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莉莉

(教師)

鎖定
顏莉莉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2.10
中文名
顏莉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中學高級教師
性    別

顏莉莉主要榮譽

2001年4月16日在舟山市初中青年語文教師教學業務素質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4年5月在“優秀班集體建設”科學研究實驗中,本人所帶的班集被評為全國班集體建設科學研究優秀實驗班;
2005年12月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
2006年11月被評為普陀區第三屆十大優秀青年
2006年11月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2007年10月區學科帶頭人論壇一等獎

顏莉莉上課比賽

2000年10月26日在普陀區創新教育彙報會上執教題為《變色龍》的觀摩課一節;
2001年12月4日《我愛這土地》在全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二等獎;
2001年5月16日在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性推進研討會上執教題為《在法庭上》的觀摩課一節;
2003年8月在區初中語文教師新課程培訓中上觀摩課一節;
2003年11月在2003年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省教育學會創新教育分會共同興辦的浙江省“科研興校(初中)”現場執教《雨絲》公開課;
2004年2月16日在區初中語文教師培訓中作課程改革講座一次;
2004年3月2日在2004年度舉行的普陀區初中語文新課程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05年10月在省教研室組織的金杭衢麗舟五地的優質觀摩課中執教《安塞腰鼓》
2006年11月區級公開課《心聲》
2007年11月在拱墅區拱宸中學開設示範課《口技》
2008年10月8日為省領雁工程學員開設示範課《貝殼》

顏莉莉論文發表

2002年《初中語文不同課型的研究》獲市語文教學論文一等獎;
2004年5月19日撰寫的《我在課改中成長》一文,在區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6年3月《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的微觀探索》在《語文週報》發表
2006年3月《領略神話魅力培養想象能力》教學案例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優秀課堂案例評比大賽中榮獲全國二等獎;
2006年4月《領略神話魅力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案例獲市一等獎
2006年8月《強化詩教 呵護靈性》一文獲論文評比市二等獎。
2006年9月《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在《文學教育》上發表
《我是配角》、《情感、表演、感受》《普陀模式》上海出版
2008年10月《活動式課性研究》在省語文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上交流

顏莉莉教育科研

2000年12月被評為1999——2000年度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2001年11月撰寫的《班集體建設與創新教育》一文在2001年全國第十屆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理論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
2001年11月主持的課題為《初中語文不同課型的研究》在年度教科研成果(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2002年12月《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的創新教育實踐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學第三屆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3年8月撰寫的《敞開我們的心扉》一文在2003年全國第十二屆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理論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
2004年2月16日在區初中語文教師培訓中作課程改革講座一次
2007年3月《讓愛執著的延伸》獲區師德論文一等獎
2008年10月在省初中語文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學員代表發言

顏莉莉工作成績

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 是學校和區裏的教育教學骨幹。工作態度嚴謹,刻苦鑽研教材,努力進行教學探索,積極提高教學效率,其教育教學過程具有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主動性,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適合於當今學生。有多篇論文在市區獲獎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參與的兩個課題在省市獲獎、結題。班主任工作勤懇踏實,積極開展班集體建設,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幹部,狠抓班級管理,積極家訪,所帶班級在2002學年,被評為區優秀班集體,2004屆班集體被評為全國優秀班集體。多篇班集體建設論文在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理論研討會上榮獲一、二等獎,2002年中考29人上重點中學分數線,其中10人進舟山中學重點,其中封煜佳同學獲中考狀元,2005年中考全班39人,38人上重點中學分數線,其中15人進舟山中學重點,其中張凌博同學獲中考狀元。敬業精神和取得的教學成績贏得了學校的充分肯定,並受學生們的愛戴及家長們的一致信賴和讚譽。

顏莉莉教育理念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很清楚自己的教育理念:讓我的言行、我的真誠去影響學生對世界的感受和思考。讓他們有一種信仰、一種追求、一種彼岸的關懷、一種精神的砥柱,並最終完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最真實、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也許就是作為語文老師的特殊意義所在吧。
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我一直努力學習。在塘頭中學工作時,利用業餘時間,博覽羣書,提高自身修養,積累文化底藴;勤練硬筆、軟筆書法,積極參賽,每一次代表學校參加演講比賽,表達生動,聲情並茂,屢屢獲獎。調到沈一初後,作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知心姐姐,又更多的瞭解了初中學生心理特點。
1999年9月,我跨入二中,帶省教育課題實驗試點的第一屆創新班。作為一名教壇的新手,承擔省教育廳創新教育課題實驗的試點班的首屆班主任,是需要一定勇氣的。新的開始難的起點,沒有參照,只有嘗試;沒有經驗,只有實踐;沒有完整的體系,只有邊學、邊幹、邊總結。我深深懂得語文教學要有吸引力,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藴和人修養。厚實積累,別無他法,唯有苦讀,唯有博覽。於是,我如飢似渴地選書、買書,閲讀、摘抄,從諸子百家到中外名著,從諸多的教育雜誌到先進的教育理論著述。面對一羣求知慾強、思想敏捷、接受較快的學生,我每一節課都是認真鑽研,深思熟慮。並不斷地問自己“我是如何理解文本的?”“如果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麼問題?”“我的設計能否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想的火花?”“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合作,感受發現的愉悦,能否讓學生感到豁然開朗,浮想聯翩?……”為了上好課,我苦思冥想,食而無味,焦慮不安,但我從不馬虎。因為我知道只有對教學酷愛至深,對教材爛熟於心,對學生瞭如指掌,並不斷學習、總結提高,才能在課堂上將知識傳、能力訓練、情感陶、意志培養和個性發展渾然交融,匯成一種推動學生積極進的巨大的動力。
教學應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的思想,創設出學生真實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激勵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主動實踐,在活動中完成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最終實現自主發展。於是我漸漸地開始摸索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原有的“講授式、啓發式、答練式、自主式”基礎上,開始嘗試“角色體驗”和“師生易位”,把表演帶進課堂,讓學生來主持講解,從輔導一生上課到生生合作,到師生共同合作,在這個嘗試過程中,我精心創造寬鬆、寬容、民主的教學氛圍,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其中“活動型”的教學模式如:《在法庭上》、《我愛這土地》、《變色龍》在省、市、區創新教育觀摩課上獲得好評。“交互型”的教學模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口技》在諸暨市教科所、省教科所來二中觀摩時聽課獲得好評。2003年11月在2003年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省教育學會創新教育分會共同興辦的浙江省“科研興校(初中)”現場會議上,我執教的《雨絲》一課獲得熱烈的掌聲,在05年10月我代表舟山市到金華參加省教研室組織的金杭衢麗舟五地的優質觀摩課,我執教了《安塞腰鼓》一課獲得好評。07年10月,我以自己在課改中親身感受寫成《審視語文教學的心靈空間》一文,並在全區學科帶頭人論壇中獲一等獎。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像百花園裏的一朵花,都是平等的,只是開出的花形、顏色、香味不一樣,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把學生看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家庭教養等各自不同特點,且客觀存在差異的人。在班級教育中主張以個性教育為突破口,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教育,塑造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時發現他們所存在的問題,因勢利導,防患與未然。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與特長,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他自己,最後達到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在我的組織帶領下,成為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井然有序、運行正常的集體。2004年5月在“優秀班集體建設”科學研究實驗中,我所帶的班集被評為全國班集體建設科學研究優秀實驗班;我還以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班級管理、以實踐來驗證理論,我所寫的《試論創建培養中學生創造力心理素質的班集體》、《敞開我們的心扉》分獲全國第八屆、十二屆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理論研討會三等獎、一等獎。
從99年9月至2004年,我連續任教過3屆創新班的語文教學,擔任過2屆創新班的班主任,這是我至今乃至以後教學生涯中的轉折點,在這最有意義、最富挑戰、最辛苦忙碌的幾年裏,我似乎感到自己經歷了蛹到蝶的蜕變。
2008年八月,我來到十三中,這是我人生的又一重大轉折,在和學生共同長大的生命界面中,但願我能擁有一段永不凋謝的育人情結。

顏莉莉教育方法

通過讓學生集體過生日的活動——花開有聲,每一次都有一個主題,都能使學生懂得許多道理,在快樂中體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