理論是協同學理論,它由德國物理學家H.哈肯於1977年提出。該理論常用幾個參量描述非平衡系統的發展變化,並認為其中僅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序參量決定着相變的過程,稱這些參量為慢弛豫參數或序參量。有序結構的出現是由於系統內的大量粒子通過相互間的協同作用而形成有規律集體運動,從而形成有序結構 [1] 

非平衡相變激光

激光受激發射光的簡稱。激光中的所有光子都有相同的相位頻率,是一種有序程度較高的光場。通常的自然光都是自發發射光,它們的相位、頻率都各不相同,是有序程度較低的光場。可把自發發射光看成是光場的無序態,而把激光看成是有序態。當外界提供給發光系統激發能量(如泵浦光照或電能)不足夠大時,發光系統中的受激原子數小於處於基態的原子數,發光系統發射出來的光場均為自發發射光(無序態光場)。一旦當外界激發能量大於某一臨界值(閾值),發光系統內的受激原子數超過處於基態原子數時,系統發射出來的光場就變成為有序態的激光。由自發發射光到激光的轉變也是一種非平衡相變
化學生物學系統中也存在大量的非平衡相變現象。甚至在人類社會,在經濟學方面也存在有這種類似的現象。

非平衡相變實例

貝納德花樣。對一裝有液體的平底大口徑玻璃加熱,使液體內形成自下向上的温度梯度。當温度梯度達到某一臨界值閾值)時,液體中自動出現一種六角形蜂窩狀圖案,即貝納德花樣(見耗散結構)。這時每個蜂窩中的液體從六角形中心上升,在六角形邊緣向下流動,形成液體的對流。温度梯度一旦偏離閾值時,貝納德花樣立即消失。貝納德花樣是系統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穩定複雜空間組織有序結構。它不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而是數以億計的分子協同一致的行動,即是大量分子的一種自組織行為。若把出現貝納德花樣時的狀態稱為有序相,而把以前的狀態稱為無序相,則出現貝納德花樣的現象就相應於非平衡系統由無序相向有序相的相變 [2] 
參考資料
  • 1.    蔡紹洪,戴陵江,胡林,李堅石.非平衡相變的臨界標度理論及普適性[J].物理學進展,1999(03):270-304.
  • 2.    吳克柳,李相方,王海濤,關文龍,王星,廖宗寶,李武廣.揮發油非平衡相變對脱氣影響的定量評價模型[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39(05):59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