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明

(中國古代書畫鑑藏家)

鎖定
顏明,1968年生。上海人,中國古代書畫鑑藏家,上海大觀古書畫研究院院長,曾被聘為西泠印社藝術品鑑定評估中心特聘鑑定家、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專家、上海浦東自貿區藝術品評估鑑定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專業學位碩士校外導師、上海市百老徳育講師團名譽團長。 [1-2] 
中文名
顏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8年 [1] 

顏明個人經歷

90年代初開始接觸中國書畫收藏與拍賣,三十年的藝術品投資經驗練就了其高超的書畫鑑賞水平,同時他也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其書畫藏品近千件,以古代書畫為主,涵蓋明代吳門、松江諸家到清代四王吳惲、揚州畫派及清宮、海派、近現代書畫。 [3] 
1989年,顏明開始接觸中國書畫的收藏與拍賣,建議某國有百貨商場下屬的拍賣公司開展藝術品拍賣,自己負責書畫業務,成為中國第一批從事藝術品拍賣的人。
顏明個人收藏品
顏明個人收藏品(8張)
2006年9月,顏明應邀在揚州博物館舉辦“明清書畫集粹——海上澄遠樓收藏展”,展品是其個人收藏的明清書畫精品,包括吳門畫派代表畫家祝允明、文徵明的作品,松江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清初“四王”等86位明清畫家的100多件作品,其中,著錄於《石渠寶笈》的就有4件。 [2] 
2010年,在第二屆中國藝術品收藏與鑑賞高峯論壇上發言。“目前《拍賣法》規定拍賣不保真就是在保護賣假畫”。國內知名書畫收藏家顏明語出驚人,全場掌聲雷動。 [4] 
2012年,顏明又聯繫上海藏家劉益謙和應明在揚州博物館舉辦“海上生明月——宋元明清書畫精品展”,集中展出了36件宋元明清不同時期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品,在收藏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2] 
2013年,顏明再度邀請上海藏家到揚州博物館辦展,顏明、盧慧和顏玉歧共同提供,是從三人藏品中遴選的130餘件(套)精品。展品時間跨度近千年,涵蓋浙派、吳門畫派、婁東畫派、虞山畫派以及常州、揚州、上海等地古代及近現代畫家的作品。展覽以“江左風流”作為切入點,較全面地展示了江南地區書畫藝術代有傳承的發展脈絡。 [2] 
2014年,對於“《功甫帖》事件”,於1月28日發佈《致藏家劉益謙的公開信》,引發業內熱議。 [5] 
2015年4月17日,顏明參加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抗日戰爭與中美關係珍貴文物展”。 [1] 
祝賀現場 祝賀現場
2016年1月12日下午,在眾多文化、收藏界人士的共同見證下,上海大觀古書畫研究院揭牌儀式正式舉行,宣告了滬上又一傳統文化藝術研究交流平台的誕生,顏明擔任研究院執行院長。 [6] 
2016年8月12日,針對“邱季端捐贈北師大陶瓷事件”,做客上海電視台《叩擊》新聞欄目,公開指出這些陶瓷為贗品,認為“捐贈”一事非常荒唐,實際上是文物市場中“國寶幫”的典型體現,社會應該警惕“國寶幫”,也提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應該有效地對公私收藏機構進行監管,更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1] 
2017年1月23日,“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5週年館藏抗戰文物特展”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顏明向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捐贈他收藏的珍貴抗戰文物。 [1] 
2018年4月,擔任北京松美術館“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展覽學術總監。 [1] 

顏明收藏案例

顏明介紹,在近30年的收藏過程中,收藏古書畫最重要標準就是“真、精、新”。顏明尤其看中體現文人情懷的作品。與收藏中國畫的北方藏家不同,他並不追求精細、繁瑣的宮廷繪畫,而是側重空靜幽遠、具有高士情懷和浪漫色彩的書畫作品。“我收藏的古代書畫以江南書畫家作品為主,尤其喜歡吳門畫派和婁東畫派的作品,吳門畫派承接元四家文人畫精神,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代表明代繪畫最高峯。”他説。 [7] 
顏明將收藏分為三類:具有人文情懷的收藏、投資型收藏和消費型收藏。他表示,當下的大部分收藏家都屬於投資或消費型收藏,作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應該具備人文情懷,傳承傳統文化藝術,迴歸文人收藏傳統。 [8] 
2003年,顏明就買下了整套《美術生活》,對1935年期刊上刊登的《天女散花圖》印象深刻。2006年,這件作品出現在中國嘉德的拍賣場上,顏明以236.5萬元拍得。2010年秋拍,顏明將該作品送拍,其最終成交價高達7448萬元。 [2] 
2004年,在上海工美拍賣舉行的一次小型拍賣會上,顏明發現了八大山人的《山水冊頁》。由於作品尺幅偏小,構圖簡單,一時難辨真偽。當時的專家認為是贗品,但卻引起了顏明注意。看完預展後,他通過畫面上留下的張大千收藏印章,查找相關資料發現作品的出處和著錄,由此,顏明斷定這是張大千舊藏的八大山人十開冊頁之一。 [2] 

顏明鑑定觀點

鑑定中國古代書畫,首先看繪畫性,但光有繪畫性還不夠,缺失文化性,藝術性始終是不夠的,正如作坊裏的畫師,畫了一輩子畫,技巧掌握得也不錯,卻很難成為文人畫大師。歷史上真正的藝術大師,都是繪畫性和文化性高度統一的。 [9] 
關於中國古代書畫的著錄書,民國時期就有很多珂羅版,我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最早買珂羅版的人之一,花了很多錢買珂羅版的畫冊、舊的著錄書。反而現在我倒不怎麼查出版和著錄了,我認為古代書畫的鑑定不能只以出版和著錄為依據,主要還是看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夠不夠,這才是關鍵。藝術性夠的情況下,再對出版、著錄這些旁證進行一些補充,那是錦上添花。 [10] 
同時,顏明強調,收藏古代書畫不能一味注重大名頭的作品,一些名氣不大,但作品精良,在美術史上具有地位的畫家作品也值得挖掘研究。“一定要真正瞭解美術史,注重作品本身的藝術性,一些畫家雖然並不出名,但在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古代繪畫流傳不多,應該善待這部分作品。” [11] 
顏明在回顧經驗養成過程時認為,經驗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獲得。在理論方面,顏明經常查閲大量史料、文獻、出版物、畫集、論文等。一件藝術品的藝術價值,一定是要通過仔細地考鑑才能真正體現出的,其中不僅僅是真偽問題,還包括了它的時代風格、背後的故事、藴含的深意、作品的用途等,查閲史料發現價值的過程是最美好的。“收藏的樂趣就在於搜求、徵集、把玩和研究的過程。多看精品,對於個人眼界的提高很有幫助。”就實踐而言,只要條件允許,大小拍賣會顏明都會去看預展,通過反覆地與藝術品近距離接觸,不斷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同時,交流也是一種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學習方法。顏明平時除了與朋友交流,各地的專家、行家、收藏家、畫家以及拍賣場上的人,甚至媒體人,顏明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吸取經驗。 [12] 
在書畫鑑定上,他主張以“目鑑”為主,強調作品的“筆墨”“藝術性”以及“時代氣息”。雖然他是最早注重查閲和研究書畫著錄、出版物和文獻的人,但他絕不盲目信從著錄和出版,更不會一味聽信“權威專家”的意見,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客觀謹慎地做出結論。對於當下藝術品市場中的亂象,例如動輒抬出某某“專家”意見指鹿為馬、混淆視聽,還有“國寶幫”瞞天過海、危害社會信譽等現象,他堅定地進行批判,甚至常會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以正視聽。 [13] 

顏明人物印象

顏明覺得作為一名中國收藏家,通過一些展覽活動,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去了解、喜歡自己的文化,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是相當有意義,也是義不容辭的。“這是每位收藏家應有的人文情懷與社會責任。” [14] 
他認為一個收藏家應該具備人文情懷,明史方能明愛國,明做人,明事理,於他而言能夠回報社會,讓更多的羣體特別是年輕人能瞭解歷史,正視歷史是他最大的願望。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